恶性黑色素瘤内科治疗研究进展
[Abstract]:Malignant melanoma is a malignant tumor with high degree of malignancy, easy metastasis, poor prognosis and insensitive to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malignant melanoma in China is increasing rapidly. Most of the early patients can be cured by surgery, but standard chemotherapy is not effective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 patients,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and low toxicity treatment method.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breakthrough in the treatment of melanoma.
【作者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皮肤科;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271462)
【分类号】:R73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崔传亮;迟志宏;袁香庆;斯璐;盛锡楠;郭军;;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Ⅱ期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djuvant interferon therapy for malignant melanoma:the debate[J];癌症;2010年11期
2 王玮;孙文辉;陈明;陆一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卡培他滨、草酸铂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年09期
3 刘秀峰;秦叔逵;;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临床应用和研究的新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年10期
4 徐海荣;李斌;黄真;张清;牛晓辉;;化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ⅡB期骨肉瘤的前瞻性同期对照非随机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年05期
5 关大刚;;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临床应用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1年02期
6 范云;罗吕宏;;转移性黑色素瘤靶向治疗进展[J];实用肿瘤杂志;2010年02期
7 敖俊红;杨蓉娅;;转移性黑素瘤的治疗选择[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3年04期
8 王燕;李少林;王宁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9 蒋伟;刘晶;张继平;;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职业与发病部位的分析[J];中国病案;2011年08期
10 李海夫;林清;孔燕;李丽;代杰;于玮玮;郭军;;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达卡巴嗪增强抗黑素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肿瘤;2010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靳琦;BRAF V600E突变在肺癌中的临床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金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裸鼠鼻咽癌移植瘤放射增敏效应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白晋阳;恩度联合放疗对小鼠肾癌移植瘤的协同抗瘤效应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崔健;微波消融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兔VX2肿瘤的实验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2年
4 张艳丽;NTSR1拮抗剂SR48692对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5 陈文静;新疆地区恶性黑素瘤C-KIT基因突变及CD117表达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金万,孙燕,刘永煜,于起涛,张沂平,李凯,朱允中,周清华,侯梅,管忠震,李维廉,庄武,王东林,梁后杰,秦凤展,卢辉山,刘晓晴,孙红,张燕军,王杰军,罗素霞,杨瑞合,涂远荣,王秀问,宋恕平,周静敏,游丽芬,王竞,姚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05年04期
2 杨林,王金万,汤仲明,刘秀文,黄镜,李树婷,董英,张和平,薛岚,储大同,孙燕;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Ⅰ期临床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4年06期
3 杨林,王金万,崔成旭,黄镜,张和平,李树亭,孙燕;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YH-16联合用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J];中国新药杂志;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浩;匡毅;;手术治疗足底恶性黑色素瘤1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1年04期
2 徐延德,刘振华;恶性黑色素瘤侵犯邻近骨组织误诊两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3 张孝通,吴学愚,常荣先;70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分析[J];肿瘤;1990年02期
4 马栋才;张燕;李清芬;;喉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与治疗[J];河北医药;1991年03期
5 任勇亚,高国亮;原发性结肠恶性黑色素瘤一例[J];山西医药杂志;1993年02期
6 杜向慧;杨关海;;鼻咽原发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J];浙江肿瘤;1994年02期
7 高建钢,张瑞明,张丽英,王光;乳腺恶性黑色素瘤一例报告[J];实用肿瘤杂志;1995年03期
8 黄维彦,王江辉;乳房恶性黑色素瘤2例[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5年01期
9 肖秀英,潘东高;尿道恶性黑色素瘤一例[J];齐鲁肿瘤杂志;1995年02期
10 白志勇,,霍树来,张建丽;腮腺恶性黑色素瘤1例[J];肿瘤研究与临床;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德权;倪杏艳;车敦发;胡文星;;误诊为甲癣的甲下恶性黑色素瘤1例[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杜培革;吕刚;田丹;安丽萍;韩笑;徐广宇;杨松;高莉囡;;GHGKHKNK八肽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F10转移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十一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北京快中子治疗协作组;;快中子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初报[A];Fast Neutron Radiation Therapy--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4 苏立众;徐文娟;陈盈;;鼻腔恶性黑色素瘤诊治分析[A];浙江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许建锋;;睫状体恶性黑色素瘤1例的超声表现[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眼科超声诊断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林国础;邱蔚六;张锡泽;陆昌语;顾基中;周国瑜;;10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治疗评估[A];中华口腔医学会成立大会暨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7 陈腊梅;王宁;廖明俊;张代伦;;恶性黑色素瘤乳腺转移一例[A];第二届全国乳腺影像诊断与技术应用研讨会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8 张佳佳;郭红燕;韩劲松;乔杰;;女性阴道恶性黑色素瘤一例[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球华人妇产科学术大会暨第三次全国妇产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张文俊;江华;林子豪;袁湘斌;赵耀忠;孙美庆;章建林;张盈帆;;足部恶性黑色素瘤21例临床分析[A];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整形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刘康龙;莫逸;;恶性黑色素瘤SPECT全身骨显像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伦;应加强恶性黑色素瘤防治[N];科技日报;2007年
2 天津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教授 邢汝维;痣与黑色素瘤易区分[N];健康时报;2007年
3 通讯员 张献怀;304医院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有新法[N];大众科技报;2006年
4 受访专家 北京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病区主任 郭军邋采访者 王伦 刘晨;黑色素瘤早治疗可痊愈[N];健康报;2007年
5 倪方;黑色素瘤早治疗可痊愈(一)[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6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原副院长 王建璋;癌症的化学治疗[N];保健时报;2004年
7 保健时报特约记者 张献怀;新思路啃掉了黑色素瘤[N];保健时报;2006年
8 特约记者 崔玉艳;突然便血小心恶性黑色素瘤作怪[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9 张献怀;成功治愈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10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郭军;别急着把黑痣切掉[N];健康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玲芳;44例原发性阴道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2 李厚勇;恶性黑色素瘤中MAPK信号通路及相关癌基因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时蕾;炎性微环境对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血管化和预后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张国强;癌基因PPO在恶性黑色素瘤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体内外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5 韩春荣;线形程序性坏死与肿瘤微血管构筑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6 吴宏;PTEN/MMAC1/TEP1肿瘤抑制基因在人恶性黑色素瘤中的研究及其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7 金晶;Pin1在人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研究 Pin1抑制剂的筛选及机制研究 XLN306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8 王玉芳;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谱[D];四川大学;2004年
9 赵爽;关于CD147通过IGFBP2调控恶性黑色素瘤凋亡的体内外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邓陈忠;扶正抗癌方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中秋;消化道恶性黑色素瘤6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D];浙江大学;2010年
2 祝晓蕾;80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3 王俊凤;细丝蛋白A的表达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调节作用[D];吉林大学;2012年
4 郭丰霞;原发性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5 刘静;若干分子标志物及临床特征与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多因素相关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6 杜金;皮肤恶性黑色素瘤33例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7 许三雄;乙酰肝素酶与β联蛋白及淋巴样增强因子-1在人肢端恶性黑色素瘤中基因表达的对比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8 彭巧;纳秒脉冲治疗裸鼠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观察[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9 王月;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观察[D];苏州大学;2012年
10 张晓晶;CD_(44)V_5、Ki-67在皮肤恶性黑色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341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34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