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新型神经示踪剂CTB-CDs的应用及周围神经储备功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5 09:56
【摘要】:目的第一部分:观察和探讨新型碳量子点荧光神经示踪剂CTB-CDs在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的应用效果;第二部分在建立尺神经部分切除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对周围神经储备功能的发生机制进行研究和阐述。方法第一部分:将新型碳量子点荧光神经示踪剂分别注射于大鼠坐骨神经干及大鼠大脑的S1区,通过相应脊髓节段、背根神经节及大脑组织取材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该神经示踪剂在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的逆行示踪效果。第二部分:首先使用微型玻璃针在显微镜下进行大鼠尺神经半切模型的建立,然后用真蓝作为逆行神经示踪剂对尺神经感觉及运动神经元进行逆行示踪,计数术后不同时间点被示踪的神经元数量及有髓神经纤维数量、髓鞘厚度,并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新型神经示踪剂CTB-CDs注射于大脑S1区3天后在同侧的丘脑区域可以见到明显的荧光信号;2、CTB-CDs注射于坐骨神经中段后5天后在同侧的脊髓L3-L5平面及相应的背根神经节(DRG)均可观察到被示踪的神经元具有较强的荧光信号;3、成功建立了大鼠尺神经半切模型;4、正常尺神经示踪结果显示运动神经元为112.0±9.2个;半切后一周观察到被示踪的运动神经元数量变为13.4±8.1个;术后两周时被示踪的运动神经元数量增加到了36.8±9.7个;而在术后四周时被示踪的神经元的数量可以恢复到86.8±13.5个;观察被示踪的感觉神经元的计数情况显示对照组C8节段的神经元数量/T1节段的神经元数量为435.4±19.5个/433.8±19.1个;而实验组术后一周计数发现被示踪的神经元数量下降为340.0±12.7个/182.6±22.2个;术后两周时下降最明显为80.2±4.1个/69.8±7.1个;而在四周时发现被示踪的神经元数量有所增加,数值变为234.0±28.1个/223.2±24.2个。对照组尺神经近端有髓神经纤维数量为109.8±9.7个,术后一周实验组和术后两周实验组均下降,并且其下降幅度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四周有髓神经纤维数量为97.4±6.9个;对近端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的厚度进行测量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髓鞘厚度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尺神经远端有髓神经纤维数量为150.6±10.5个;术后一周实验组有髓神经纤维的数量骤减到16.4±12.5个;组织切片观察可见神经的明显脱髓鞘改变及大量的炎性细胞的浸润。术后两周实验组有髓神经纤维出现明显的洋葱皮样改变,有髓神经纤维的数量依然处于非常低的水平。远端髓鞘厚度测量发现术后一周实验组较对照组厚度明显减小,术后两周实验组较术后一周实验组厚度也明显的减小,术后四周实验组髓鞘厚度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与正常情况下的髓鞘厚度无明显差异。同时通过甲基蓝染色可以观察到神经纤维大约有1/2面积基本恢复原有的形态,神经纤维的数量及髓鞘均恢复到与对照组相近的水平,而另1/2仍处于脱髓鞘状态。结论1、新型神经示踪剂CTB-CDs作为一种可靠的、无毒性的、具有较强荧光信号的神经示踪剂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均有较好的示踪效果,并可在活体中使用;2、周围神经部分切断后被切断的神经纤维两侧断端可以通过旁路神经纤维再次联通,使原有神经元与原有神经纤维末端重新连接,其实质可能是切断的神经纤维通过双向轴突侧支发芽途径使原有的断裂神经纤维再次连接,这一结论可能是周围神经储备功能的产生机制。
[Abstract]:Objective The first part : To observe and discuss the effect of new carbon quantum dot fluorescent nerve tracer CTB - CDs o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 The original nerve fibers can be re - connected with the end of the original nerve fiber , and the essence of the nerve fibers is that the severed nerve fibers can be connected again through the bilateral axon collateral sprouting route , and the conclusion may be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peripheral nerve reserve function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聂聪;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和晶体的选择[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年12期

2 柳曦;周乃康;;PET示踪剂~(18)F-FLT在肿瘤学中的研究进展[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3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苏春霞;姜英泽;李智众;胡显玉;李秀红;;井间示踪剂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A];“加入WTO和科学技术与吉林经济发展——机遇·挑战·责任”吉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2年

2 李锦富;王刚;张培信;;K_3[~(58)Co(CN)_6]示踪剂的合成工艺研究及其在油田井间示踪测试中分析方法的建立[A];2007年核技术工业应用分会学术年会暨理事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王成俊;蒲春生;张荣军;陈军斌;;利用井间示踪剂流动状况确定油层非均质性[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羊衍秋;何静波;叶仕有;;全氟二甲基环丁烷示踪剂的吸附采样[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5 李敬功;王明春;;应用井间示踪技术识别大孔道储层[A];第三届(2005年)同位素技术与应用学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5年

6 张志栋;李勇;范立侨;赵群;赵雪峰;刘庆伟;;术中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应用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的指导作用[A];第9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暨第二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7 张新红;李锦富;张培信;;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同位素井间示踪测试综合解释[A];2007年核技术工业应用分会学术年会暨理事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胡文;刘丹;张燕平;顾剑辉;顾晓松;;荧光神经示踪剂对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十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实习记者 张然;荧光素示踪剂获国家专利[N];大庆日报;2011年

2 程守勤;纳米碳示踪剂可识别肿瘤淋巴结转移[N];中国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金霞;双示踪剂PET动态成像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挺;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在早期远端胃癌淋巴结清扫中的作用及标注时机选择的相关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赵丽娟;井间示踪剂技术在大庆油田D区的应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吕洋;原地爆破浸出采铀过程中的渗漏示踪的示踪剂选择实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4 郝泽宇;新型神经示踪剂CTB-CDs的应用及周围神经储备功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张勇;基于流线模拟的井间示踪剂解释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6 高峰;油田新型示踪剂的研究与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7 杨建敏;基于三维流线模拟的井间示踪剂解释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8 邹信芳;油田示踪剂优选与检测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9 李妮;庄36区低渗透油藏示踪剂适用性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3年

10 李,

本文编号:2123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123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0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