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丁苯酞给药对于脑梗死模型鼠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生理盐水组(vehicle组)及丁苯酞给药组(NBP组)。光化学脑梗造模前均对小鼠进行为期三天的转棒训练。造模后,vehicle组及NBP组分别给与生理盐水及2mg/ml的NBP溶液,10ul/g腹腔注射。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1、3、7、14、21、28天用m NSS量表及转棒试验评估小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第7天采用Nissl染色测定小鼠脑梗死体积。结果:造模后第14、21及第28天,对比vehicle组,NBP组小鼠m NSS评分较低(P0.05);造模后第21、28天,vehicle组转棒潜伏期均低于NBP组(P0.05);第7天时,NBP组平均梗死体积占比小于Vehicle组(P0.05)。结论:NBP给药可明显改善光化学脑梗两周后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且可减小造模后一周梗死体积。目的:探究光化学脑梗后NBP给药是否能够促进梗死周边区神经血管再生以及NBP干预下的脑梗死小鼠神经细胞自噬活性变化。方法:将C57BL/6J小鼠分为四组:sham组、vehicle组、NBP组及NBP+3-MA组。vehicle组于造模后第一天给与生理盐水,NBP及NBP+3-MA组给与2mg/ml的NBP溶液,均为10ul/g腹腔注射。此外,NPB+3-MA组还需给与自噬抑制剂3-MA。造模后持续一周Brdu给药,7天后处死小鼠免疫荧光染色观察Brdu、DCX、CD31及Neu N阳性细胞数目。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区)Brdu+/DCX+细胞代表新生未成熟神经元;梗死周边区Brdu+/CD31+细胞代表新生血管内皮细胞,Neu N+细胞可评估梗死周边存活神经元。梗死后14天取小鼠梗死组织,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LC3B表达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相较vehicle组,NBP组及NBP+3-MA的小鼠SVZ区DCX+/Brdu+细胞明显较多(P0.05),且NBP组DCX+/Brdu+细胞多于NBP+3-MA组(P0.05)。NBP组相比vehicle组及NBP+3-MA组,其梗死周边区Brdu+/CD31+及Neu N+/DAPI+细胞数均明显较多(P0.05),vehicle组与NBP+3-MA组之间则无无明显差异(P0.05)。WB测定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对比vehicle组,NBP组相较vehicle组,其Beclin-1、LC3Ⅱ/Ⅰ表达量明显升高,P62明显降低(P0.05);对比NBP组,3-MA合并给药组LC3Ⅱ/Ⅰ表达量明显减低,P62表达量较高(P0.05)。结论:NBP可能通过促进光化学脑梗死后自噬行为,改善梗死周边区神经细胞存活,促进梗死后神经血管再生情况。此种保护作用可部分被自噬抑制剂3-MA削弱。目的:为了探究PI3K-Akt-m TOR经典信号通路在NBP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糖氧剥夺再灌注损伤保护效应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将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糖氧剥夺再灌注组(OGD)、糖氧剥夺再灌注+NBP组(NBP)、糖氧剥夺再灌注+NBP+LY294002组(OGD/NL)四组来研究。不同组BMEC糖氧剥夺造模前分别进行不同干预。NBP及OGD/NL组OGD造模前分别用NBP及NBP+LY294002预处理12h。MTT实验观察OGD后细胞存活率,WB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及PI3K-Akt-m TOR信号通路表达情况。结果:相较OGD组,不同浓度(1u M、10u M及100u M)NBP预处理均可以提高OGD后细胞存活率(P0.05),但NBP和LY294002同时干预,其存活率显著低于不同浓度NBP及OGD组(P0.05)。与control组对比,OGD组及OGD/NL组细胞表现出了较高的Beclin-1及LC3Ⅱ/Ⅰ表达量(P0.05)。NBP及OGD/NL组的Beclin-1及LC3Ⅱ/Ⅰ表达量对比OGD组明显降低(P0.05),P6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OGD/NL组对比NBP组有更低的P62表达量(P0.05)。NBP组p-m TOR/m TOR、p-Akt/Akt比值均较OGD组高(P0.05)。NBP组与OGD/NL组对比,除NBP组PI3K表达量较高外(P0.05),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氧剥夺再灌注损伤可增加细胞内自噬活性,而NBP预处理可通过激活PI3K-Akt-m TOR通路降低自噬活性,从而对OGD细胞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图文】:![小鼠,脑梗,计量资料,神经功能恢复](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9665471.nh0002)
法 SPSS 21 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的方差分析,梗死百分比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P义。化学脑梗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分造模后第 1,3,7 天,NBP 组及 vehicle 组小鼠 m,造模后第 14、21 及第 28 天,NBP 组小鼠 mNSS 评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 1。
![占比,脑梗,小鼠,尼氏染色](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9665471.nh0003)
图 2 不同时点三组小鼠转棒试验结果2. NBP 对光化学脑梗后第 7 天梗死体积的影响梗死第 7 天对各组小鼠取脑进行尼氏染色,,Vehicle 组平均梗死体积占比为(3.61±0.64)%,NBP 组平均梗死体积占比(2.72±0.81)%,两组间的梗死体积占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其志;;丁苯酞药物对伴有慢性肾脏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卒中复发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9年21期
2 王华;张小广;;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J];临床研究;2020年01期
3 付海龙;;丁苯酞胶囊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9年34期
4 张欣;;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应用丁苯酞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年03期
5 李航;梁艳晨;李晨;任丹;郑文旭;;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年03期
6 蒋奇慧;李晋芳;;丁苯酞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7年06期
7 王强;郭阳;刘瑶;赵颖倩;;丁苯酞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8年22期
8 任兰惠;;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应用丁苯酞的教学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8年29期
9 卢泊承;;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90期
10 黄江;姜鲜;宋大强;刘明华;章卓;;丁苯酞对Aβ_(1-42)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药房;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舟娜;戴方瑜;;护理干预对应用丁苯酞治疗的中重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A];华东六省一市第二十三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2 孔双艳;李其富;羊洁;何俐;;丁苯酞对脑缺血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杜明洋;王小姗;;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A];华东六省一市第二十三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4 刘景妨;季洪英;;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A];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广州站)论文综合刊[C];2015年
5 吴舟娜;戴方瑜;;护理干预对应用丁苯酞治疗的中重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A];第十一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6 符浩;丁里;张蕾;赵忠;杨淑;朱会敏;马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脑组织的脑血流灌注影响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4年
7 罗小丹;黄载文;yげ氏
本文编号:26681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68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