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六字诀对比核心稳定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躯干姿势异常的疗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02:37
【摘要】:研究目的探讨六字诀对脑卒中患者躯干姿势异常的影响,比较六字诀与传统核心稳定训练治疗脑卒中躯干姿势异常的康复效果,为六字诀在神经康复领域的运用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自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及住院的病例,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受试者160例。诊断标准参照2018年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本研究采用SPSS 20.0软件产生的随机编码表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六字诀干预组80例和核心稳定干预组80例。六字诀干预组采用六字诀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核心稳定干预组采用传统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其中六字诀功法是在国家体育总局推广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改良的具体原则是根据患者不同Brunnstrom功能分级、平衡功能情况进行改良,分为坐位、靠墙立位、独立立位等体位进行改良。六字诀干预组和核心稳定干预组每次干预的总时间为45min,其中六字诀和传统核心稳定训练时间为15min,常规康复训练时间为30min,每周5次,持续2周。通过TIS作为主要的疗效指标观察脑卒中患者躯干姿势控制能力的改善情况,采用次要观察指标反映其综合指标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1.主要疗效指标六字诀干预组的有效率为73.8%,核心稳定干预组的有效率为41.2%。经比较发现六字诀干预组的有效率显著优于核心稳定干预组,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次要观察指标2.1膈肌厚度、移动度六字诀干预组治疗后平静吸气时和最大吸气末膈肌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其膈肌厚度均显著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核心稳定干预组治疗后平静吸气时和最大吸气末膈肌厚度均无显著增加,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平静吸气时和最大吸气末膈肌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其膈肌移动度均显著增加,且差异非常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的TF值与治疗前比较发现,其TF值均无显著改善,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差值比较发现,其厚度和移动度均无显著改善,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运动功能和最长声时两组治疗后的最长声时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其最长声时显著增加、运动功能均显著改善,且差异非常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差值的比较发现,其最长声时和运动功能均无显著提高,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两组治疗后的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与治疗前比较,其两组治疗后的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也显著改善,且差异非常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的差值比较发现,其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质量六字诀干预组的效果要优于核心稳定干预组(P0.01)。2.4静态平衡能力除核心稳定干预组在治疗后睁眼立位状态下的重心移动轨迹、闭眼坐位状态下的运动面积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改善外(P0.05),两组治疗后睁眼和闭眼两种状态下立位及坐位的重心移动轨迹、运动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其重心移动轨迹和运动面积均显著减少,且差异非常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两组间的差值比较发现其立位睁眼时的运动面积显著减少,且效果优于核心稳定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六字诀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躯干姿势控制能力,且疗效优于传统核心稳定训练;2.六字诀能有效增加脑卒中患者平衡吸气时和最大呼气末的膈肌移动度;3.六字诀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最长声时和日常生活质量。较传统核心稳定训练而言,其对于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更明显。4.六字诀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静态立位和坐位平衡能力,较传统核心稳定训练而言,其对于脑卒中患者静态立位平衡能力的提高更明显。
【图文】:

患者,吐纳,肺通气功能,心肺功能


[10]。但临床中治疗师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对于卒中患者呼吸模式的调控。见下图-1.1 所示。图-1.1 呼吸模式对躯干的影响那么核心稳定训练对于双侧核心肌群严重受损、偏瘫侧腹肌被过度激活或削弱、严重躯干痉挛的脑卒中患者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所以,探寻一种兼顾呼吸和躯干控制相结合的治疗手段对于躯干控制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近期研究表明,,六字诀能有效改善 COPD 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也可以提高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肺功能[11, 12]。研究表明,六字诀能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13]。六字诀气功是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的传统健身功法,也是国家体育总局最新推出的健身气功系列的一部分[14]。六字诀通过不同的嘴型进行吸气和呼气的动作,调节和控制体内呼吸的升降,通过呼吸配合发音完成 嘘 、

临床实践,多裂肌,腹横肌,患者


图-2.8.3 六字诀的改良运用特点临床实践发现:脑卒中患者往往不能独立地完成六字诀训练。因此,应根据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情况进行必要的改良。而改良的重点在于关注呼吸问题、关注如何有效激活腹横肌、多裂肌、膈肌和盆底肌在维持躯干稳定中的作用。所以应根据患者的肢体功能、躯干控制和平衡能力进行改良。如患者偏瘫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艳;陈希;赵俊峰;王烨菁;倪一宏;;社区脑卒中患者康复需求调查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8年05期

2 孔繁墨;;针灸促通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35期

3 沈玉萍;罗园梅;潘胜琼;李俊;;社区脑卒中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需求现况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2019年09期

4 ;关于举办全国脑卒中康复护理新进展培训班的通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8年02期

5 邓娟;谢红珍;;移动互联网与机器人技术在脑卒中患者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学报;2018年14期

6 吴毅;;脑卒中康复的精准评定[J];康复学报;2016年05期

7 陈静;宁阳;王月丽;;脑卒中康复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年04期

8 丁玉英;;脑卒中康复期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年06期

9 陈玉香;张振香;魏志华;单秋菊;;郑州市社区护士脑卒中康复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年17期

10 赵敬花;徐月花;杨湘英;邵爱仙;;心理干预联合耳穴压豆对脑卒中康复期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晓;;临床电生理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A];2015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2 贾子善;;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朱毅;;运动控制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应用[A];2012中国康复医学会实用康复论坛暨运动康复新理念培训班资料汇编[C];2012年

4 杨慧馨;;太极拳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A];第五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4年

5 张佐佳;;幼儿脑卒中康复问题探讨[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6 袁丽华;郑慧;魏怀真;;社区脑卒中康复初步探索与实践[A];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邹春晕;商进荣;;老年脑卒中康复期的护理[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靳佩君;;老年脑卒中康复期综合护理措施[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张通;;从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开展我国的脑卒中康复工作[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老年康复学术大会上海市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暨老年康复诊疗提高班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贾子善;;脑卒中康复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国根;脑卒中康复要避免两大误区[N];健康报;2018年

2 张皓;脑卒中康复要面面俱到(下)[N];健康报;2007年

3 刘兰;其它脑卒中康复技术[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4 王雪飞;我国脑卒中康复模式与国际接轨[N];健康报;2004年

5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董艳娟;脑卒中康复要放手[N];健康时报;2005年

6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郭灵龙;脑卒中康复应重视扶阳气[N];中国中医药报;2018年

7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 李丽 唐汉平;脑卒中康复8原则[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8 兰清;脑卒中康复新技术面面观[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9 张皓;脑卒中康复要面面俱到(上)[N];健康报;2007年

10 张通 赵军;脑卒中康复新技术分析[N];健康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群;脑卒中后痉挛及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康复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2 陈晓玲;面向脑卒中康复评估的神经肌肉功能耦合分析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3 庄卫生;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及实时脑功能成像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7年

4 王强;强化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可塑性及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晓旭;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年

2 袁惠娟;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Guided Care护理模式的构建[D];武汉轻工大学;2018年

3 何艳;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训练中健体代偿运动学建模及评估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4 李巍;基于X线透视在脑卒中患者肩肱节律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9年

5 王建玲;呼吸六字诀对卒中后肺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年

6 贺艳;脑卒中患者希望水平与抑郁及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其相关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7 洪姿;脑卒中患者步行中肌肉活动时相性与步行表现的相关性[D];上海体育学院;2019年

8 王晨;六字诀对比核心稳定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躯干姿势异常的疗效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9年

9 张田岳;居家脑卒中照顾者的专业化照护需求问卷研制及应用[D];郑州大学;2019年

10 徐建扬;强制倾斜纠正脑卒中倾斜综合征患者坐位平衡的sEMG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588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588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0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