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生物学诊断标志物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4 18:27
【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特点。该病的诊断主要以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为主。但发病时间不确定、症状不典型、影像学检查延迟或阴性的患者的诊断仍较为困难。寻找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的生物学标志物,有助于缩短血管再通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并且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和复发率较高。有研究表明,血浆中的miRNA可以作为众多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但目前国内外关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IS超早期特异表达的miRNA的研究较少,而且miRNA在脑卒中进展过程参与调控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本研究通过高通量miRNA芯片筛选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IS超急性期特异表达的miRNA,并对特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IS中可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IS的诊断和治疗奠定实验和理论基础。方法:1.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一医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TOAST)”病因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IS患者12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3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高通量miRNA芯片技术,检测所有入试者血浆中miRNA的表达谱,筛选出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IS中特异表达的miRNA。2.通过TargetScan、miRwalk和miRDB三个靶基因预测数据库预测特异表达的miRNA的靶基因。3.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取特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靶基因间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4.使用DAVID在线数据库,对特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5.培养Wistar大鼠的皮层神经元细胞,设立miR-129-1-3p mimics转染组、miR-129-1-3p inhibitor转染组及阴性对照组序列转染组,验证miR-129-1-3p对神经元轴突生长和靶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6.采用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曲线分析miRNA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IS的诊断价值。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IS组有27个miRNA出现差异表达,其中20个miRNA上调,7个miRNA下调。与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IS组有9个miRNA出现差异表达,包括5个上调的miRNA和4个下调的miRNA。2.miR-129-1-3p,miR-4312,miR-5196-3p在大动脉粥样硬化AIS中特异性表达。miR-129-1-3p和miR-4312的表达在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大动脉粥样硬化AIS组中逐渐增加。3.靶基因预测结果表明,miR-129-1-3p靶向172个常见基因,其中Runx2被预测为miR-129-1-3p的靶基因。4.蛋白互作网络显示,miR-129-1-3p的靶基因之间存在广泛联系,Runx2与多种靶基因存在相互作用关系,提示Runx2可能在多种生物学过程的分子调控网络中起到关键作用。5.DAVID分析结果显示,miR-129-1-3p的靶基因被富集到多种与轴突和突触相关的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信号通路中。提示miR-129-1-3p可能参与调节神经元轴突和突触的功能。6.转染实验结果显示,在Wistar大鼠的皮质神经元细胞中过表达miR-129-1-3p后,神经元轴突延伸受到明显抑制,同时Runx2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抑制miR-129-1-3p的表达时,轴突延伸长度明显增加,Runx2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7.ROC曲线显示,miR-129-1-3p和miR-4312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IS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1.miR-129-1-3p和miR-4312可能是诊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生物学标志物,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miR-129-1-3p可能通过靶向Runx2影响皮质神经元轴突生长。3.通过抑制miR-129-1-3p过表达促进皮质神经元的轴突生长,可能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承德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鹏飞;于湘友;;急性肾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能否帮助早期诊断?[J];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2017年01期

2 刘竹枫;张碧丽;;肾小管间质损伤尿液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年21期

3 方琳;;肾脏动力学障碍的生物学标志物:高尿酸[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6年07期

4 李玄英;倪家骧;;疼痛的生物学标志物研究新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4年10期

5 周敏捷;倪兆慧;;生物学标志物在慢性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年02期

6 梁芙茹;王宝军;耿尚勇;任凤飞;李月春;;阿尔茨海默病外周血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5年02期

7 吕京;常用生物学标志物及其测定方法概述[J];卫生毒理学杂志;1994年04期

8 张静;张蓓蓓;蔡辉;;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和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2017年06期

9 蒋波;姜利;;生物学标志物对肾脏替代治疗的预测作用[J];中国血液净化;2013年04期

10 刘蕾;李宇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洪亮;王颖;;吉兰-巴雷综合征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5年

2 周海燕;陈生弟;;生物学标志物在神经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希望与困惑[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5年

3 杨辉;金玉;李玫;郝理华;杨光;;儿童炎症性肠病生物学标志物检测及其临床意义[A];第十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4 张金涛;孔艳;;生物学标志物在MCI诊断中价值的研究进展[A];第四届全国痴呆与认知障碍学术研讨会及高级讲授班论文汇编[C];2015年

5 刘莉莉;张新超;;AKI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江梅;;血浆miR-208可作为心肌损伤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7 张毅;薛赓;朱晓婷;陈国梁;孙树汉;;血浆MicroRNAs作为肝损伤性疾病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英文)[A];第十二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8 矫树生;卜先乐;王延江;;P75NTR-ECD:新的AD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A];中华医学峰会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9 矫树生;卜先乐;王延江;;P75NTR-ECD:新的AD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A];第四届全国痴呆与认知障碍学术研讨会及高级讲授班论文汇编[C];2015年

10 刘昊;;循环内皮祖细胞——潜在的肿瘤生物学标志物[A];2015年浙江省泌尿外科学男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越;一例HSD11B2新突变位点所致的AME及新型生物学标志物与2型糖尿病DKD进展相关性初探[D];重庆医科大学;2017年

2 韩璐璐;健康人生物学年龄积分及生物学衰老结构方程模型的统计建模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3 刘昌铭;阴虚“上火”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与鉴定及知柏地黄丸干预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4 仝君;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的转录组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沈方;基于差示扫描量热法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寻找脑脊液中胶质瘤恶性程度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D];复旦大学;2014年

6 王冲;肺结核病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与鉴定及易感基因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孙平良;基于代谢组学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微生态变化及安肠汤干预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8 王婕;小猪急性肝衰竭模型的蛋白组学研究及临床验证[D];浙江大学;2017年

9 帅波;非创伤性ONFH患者脂质代谢相关因子及血小板活化相关因子的临床研究及中医药的治疗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李耀华;重型脑外伤患者血液LncRNAs动态变化及差异表达[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搏;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生物学诊断标志物的实验研究[D];承德医学院;2019年

2 岳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初步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3 陈曼;基于蛋白质组学的帕金森病患者血浆生物学标志物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8年

4 刘艳;尿生物学标志物在儿童肾脏疾病中的应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5 陈志强;评价联合生物学标志物在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D];南华大学;2016年

6 张钰;慢性阻塞性肺病早期肾损害生物学标志物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7 张清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生物学标志物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李f^;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RNA表达谱的差异分析及差异基因的表达验证[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李曼;各种生物学标志物与肺栓塞严重程度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雍珍珠;血清胱抑素C在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598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598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c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