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帕金森病脑深部刺激治疗术前评估、术中场电位监测及术后管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2 18:05
【摘要】:第一部分帕金森病患者血浆蛋白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目的:探究中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蛋白生物标志物,以及手术、脑深部刺激对于血浆生物标志物的影响。方法:3例帕金森病患者分别在施行STN-DBS手术治疗前、手术治疗后一月未开机、手术治疗后三月(开机两个月)三个时间点分别采集外周血液,分离出血浆后进行质谱分析,同时亦对三名健康对照人员的外周血浆标本进行质谱分析。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比对,分别找出健康对照组(HC)和帕金森病组术前状态(PD_(pre)),帕金森病组术前状态(PD_(pre))与术后一月未开机状态(PD_(stimu-off))、术后一月未开机状态(PD_(stimu-off))与开机后后一月状态(PD_(stimu-on))的差异蛋白。分析差异蛋白的意义。结果:本项研究一共鉴定到739个蛋白质,其中644个蛋白质包含定量信息。如果以1.2倍为变化阈值,t-test p-value0.05为标准,那么在定量到的蛋白质中,PD1/CK比较组中18个蛋白表达发生上调,21个蛋白表达发生下调;PD2/CK比较组中23个蛋白表达发生上调,25个蛋白表达发生下调;PD3/CK比较组中16个蛋白表达发生上调,19个蛋白表达发生下调;PD2/PD1比较组中12个蛋白表达发生上调,12个蛋白表达发生下调;PD3/PD1比较组中10个蛋白表达发生上调,5个蛋白表达发生下调;PD3/PD2比较组中16个蛋白表达发生上调,19个蛋白表达发生下调。结论:我们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51种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可以提现正常人群和帕金森病患者的区别,而56种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与脑深部刺激治疗有关。第二部分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定量评估----语音分析目的:探究帕金森病(PD)患者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治疗对于PD构音障碍症状的影响。方法:10例施行STN-DBS手术治疗的PD患者,在未服药的状态下,分别采集术后一个月未开机(OFF)、开机后一个月(ON1),开机后三个月(ON2)的朗读语音,对采集到的语音信号提取基频相关参数,并与健康对照组(HC)比较。结果:STN-DBS手术治疗对语音的基频有一定的改善作用。PD患者术后一个月未开机(OFF)的基频范围和基频变化显著小于术后三个月(ON2),而术后三个月(ON2)的基频范围、基频变化与H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其他时间点的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STN-DBS能改善患者的喉部肌肉及声带僵硬情况,尤其对震颤为主型患者和术前运动能力损伤较轻的患者改善明显。第三部分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定量评估----运动迟缓的分析目的:运动迟缓作为帕金森病(PD)患者的核心特征之一,是临床诊断帕金森病的重要指标。对运动迟缓的定量评估将有助于疾病诊断、病情监测、以及药物等治疗的效果评价与优化。方法:被试者包括健康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健康对照组为15例与药物治疗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药物治疗组按照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2016版)选择11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左旋多巴药物冲击实验,状态分为服药前和服药后。所有患者均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进行评估。应用可穿戴定量评估系统记录两组翻腕、抬腿、10米往返范式动作的运动数据,提取幅度、频率等运动指标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并与UPDRSⅢ中子项及子项组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服药前后状态的翻腕幅度、步幅、转身时间指标均有显著差异,且转身时间与UPDRS步态(Ⅲ29)、中轴症状(Ⅲ18、19、27-31)和迟缓+中轴症状(Ⅲ18、19、23-31)评分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利用可穿戴定量评估系统可对帕金森病运动迟缓症状进行定量测量,进而对药物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迟缓症状效果进行有效评估,为帕金森病的精准管理提供新的方法。第四部分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场电位监测及定位研究目的:动态检测与帕金森病DBS手术靶点定位相关的丘脑底核场电位信号特征,依据场电位变化规律,寻找确定STN-DBS最佳手术靶点。方法:20例行STN-DBS手术治疗的PD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常规使用微电极记录(MER)确定手术靶点,同时收集距离靶点上6mm,4mm,2mm,以及0mm(即靶点处)的场电位信号进行功率谱密度分析,术后使用术前、术后影像资料进行融合重建,进行对比。结果:通过DBS术中植入电极进行场电位的动态检测,可以反应电极和STN核团的相对位置关系,与微电极记录(MER)、影像重建的结果有良好的符合性。结论:DBS术中场电位检测可以为手术靶点定位提供新的方法,并指导术后刺激位点、参数设置与调整。第五部分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管理目的:对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刺激术后3~36个月的治疗效果和残余症状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探讨DBS术后的规范化和个性化管理。方法:本组资料选自2015年5月至2018年2月在南京脑科医院行STN-DBS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80例。术前、术后均由相同两位医师一起对其进行UPDRS量表、MMSE、Mo Ca、PNM、PQ39等量表进行评分,其中UPDRSⅢ运动部分的评分在med-on/med-off和刺激器stimu-on/stimu-off四种组合状态下完成。综合比较分析了震颤、强直、运动徐缓、平衡、吞咽、言语等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和和认知、情绪等非运动症状的改变、药物增减情况,观察刺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总结以及术后刺激器程控的最佳设置参数及程控规律。结果:STN-DBS术后,所有患者的PQ39评分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运动评分显著改善(P0.01),其中运动迟缓、震颤、僵直改善较好,言语能力初期有改善,姿势平衡改善不明显。认知、情绪改善不明显。术后药物种类减少50%(p0.01),药物剂量减少43%(p0.01)。术后主要不适主诉为异动、无力感、姿势步态异常、平衡障碍、睡眠异常、便秘。结论:STN-DBS是对中晚期帕金森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对运动症状改善良好,对非运动症状改善不足,需要进行术科学的个性化的管理
【图文】:

曲线,标准蛋白,蛋白总量,曲线


图 1 蛋白浓度测定的标准曲线(标准蛋白为 BSA)表 4 蛋白浓度测定结果编号 蛋白浓度(ug/uL) 样品总体积(uL) 蛋白总量(u3.01 50 150.53.11 50 155.53.12 50 1563.04 50 1523.01 50 150.53.03 50 151.53.12 50 1563.08 50 1543.07 50 153.53.00 50 1502.99 50 149.53.10 50 1553 SDS-PAGE

蛋白S


南京医科大学硕(博)士学位论5 分钟;②上样:依次上样 1 μL 预染蛋白 marker 和 20 μL 蛋白样品,,样品相邻的空白孔上样 20 μL1×Loading buffer 封闭;③电泳:浓缩胶 80 V 电泳 20 分钟,分离胶 120 V 电泳到溴酚蓝指示带到胶底端;④ 染色和脱色:胶取出后于考马斯亮蓝 R250 染液中室温染色 2 h,然后加入脱色液,脱色至 背景无色、条带清晰。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守岩;王学廉;何江弘;;脑深部刺激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5年04期

2 李路明;;脑起搏器与神经调控技术[J];生命科学仪器;2015年03期

3 沈伟;杨坤;何升学;钱中润;孙振国;徐俊;章文斌;;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程控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年03期

4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组;;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年08期

5 王刚;刘小坤;陆建春;陈生弟;;帕金森病步态障碍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9年05期

6 相媛媛;张杨;吴林;李雷;邹永彪;刘艺鸣;;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的程控体会[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年04期

7 胡小吾,周晓平,王来兴,姜秀峰,曹依群,徐波涛,金爱国,曾浩;刺激术和毁损术在双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中的比较[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羽;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雷小光;住院患者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2 陈莹;帕金森病患者脑脊液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3 徐芙蓉;帕金森病患者脑脊液中疾病特异性蛋白生物标志物的初步筛选[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95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595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9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