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全脑缺血再灌注对突触蛋白表达和小胶质细胞形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3-22 18:01
【摘要】:脑中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脑缺血后神经元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在这过程中突触蛋白如何变化还不清楚。另外,脑缺血也会导致小胶质细胞激活,其激活程度与缺血以及再灌注程度密切相关,但缺血再灌注后小胶质细胞突起如何变化也尚待研究。本研究通过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手术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尼氏染色分析不同缺血再灌注条件下不同脑区的神经元损伤是否一致,结果显示BCAL 30min-Rep 3 h后,各脑区的尼氏体密度没有显著变化;而在BCAL 3 h-Rep 3 h后,纹状体的尼氏体密度显著降低,延长再灌注时间至3天后,皮层与海马区的尼氏体密度也显著降低。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表明树突棘会随着神经元树突结构的恢复重新出现。我们探索了树突棘的恢复是否影响突触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突触后标记蛋白PSD95和突触前标记蛋白Syn1 puncta的面积和密度在BCAL 30 min、BCAL 30 min-Rep 3 h后均无显著变化;在BCAL 3 h、BCAL 3h-Rep 3 h后,仅PSD95 puncta的密度明显减少;另外,尽管Syn1/PSD95 puncta共定位所代表的突触,其面积和密度在短时间缺血再灌注后没有变化,但其密度在长时间缺血再灌注后明显降低。此外,通过荧光定量PCR对一些突触分子做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BCAL 30 min-Rep 3 h后多数突触分子的mRNA表达量均恢复正常水平;而在BCAL 3 h-Rep 3 h后部分突触分子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水平。我们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程度的缺血以及再灌注程度对小胶质细胞形态的影响。通过对转基因小鼠(Cx3Cr1~(GFP/+))脑切片的共聚焦显微成像,细胞骨架化以及Sholl分析发现,在BCAL 30 min-Rep 3 h后,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大量突起缩回,突起数目减少。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突起减少更为显著。本研究发现在不同程度的缺血模型中,只有长时间的缺血才会导致突触蛋白的表达下降,小胶质细胞的突起变化与缺血程度密切相关,严重的缺血会导致小胶质细胞突起的进一步消失。以上这些结论为中风后研究神经元损伤的机理和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图文】:

树突结构,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变化,神经元


图 3-1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树突结构的损伤变化(A)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时间轴。(B)缺血前、BCAL 30 min、BCAL 30 min-Rep 3 h 后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可见损伤的树突结构大部分已经恢复(白色箭头表示念珠状结构)。(C)缺血前、BCAL 3 h、BCAL 3 h-Rep 3 h 后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再灌注 3 h 后与对照组相比,神经元树突仍存在很多念珠状结构(白色箭头表示念珠状结构)。(n=3)Figure 3-1 Changes in dendritic structures of neurons after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A) Timeline showing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 of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model. (B)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neurons before ischemia, 30 min after ischemia, and 3 hours afterreperfusion. Note that most of the damaged dendritic structures had been recovered (The beadeddendritic structures were indicated by white arrows). (C)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neuronsbefore ischemia, 3 h after ischemia, and 3 hours after reperfusion. After 3 hours of reperfusion,there were still many beaded dendritic structure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beadeddendritic structures were indicated by white arrows). (n=3)3.2 不同程度的全脑缺血以及再灌注后神经元树突损伤程度的变化

树突结构,树突,再灌注,全脑缺血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全脑缺血再灌注对突触蛋白表达和小胶质细胞形态的影响件下有没有恢复,本实验通过对 Thy1-YFP 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第五层神经元的激光共聚焦扫描成像发现,在全脑缺血 30 min 后,与对照组(图 3-2,A)相比,皮层顶端的神经元树突形态受到损伤,成为念珠状结构(图 3-2,B);但是在全脑缺血 30 min 再灌注 3 h 后,神经元树突结构没有出现念珠状结构,受损结构基本恢复(图 3-2,C),与双光子活体成像结果一致。全脑缺血 3 h 后,与全脑缺血 30 min 组相比,神经元树突受损伤的程度加深,念珠状结构从树突顶端向下蔓延(图 3-2,D),这与实验室前期结果相符;而全脑缺血 3 h 再灌注 3 h 后,与全脑缺血 3 h 组相比,神经元树突结构的损伤程度有所恢复(图 3-2,E);全脑缺血 3 h 再灌注 3 天后,与再灌注 3 h 组相比,受损的神经元树突结构进一步恢复(图 3-2,F)。以上结果说明神经元树突结构的受损程度与全脑缺血时间以及再灌注时间密切相关,,短时间的损伤在短时间的再灌注时间内就可以恢复,而长时间的损伤即使长时间的再灌注也不能完全恢复。此外,虽然神经元的受损是沿着树突顶端到更深层次的树突轴蔓延的,但其恢复过程恰好相反。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冲竹;;暗小胶质细胞:一种主要与病理状态相关的新表型[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6年07期

2 梁菲;;运动介导小胶质细胞调控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机制[J];当代体育科技;2014年29期

3 张思磊;王雄伟;;小胶质细胞/脑巨噬细胞与胶质瘤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5年20期

4 姜文敏;唐罗生;贺达仁;;小胶质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年10期

5 马怡然;郭大文;孙伟;方文刚;;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对其Aβ吞噬能力的影响[J];解剖科学进展;2010年01期

6 黄秀艳;曾耀英;张彩;朱斌;;人小胶质细胞的分离、纯化、特异分子表达与吞噬功能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8年05期

7 熊怀林,范光碧,胡兴宇;小胶质细胞在脑缺血中的作用[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5年02期

8 刘锋,朱长庚;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分子机制[J];解剖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9 杨逢春;显示小胶质细胞方法的改进[J];解剖学研究;2002年02期

10 谢荣堂,刘志英,张微微;脑出血患者小胶质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北京军区医药;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亚梅;李子晨;许鹏飞;徐永腾;彭英;;放射后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及相关信号机制研究[A];7th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大会暨第十届全国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2 韩书珍;李雪梅;牛文泽;陈翔;王果;李泽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半暗区内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意义[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3 陆浩慧;罗婷婷;武胜昔;邝芳;;1型小胶质细胞对小鼠焦虑样行为、学习、记忆的影响[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4 巨富荣;张胜祥;;小胶质细胞在小鼠全脑缺血模型中的形态变化[A];第三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5 李捷;刘勇;张蓬勃;肖新莉;吕海侠;李敏杰;康前雁;邓美英;;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的来源[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6 杨阳;廖万清;郭秀军;林敏;王志东;徐红;陈孙孝;温海;;新生隐球菌对鼠小胶质细胞细胞骨架蛋白质组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赵铭;李冬;朱迅;闫东梅;;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A];第十二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C];2017年

8 赵敏;袁云;赵培园;李t

本文编号:2595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595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b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