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寻常痤疮患者流行病学及皮损菌群高通量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07 09:44
【摘要】:目的:(1)调查寻常痤疮患者流行病学特征。(2)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鉴定寻常痤疮患者皮损中优势菌种,为优势菌种的鉴定提供快速、准确的方法。(3)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寻常痤疮患者皮损及正常人皮脂内容物菌群多样性特征和结构组成。方法:(1)随机纳入皮肤科门诊就诊的142例寻常痤疮患者,填写临床病例信息采集登记表,按Pillsbury分类法进行严重程度分度,记录每位患者就诊年龄、初次发病年龄、家族史、职业。(2)采集80例寻常痤疮患者皮损内容物,分别接种在需氧培养基和厌氧培养基,获得分离株,经生化鉴定、16s rRNA扩增及测序技术鉴定。(3)采集符合高通量测序标准的30例寻常痤疮患者皮损及30例正常人皮脂内容物,行基因组DNA的提取和PCR扩增、文库构建,得到优化序列并进行OUT分类、Alpha多样性分析、Beta多样性分析、差异物种统计及群落结构分析。结果:(1)142例寻常痤疮患者中,轻度31例(21.83%),中度83(58.45%),重度28例(19.72%),以中度最为常见。不同性别、不同严重程度痤疮患者初次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经革兰染色、生化反应,80例寻常痤疮分离得到68例菌株与P.acnes相符,经16S rRNA测序鉴定,80例寻常痤疮患者共分离痤疮丙酸杆菌62株(56%),表皮葡萄球菌24株(22%),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8%),其余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株(3%)、黄脂杆菌4株(3%)、枯草芽孢杆菌3株(3%)、蜡状芽孢杆菌2株(2%)、山羊葡萄球菌1株(1%)、臭氧单胞菌1株(1%)、地衣芽孢杆菌1株(1%)。测序成功的菌株中,62株分离株鉴定为痤疮丙酸杆菌,与生化鉴定68例为痤疮丙酸杆菌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高通量测序:本实验结果显示30例寻常痤疮患者皮损及30例正常人皮脂内容物标本共得到3811687条有效序列,平均长度414.37bp。门水平上,正常人皮脂内微生物占比最高为变形菌门,相对丰度百分率为96.95%,其次为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梭杆菌门,相对丰度百分率为2.21%,0.79%及0.04%。寻常痤疮患者皮损内微生物占比最高为放线菌门,相对丰度百分率为39.86%,其次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及梭杆菌门,相对丰度百分率分别为27.29%,25.43%及6.26%。属水平上,正常人皮脂内微生物占比最高为寡养单胞菌属,占比96.83%,其次为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丙酸杆菌属,占比分别为1.2%,0.99%和0.69%。寻常痤疮患者皮损内微生物占比最高为丙酸杆菌属,占比34.38%,其次为寡养单胞菌属、葡萄球菌属、鲸杆菌属,占比分别为18.52%,22.86%,6.26%。种水平上,正常人痤疮丙酸杆菌相对丰度百分比0.38%,颗粒丙酸杆菌相对丰度百分比0.27%,粘质沙雷氏菌0.06%。寻常痤疮患者皮损内微生物痤疮丙酸杆菌相对丰度百分比24.37%,不解糖嗜胨菌、颗粒丙酸杆菌、粘质沙雷氏菌相对丰度百分比分别为4.54%,3.85%和2.76%。通过组间的T-test分析,门水平上,寻常痤疮患者皮损及正常人皮脂内容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物种包括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梭杆菌门、拟杆菌门(P0.05)。属水平上,两组T-test分析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物种包括寡养单胞菌属、丙酸杆菌属、葡萄球菌属、鲸杆菌属(P0.05),种水平上,两组T-test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物种包括痤疮丙酸杆菌、颗粒丙酸杆菌、鞘氨醇单胞菌、结核棒杆菌、鲍曼不动杆菌、淀粉芽孢杆菌(P0.05)。通过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寻常痤疮患者组与正常人组Observed species、Chao指数、ACE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痤疮患者组与正常人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PD_whole_tree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Beta多样性分析,以Weighted Unifrac及Unweighted Unifrac为指标分析寻常痤疮患者皮损及正常人皮脂内容物微生物相异指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痤疮患者组与正常人组在Clustering图中形成两个明显的簇,微生物的丰度及种类可见显著性差异。Anosim分析群落结构差异性,寻常痤疮皮损与正常人皮脂内容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流行病学调查:寻常痤疮患者按痤疮Pillsbury分类法,以中度最为常见;性别及严重程度不同的痤疮患者初次发病年龄无显著性差异(2)16S rRNA测序技术与生化鉴定对痤疮丙酸杆菌鉴定一致性高,16S rRNA测序技术能高效、准确鉴定痤疮皮损优势菌—痤疮丙酸杆菌;(3)高通量测序:种水平上,寻常痤疮组与正常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物种包括痤疮丙酸杆菌、颗粒丙酸杆菌、鞘氨醇单胞菌、结核棒杆菌、鲍曼不动杆菌、淀粉芽孢杆菌,这些物种可能为造成寻常痤疮发病的关键微生物。寻常痤疮组及正常人组在菌群丰富度上有差异,在菌群均衡化程度、多样性上不具有差异性;寻常痤疮组及正常人组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性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遵义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58.733
【图文】:

患者,毛囊,内接


A、B、C轻中重度寻常痤疮患者

菌落,分离菌,需氧,厌氧


A~B菌落分离图

革兰染色,细菌


A:需氧分离菌落图 B:厌氧分离菌落图2.2.2 细菌革兰染色鉴定染色结果如图1-3A~B。丙酸杆菌属镜下特点:呈分枝、剪刀状、球杆状或叉形,革兰染色为革兰阳性杆菌。葡萄球菌属镜下特点:球形直径0.4-1.2微米,堆积成葡萄串珠状。革兰染色为革兰染色阳性球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埃胜;;大学生寻常性痤疮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年10期

2 龙永香;陈晨;周奕欣;胡文雅;米新宝;周明洁;;痤疮患者身体意象与生活质量现状及相关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7年01期

3 龙永香;周奕欣;周琳;陈兵;赵艳;周明洁;;痤疮患者抑郁与生活质量现状及相关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7年07期

4 赖慧容;段行武;赖慧颖;安炯俊;;青春期后痤疮患者的焦虑、抑郁及压力调查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7年04期

5 韩莹;程欣;;痤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年01期

6 黄艳;祝新;谭雪玲;张焕梅;贾大成;吴志周;;江门地区痤疮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5年02期

7 辛桐;孙珊珊;申芳芳;;耳穴联合刮痧在中医美容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年02期

8 石云;;痤疮患者焦虑状态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5年05期

9 张保恒;;痤疮患者血清白三烯水平的检测[J];河北医学;2015年09期

10 张酸梅;陈军秀;李萍;;果酸治疗96例痤疮患者疗效观察[J];人人健康;2016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怀亮;韩锋;谭正辉;孙叶梅;李梅;俞玉芳;;3003例门诊痤疮患者发病年龄变化流行病学调查分析[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蒋震;刁庆春;陈德宇;李杰;王俊;;红蓝光对炎症性痤疮患者白介素8和白介素17的影响[A];2015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3 何丽莎;路永红;高诗燕;陈前明;吴波;周培媚;卞彩云;蒋存火;保勇;吕艳;尹亚非;;从痤疮患者皮损中分离鉴定微生物及药敏试验研究[A];2014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4 吴伊旋;胡煜文;王辰梁;陈美娟;;406例寻常痤疮临床分析[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车敦发;;痤疮患者性激素检查与内分泌功能评估的时机方法选择和治疗对策[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金铃;周明洁;;痤疮患者面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7 张理梅;;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痤疮经验探讨[A];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樊昕;姚美华;郄金鹏;岳丹霞;韩悦;杨蓉娅;;Omnilux红蓝光对痤疮患者皮肤效应的定量评价[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9 林新瑜;王尚兰;向雪岑;;寻常痤疮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研究[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10 黄联继;易建平;;1014例青年学生痤疮的诱发、加重等相关因素分析[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副主任医师黄军;除“痘”饮食要诀[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杜恩 程守勤;痤疮患者要防过多日晒[N];健康报;2004年

3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副主任医师 熊南江;痤疮患者的自我防护[N];家庭医生报;2005年

4 ;痤疮该怎样防[N];市场报;2001年

5 欣欣;打电话小心“电话脸”[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王敬霞 通讯员 李学燕;不惑之年长痤疮 不是强壮是瘀滞[N];保健时报;2006年

7 记者 熊燕;科学家发现重型痤疮“致病点”[N];云南日报;2014年

8 王文龙;长痘皮肤:洗脸水里加点盐[N];健康时报;2007年

9 中日医院皮肤与性病科 崔勇 于瑞星;“打痘痘”只需三步[N];健康报;2016年

10 本报记者  李晓;定好方案再战痘[N];苏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黎昌强;痤疮患者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及心身治疗策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2 温爱诗(Wan Oi Hei Csaryne);滋阴清热法对痤疮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梦莎;寻常痤疮患者流行病学及皮损菌群高通量分析[D];遵义医科大学;2019年

2 邵凯;痤疮患者痤疮丙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和抗生素耐药性分析及296例痤疮患者治疗状况分析[D];苏州大学;2018年

3 栾秀丽;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对玫瑰痤疮皮损的疗效观察[D];兰州大学;2018年

4 何鸿义;痤疮患者抑郁现状及其与血清BDNF相关性分析[D];西南医科大学;2018年

5 王鸿;寻常痤疮患者肠道菌群及宿主—肠道共代谢产物分析[D];西南医科大学;2018年

6 施欣莹;自拟痤疮方治疗湿热瘀滞型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7 刘柳;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3L与EQ-5D-5L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8 李晓黎;复发性痤疮患者体质与证型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年

9 邹云;昆明地区痤疮患者中医体质的流行病学调查[D];云南中医学院;2016年

10 王静远;痤疮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449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7449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0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