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18 21:39

  本文选题:脑肿瘤 切入点:胶质母细胞瘤 出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pithelioid glioblastoma,E-GBM)的影像和病理学特征,提高E-GBM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4例E-GBM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病例的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特点。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该罕见胶质母细胞瘤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E-GBM中青年多见,4例患者MRI均为不规则囊实性占位,增强后呈不规则斑片或明显环状强化。病理组织学均表现为上皮样或横纹肌样肿瘤细胞,呈片状分布,瘤细胞缺乏粘附性,胞浆嗜酸性,核分裂多见,并见大片地图样坏死。免疫组化显示4例肿瘤细胞Vimentin和S-100不同程度阳性,但GFAP仅1例灶性阳性。BRAF(VE1)阳性率可高达75%,IDH-1阴性、INI-1无缺失,且均无1 p/19 q染色体臂共缺失。术后随访2~6个月,1例患者术后6个月死亡,1例术后3个月复发,2例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结论 E-GBM预后较差,且与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关系较为密切,其特殊的发病人群、影像学特征和分子遗传学表型是该肿瘤鉴别的关键要点。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aging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epithelioid glioblastomae (E-GBM) and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GBM.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 patients with E-GBM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histomorp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phenotypic features of the rare glioblastoma subtype were summariz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sults the MRI of 4 young patients with E-GBM were all irregular cystic and solid occupying space. The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were epithelioid or rhabdomyoid tumor cells with flake distribution, lack of adhesion, eosinophilic cytoplasm, and mitosis.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showed that 4 tumor cells were positive for Vimentin and S-100 in varying degrees, but only 1 case of GFAP was focal positive. The positive rate of BRAFFTVE1) could be as high as 75% of IDH-1 negative and no deletion of INI-1. There was no deletion of 1 p / 19 Q chromosome, 1 case died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and 1 case recurred at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 the prognosis of E-GBM is poor. It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 and its special population, imaging features and molecular genetic phenotype are the key points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tumor.
【作者单位】: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病理科;暨南大学附属华侨医院病理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
【分类号】:R73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凯,丁涤非,李明,陈亮;脑胶质母细胞瘤颅外转移一例[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5年05期

2 徐建X,徐庚;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年01期

3 张帆;;立体适形放疗在治疗脑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患者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4 刘向辉;张之营;李鸿源;申斌;;颅内胶质母细胞瘤的术前诊断[J];山东医药;2008年36期

5 周及彤;王士杰;周建;;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10期

6 刘维生;肖新如;王硕;;胶质母细胞瘤中脑组织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年01期

7 杨培业;胶质母细胞瘤的放射线治疗[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76年05期

8 吴超权;胶质母细胞瘤放射抵抗的可能解释[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4年03期

9 周东,马大程,郭京,黄辉;7例胶质母细胞瘤[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1998年S1期

10 秦德兴,墨浩,欧广飞,宋永文,康恭礼,胡郁华,谷铣之;脑胶质母细胞瘤放化疗疗效观察[J];中华肿瘤杂志;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丙仓;耿道颖;纪毅敏;李郁新;朱莉;尹波;鲍奕仿;;胶质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的一个重要征象——“丝瓜瓤样坏死征”[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顾金海;李刚;苏雨行;申杰;李蓉晖;贺峭伟;邓林;;STAT3 Decoy ODN抑制胶质母细胞瘤增殖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秦立森;梁径山;石琼;于如同;;胶质母细胞瘤中强化与坏死比例与信号传导相关性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熊剑;章翔;程光;林洪;费舟;;Ardipusilloside Ⅰ诱导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颜伟;张伟;游赣;王永志;刘彦伟;杨沛;江涛;;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蛋白表达和促进甲基化在中国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的临床关系[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江涛;陈宝师;袁芳;李桂林;李少武;邱晓光;王忠诚;;胶质母细胞瘤临床治疗经验[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郑秀珏;黄欣;李谷;曹飞;龚江标;;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同步放化疗的临床分析[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贺虎;李明武;牛朝诗;;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能够分化为内皮细胞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毛青;葛建伟;兰津;郭品;邱永明;;DNA结合抑制物在胶质母细胞瘤的基因剂量和表达方式及其对预后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路俊锋;吴劲松;周良辅;;联合基因表达谱和拷贝数变异区分胶质母细胞瘤与瘤周组织的初步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匡远深;治疗首次术后脑胶质母细胞瘤 放化疗同步优于单纯放疗[N];中国医药报;2008年

2 吴剑鹏;南方医院牵手多家医院联合开展胶质母细胞瘤研究[N];科技日报;2014年

3 炜闻;Avastin获准用于治疗胶质母细胞瘤[N];医药经济报;2009年

4 Tracy Staton 编译 石军;罗氏公开数据证“有效”[N];医药经济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琪;调节性T细胞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预后作用及分化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陈鑫;CKS2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吕磊;阿西替尼对胶质母细胞瘤及其肿瘤干细胞治疗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4 周济;NTS/NTR1信号对人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5 李红伟;KAP调节ROCK2和Cdk2在RNA激活的胶质母细胞瘤侵袭途径[D];郑州大学;2014年

6 刘永良;沉默STAT5b的表达对人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增殖抑制及其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纪祥军;Nrf2在人胶质母细胞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8 阮健;MicroRNA-181c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9 姚轶群;RPS15A通过AKT调控细胞周期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迁移的体内和体外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10 吕秀鹏;体细胞MCL-1基因突变对胶质母细胞瘤发病机理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献新;Notch通路血管配体DLL4和Jagged1与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瘤周水肿及预后的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林国诗;pSTAT3-VEGF信号通路与新诊断幕上胶质母细胞瘤瘤周水肿及预后的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韩晓;miR-584对人胶质母细胞瘤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4 张X;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同步放疗治疗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有效性安全性的系统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5 陈加贝;GBM个体化手术切除及分子标记物与磁共振影像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6 欧阳佳;毛蕊异黄酮通过调控TGF-β介导的间质化改变抑制胶质母细胞瘤迁徙和侵袭[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7 王兵;Mda-9/Syntenin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8 刘婷婷;AQP4在胶质母细胞瘤发展中的作用[D];安徽大学;2016年

9 陈枉枉;MicroRNA-205靶向调控FRAT1抑制胶质母细胞瘤恶性转化进程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10 邹佳华;组蛋白乙酰化酶KAT8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31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631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8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