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脑分水岭梗死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CTP灌注水平对其预后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6 18:26
【摘要】:背景和目的分水岭脑梗死(CWI,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是常见的脑梗塞临床类型,因其典型的病变部位和成像特征得名。近些年病因研究发现,不同于传统观点中急性低灌注的诱因,在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基础上,微栓子的清除障碍也可能在CWI的病因中扮演重要角色;且不同部位的CWI在危险因素、卒中严重程度、不同血管狭窄程度及侧枝代偿也不尽相同;对于CWI这一特殊类型的脑梗死,有关其灌注影像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深入探究不同部位CWI的影响因素,CWI卒中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以及结合影像学的发展,了解CWI早期行CTA检查评估侧枝循环开放程度及行CTP检查评估脑灌注水平对于其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CWI患者的临床资料。(1)根据患者MRI DWI序列判断梗死部位,将患者分为皮质型分水岭梗死(CWSI,Cortical Watershed Infarction)和内侧型分水岭梗死(IWSI,Internal Watershed Infarction)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资料、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CWI梗死部位的影响因素;(2)符合入组标准的CWI患者根据其入院时NIHSS评分,按分值将患者划分为轻型卒中(≤5分)和非轻型卒中两组,比较两组间指标,包括其危险因素、以及影像学评估:血管狭窄程度、梗死部位、Willis环及侧枝开放程度的差异;(3)按照CTA影像评估患侧/健侧侧枝血管开放是否50%为标准,分析症状性MCA/ICA严重狭窄且已行CTP脑灌注影像检查的个体资料,将其划分为侧枝良好组和侧枝不良组,计算所有入组者CTP血流灌注参数比(患/健侧)并组间对比,比较两组间相对脑血容量(rCBV,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相对脑血流量(rCBF,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相对达峰时间(rTTP,relative Time to Peak)及相对平均通过过时间(rMTT,relative Mean Time to Transmit)的差异,分别比较两组间入院及14d NIHSS评分、入院14d mRS神经功能损伤量表评分的差异,探究CWI早期评价侧枝开放程度及灌注水平对于评估卒中进展情况及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1.共收集160例CWI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2.32±9.81)岁,年龄范围(40-86)岁,男性98例(61.3%),女性62例(38.7%);按病变部位分组,混合型分水岭梗死(MWSI,Mixed-type Watershed Infarction)32例,CWSI 52例,IWSI 76例。2.CWSI与IWSI两组患者危险因素比较,房颤、心脏室壁结构异常、病灶侧MCA严重狭窄比率、病灶侧ICA严重狭窄比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er回归分析显示房颤(OR=2.222;95%CI:2.008-4.902)、心脏室壁结构异常(OR=2.825;95%CI:1.126-7.092)为CWSI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灶侧MCA严重狭窄(OR=2.597;95%CI:1.187-5.682)为IWSI的独立危险因素。3.按卒中严重程度分组,得到轻型缺血性卒中组93例,非轻型缺血性卒中组67例。两组危险因素比较,在高血压病史、血HCY浓度、CWI梗死类型、病灶侧MCA严重狭窄比率、病灶侧ICA严重狭窄比率、侧枝循环开放程度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er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2.497;95%CI:1.061-5.875)、MWSI梗死类型(OR=22.928;95%CI:5.525-95.152)、MCA严重狭窄(OR=3.668;95%CI:1.592-8.452)为非轻型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侧枝循环开放良好(OR=0.178;95%CI:0.071-0.445)为轻型卒中的保护性因素。4.症状性MCA/ICA严重狭窄且具有CTP脑灌注水平检查资料的患者41例,按侧枝开放程度分组,得到侧枝开放良好组24例,侧枝开放不良组17例。两组相对灌注参数在rCBV、rCBF、rTTP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入院NIHSS评分、入院14 d NIHSS评分、入院14 d mRS评分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侧枝循环良好组在灌注参数、症状表现、短期转归均优于侧枝不良组。结论1.皮质型分水岭梗死更可能与房颤、心脏结构异常、动脉不稳定斑块等容易引起微栓子出现的病因相关;相对于其他颅内外血管,大脑中动脉的严重狭窄更容易引起内侧型分水岭梗死。2.高血压、混合型分水岭梗死、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与严重的分水岭脑梗死症状表现相关。3.良好的侧枝循环开放对于优化梗死区周围灌注,减轻症状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图文】:

影像,侧脑室,皮质,血管狭窄


图 1 A 典型的 CWSI(皮质前型+皮质后型)B 典型的 IWSI,位于右侧侧脑室体旁,DWI上融合型+局灶型的影像学表现 C 典型的 MWSI,左侧侧脑室体旁及垂直于侧脑室前后角的融合型病变影像5 血管狭窄程度及侧枝循环开放评估头颈部血管狭窄程度的评定: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方法(NorthAmerica Symp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NASCET)[15]评估血管狭窄程度,脑动脉狭窄程度的计算公式(1-最狭窄处管腔直径/病变血管近端处血管直径)。血管狭窄程度采取 NASCET 分级标准:轻度狭窄:狭窄程度<50%;中度狭窄:狭窄程度 50%-69%;重度狭窄:狭窄程度 70%-99%;闭塞:血管狭窄 100%。查阅既往文献发现[16,17],以中度狭窄与重度狭窄为界,病人的影像学表现及卒中严重程度差异较大,,结论存在争议,这里我们以按二分类法将血管狭窄程度分为两组:无严重狭窄组:血管狭窄程度<70%;严重狭窄组:血管狭窄程度"g70%或闭塞。侧枝血管开放程度:利用 CTA 最大密度投影图像,将狭窄远端侧枝血管开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继新;;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年01期

2 胡琴;唐智敏;胡仁琳;黄天志;;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在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治疗中的作用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年35期

3 贾建立;;加味补中益气汤与西药用于脑分水岭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北方药学;2017年02期

4 吴文波;吴瑞丽;;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24期

5 王杰科;;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20期

6 罗世旺;李雄新;;脑分水岭梗死的不同类型血管狭窄分层与短期预后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年22期

7 苏应龙;王智光;;脑分水岭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8 周静;温昌明;;脑分水岭梗死的不同类型血管狭窄分组与短期预后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年S2期

9 余艳华;李军荣;;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刊;2014年12期

10 阳祥春;刘艳平;赖宇林;;回顾性分析脑分水岭梗死的分型及影像学表现[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军荣;;脑分水岭梗死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5年

2 聂志余;陈玉辉;李艳成;李云霞;管强;郭艳;舒豪;靳令经;;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升压治疗对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5年

3 李圣华;李军荣;沈鑫;陈来明;;脑分水岭梗死与颅内外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4 方向军;刘芬;;脑分水岭梗死[A];第四届全国医学影像中西医结合青年医师论坛暨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编委会会议资料汇编[C];2015年

5 张骥;张昆南;;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及诊治[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聂志余;陈玉辉;李艳成;封亮;靳令经;;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升压治疗对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4开放交流、创新模式——加速西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王力平;张新宇;肖卫忠;张俊;;单侧脑分水岭梗死病因特点的初步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聂志余;靳令经;;进展型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和影像学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曾育琦;李永坤;刘昌云;张健;黄华品;陈晓春;;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合并内分水岭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10 吕敬雷;赵仁亮;;小脑型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分析[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文祥;脑分水岭梗死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CTP灌注水平对其预后影响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2 覃庆春;95例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折[D];山东大学;2017年

3 于金梅;不同类型脑分水岭梗死临床与影像学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4 冯静宇;脑分水岭梗死与病灶侧血管狭窄及颈动脉斑块关系分析[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5 宋伟伟;幕上脑分水岭梗死与中医体质临床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冯玉婧;不同部位脑分水岭梗死与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D];河北联合大学;2011年

7 李红晔;脑分水岭梗死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D];吉林大学;2012年

8 陈海珠;前循环分水岭梗死的发病机制及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D];福建医科大学;2017年

9 郝静;大脑左右半球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的差异性[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7年

10 秦洁;动脉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相关脑梗死的多普勒和影像学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41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41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0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