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利湿饮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湿疹湿热证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7 04:23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饮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湿疹湿热证的疗效;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清热利湿饮对Ⅳ型变态反应、炎症反应及5-脂氧合酶的影响,探讨清热利湿饮治疗湿疹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临床部分将6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清热利湿饮+咪唑斯汀组)、对照组(清热利湿饮组),疗程4周。观察两组患者瘙痒程度、红斑、丘疹等积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实验部分建立小鼠Ⅳ型变态反应模型,将小鼠随机分组,灌胃生理盐水、醋酸泼尼松、清热利湿饮、清热利湿饮+咪唑斯汀,观察对Ⅳ型变态反应的影响;建立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模型,随机分组,分别外涂生理盐水、哈西奈德、清热利湿饮,观察对炎症反应的影响;建立大鼠花生四烯酸大鼠足跖肿胀模型,随机分组,灌胃生理盐水、咪唑斯汀、清热利湿饮,观察对5-脂氧合酶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6.7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愈显率73.33%,总有效率9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愈后3月复诊,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显示,清热利湿饮明显抑制Ⅳ型变态反应、炎症反应及5-脂氧合酶。结论:清热利湿饮+咪唑斯汀治疗湿热型湿疹可提高疗效。清热利湿饮的...
【文章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一般资料
二、诊断标准
(一) 西医诊断标准
(二) 中医诊断标准(辨证分型标准)
三、病例纳入标准
四、病例排除标准
五、治疗方法
六、观察指标
(一) 疗效观察指标
(二) 实验室观察指标
(三) 不良反应及耐受性观察
七、疗效评定标准
(一) 评定方法
(二) 评定标准
八、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临床疗效
(一) 两组药物对湿热型湿疹的症状积分比较见表6
(二) 两组药物对湿热型湿疹的疗效比较见表7
二、治愈病例随访结果见表8
三、不良反应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清热利湿饮抗Ⅳ型变态反应试验
一、实验材料
(一) 动物
(二) 药物
(三) 试剂
二、实验方法
(一) 模型的建立
(二) 灌药
(三) 观察指标
(四) 判定
三、实验结果
(一) 小鼠诱发皮炎后耳厚度及重量的影响
(二) 小鼠左耳组织切片真皮单核细胞浸润情况的比较
实验二 清热利湿饮抗炎试验
一、实验材料
(一) 动物
(二) 药物
(三) 仪器与试剂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实验三 抑制5-脂氧合酶活性的在体实验
一、实验材料
(一) 动物
(二) 药物
(三) 仪器与试剂
二、实验方法
(一) 实验分组
(二) 炎症反应的评估
(三) 备注
三、实验结果
讨论
一、祖国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一) 病因病机
(二) 治疗概况
(三) 研究进展
二、现代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一) 病因
(二) 发病机理
(三) 治疗进展
三、方药分析
(一) 内服方药组成及分析
(二) 外用方药组成及分析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 临床疗效分析
(二) 实验结果分析
五、作用机理探讨
(一) 抗过敏
(二) 调节免疫
(三) 抗炎
(四) 抗病原微生物
(五) 利尿作用
(六) 止痒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本文编号:2902618
【文章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一般资料
二、诊断标准
(一) 西医诊断标准
(二) 中医诊断标准(辨证分型标准)
三、病例纳入标准
四、病例排除标准
五、治疗方法
六、观察指标
(一) 疗效观察指标
(二) 实验室观察指标
(三) 不良反应及耐受性观察
七、疗效评定标准
(一) 评定方法
(二) 评定标准
八、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临床疗效
(一) 两组药物对湿热型湿疹的症状积分比较见表6
(二) 两组药物对湿热型湿疹的疗效比较见表7
二、治愈病例随访结果见表8
三、不良反应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清热利湿饮抗Ⅳ型变态反应试验
一、实验材料
(一) 动物
(二) 药物
(三) 试剂
二、实验方法
(一) 模型的建立
(二) 灌药
(三) 观察指标
(四) 判定
三、实验结果
(一) 小鼠诱发皮炎后耳厚度及重量的影响
(二) 小鼠左耳组织切片真皮单核细胞浸润情况的比较
实验二 清热利湿饮抗炎试验
一、实验材料
(一) 动物
(二) 药物
(三) 仪器与试剂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实验三 抑制5-脂氧合酶活性的在体实验
一、实验材料
(一) 动物
(二) 药物
(三) 仪器与试剂
二、实验方法
(一) 实验分组
(二) 炎症反应的评估
(三) 备注
三、实验结果
讨论
一、祖国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一) 病因病机
(二) 治疗概况
(三) 研究进展
二、现代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一) 病因
(二) 发病机理
(三) 治疗进展
三、方药分析
(一) 内服方药组成及分析
(二) 外用方药组成及分析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 临床疗效分析
(二) 实验结果分析
五、作用机理探讨
(一) 抗过敏
(二) 调节免疫
(三) 抗炎
(四) 抗病原微生物
(五) 利尿作用
(六) 止痒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本文编号:29026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90261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