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伊维菌素和莫西克汀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2 21:13
【摘要】: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目前主张综合疗法,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配合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及生物治疗等,通常可延缓肿瘤复发,延长病人生存期,但尚未取得满意疗效。开发新型有效的治疗药物仍然尤为重要。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高效广谱性,研究发现可以逆转肿瘤多药耐药(MDR),对非耐药肿瘤细胞具有杀伤性,而且这类药物毒副作用小、疗效佳,一般很少引起不良反应。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研究基础,大环内酯类药物作为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并不多。因此,本实验选用伊维菌素(Ivermectin,IVM)和莫西克汀(Moxidectin,MOX)检测该类药物对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活力的影响,以初步了解药物对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和周期DNA含量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特征;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法分析线粒体相关凋亡蛋白和周期蛋白的表达量;在动物体内实验中,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HE、TUNEL、Ki67、Cleaved caspase-3以及Cleaved caspase-9染色)研究了药物对胶质瘤细胞的抑制、凋亡作用及机制,旨在开发一类胶质瘤治疗的有效药物。研究结果如下:(1)伊维菌素、莫西克汀对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在体外,采用MTT方法检测细胞的活力。结果表明,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其胶质瘤细胞的活力明显下降。其次,利用细胞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药物对胶质瘤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其克隆能力下降导致其集落形成率显著降低。(2)伊维菌素、莫西克汀将胶质瘤细胞阻滞在周期G0/G1期的作用及机制流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经药物处理48 h之后的G0/G1期DNA含量明显增加,而S期明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效应(P0.001)。药物处理之后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其周期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CDK2、CDK4、CDK6、Cyclin D1和Cyclin E表达明显下调,且呈剂量依赖效应。(3)伊维菌素、莫西克汀诱导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及机制在体内,TUNEL法检测显示,经药物处理之后的TUNEL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在体外,流式结果表明,药物处理48 h之后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呈剂量依赖效应(P0.001);另外,caspase酶活性检测结果说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其caspase-3和caspase-9酶活性逐渐升高。随后用western blotting、RT-PCR法检测其凋亡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显著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明显下调,导致细胞质内Cytochrome-c的释放,从而激活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效应。(4)伊维菌素、莫西克汀诱导胶质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药物处理后的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特征:细胞皱缩、染色质浓缩,细胞质及大多数线粒体出现空泡化现象,同时伴随一些凋亡小体及自噬泡的产生。(5)在胶质瘤动物模型中,伊维菌素、莫西克汀对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宏观上,药物处理之后的裸鼠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1),而且药物处理后,肿瘤生长缓慢;而裸鼠的体重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说明药物处理后Ki67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而Cleaved caspase-3与Cleaved caspase-9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综上,本研究表明,伊维菌素和莫西克汀在体外、体内均能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C6和U251的增殖,同时在体外可以通过caspase途径调节线粒体相关蛋白水平诱导细胞凋亡,下调相关周期蛋白的表达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因此,伊维菌素,莫西克汀可能成为治疗胶质瘤的有效药物。
【图文】:

伊维菌素,化学结构式,抗寄生虫药,链霉菌


图 1-1 伊维菌素的化学结构式Fig.1-1 Chemical structure of ivermectin克汀的发现及应用(MOX),作为新型抗寄生虫药,是由链霉菌发酵的单一成分的大

化学结构式,分子机制,诱导细胞凋亡


莫西克汀的化学结构式Fig.1-2Chemicalstructureofmoxidectin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39.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宏祥;王学清;张华;张强;;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15年10期

2 谢昆;李兴权;;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3 张英;李冬梅;邢颖;;姜黄素的药理作用与载体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5年13期

4 王Oz荃;张文丽;元小冬;彭伟;骆泓洁;;线粒体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年06期

5 毛理纳;罗予;卢泽恺;赵汴霞;马香芹;;大环内酯类与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现状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6 董方;薛金才;王小虎;;恶性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4年11期

7 王勇;高烨;徐军;朱玉方;周士振;陶荣杰;;贝伐单抗一线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Meta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14年10期

8 郑小莉;林仙军;;莫西菌素在养殖业中的应用与研究[J];浙江畜牧兽医;2014年01期

9 詹启敏;陈杰;;细胞周期与肿瘤转化医学[J];中国肿瘤临床;2014年01期

10 钟诚;王彬;吕胜青;;替莫唑胺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力;人脑胶质瘤侵袭性的磁共振波谱评价和分子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2 赵霏;灰树花多糖联合维生素C诱导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与自噬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3 王明华;红藤四萜大环内酯酸钠对肝癌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楚杰;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2 李登峰;SIRT1过表达对THP-1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3 胡宏康;长链非编码RNA HOXC-AS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

4 邹薇;新型萘酰亚胺衍生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曹璐璐;多靶向抗肿瘤转移天然产物ECO-4601的全合成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回音;大环内酯类系列化合物抗肿瘤活性体外筛选及EMD642抗肿瘤作用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8年

7 戴菁池;油菜花粉提取物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抑制效应及机理的实验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12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12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2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