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NLRP3基因多态性与LAA型脑梗死及微栓子信号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7 12:30
【摘要】:目的: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趋势,脑卒中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成为全球导致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大约65%-80%的卒中患者为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根据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脑梗死被认为是缺血性卒中的最为常见的发病类型,这种类型卒中发病的主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目前有较多研究发现,炎症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始终,NLRP3(Nucleotide-binding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炎症小体参与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斑块处的炎症反应与其纤维帽的破裂有较大的相关性,来源于不稳定斑块破裂处的栓子阻塞远端血管导致了脑组织缺血,进而导致梗死的发生,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监测到微栓子信号(Microembolic signals,MES)的出现高度提示脑梗死的发病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NLRP3基因多态性对LAA型脑梗死易感性影响及该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微栓子信号的相关性。方法:在本研究中,病例组选择293例诊断为LAA型脑梗死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2.89±12.58岁,对照组选择265例同时期健康查体者,平均年龄为61.27±10.32岁,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所有病例组患者在入院后72小时内进行微栓子监测,监测时间为60分钟,并根据监测的结果将病例组患者分为MES阳性组和MES阴性组。应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抽取入组者空腹肘静脉血,应用DNA提取试剂盒进行全血基因组DNA的提取,选取NLRP3基因3个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4612666、rs10754558、rs7512998,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以及直接进行基因测序的方法来明确基因分型。采用SHEsis在线软件进行基因分析及单倍型分析。用SPSS20.0软件对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病例组中微栓子阳性患者共76例,阳性率为25.94%。经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结果发现对于rs4612666多态性位点,病例组中TT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校正P=0.001),MES阳性组中TT基因型频率高于MES阴性组(校正P=0.015);病例组中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01),MES阳性组中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MES阴性组(P=0.015)。rs4612666、rs10754558、rs7512998的3个多态性位点之间存在不完全连锁不平衡,CCC单倍型在对照组分布高于病例组(P=0.009),TGT单倍型在对照组分布低于病例组(P=0.019)。rs10754558和rs7512998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及MES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NLRP3 rs4612666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北方人群LAA型脑梗死易感性相关,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CCC单倍型可能降低发病风险,TGT单倍型可能增加发病风险。NLRP3 rs4612666位点多态性与MES相关,TT及T等位基因可能增加MES发生率。提示NLRP3基因rs4612666位点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斑块处的炎症反应来影响斑块的稳定性,进而影响LAA型脑梗死的发生。
【图文】:

序列,步骤,生物科技,博兴


图 1 基因组 DNA 提取步骤酸蛋白分析仪检测 DNA 质量用核酸蛋白分析仪测 OD260/OD280 值,测定值在 1.8-2.0 间视为 DNA合格,无 RNA 和蛋白质污染,将合格的 DNA 保存于-20℃冰箱中用来进行型鉴定。物设计、合成及稀释(1)引物的设计合成:rs4612666、rs10754558 采用 PCR-RFLP 方法进行基鉴定,rs7512998 采用直接测序法。北京睿博兴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设计、本实验引物,并且通过仔细阅读相关文献及查阅 NCBI 基因库等资料,证明序列符合要求。序列:rs4612666:F:TGCTTAAGGCCATTAATTGTGR:CTCCACCATGGACAAGGAAGrs10754558:F:CCGGGCATGGTGGCTCA

电泳图,电泳图,基因型,位点


结果结果因型结果判读s4612666 基因型结果PCR 扩增后产生长度为 260bp 的片段,TT 基因型产物没有 BbsI 酶切够被酶切,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在 260bp 处显示条带;TC 基因型产物bsI 酶切,,在 260,102,158bp 处显示条带;CC 基因型产物被 BbsI 酶158bp 处显示片段。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丽鹤;刘秋武;沈红涛;;超声监测微栓子应用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09期

2 倪秀石;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微栓子信号与早期复发的危险度[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9年03期

3 黄嵘,倪秀石;与微栓子信号相关的“尾迹[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9年06期

4 于彩敏;王雷;孙志辉;;急性动脉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信号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7年06期

5 王普清,罗韵文,罗文浩,黄本友,李晓辉,司颖溪;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脑循环中微栓子信号与脑卒中的危险性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1年06期

6 赵波;;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微栓子阳性与预后关系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年12期

7 史伟雄;微栓子信号群——大脑中动脉狭窄病人脑微栓塞表现的一种新形式[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8年06期

8 刘明杰;刘慧丽;李士伟;李志超;;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前及术后的微栓子信号监测[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年12期

9 高山;黄家星;;脑血流微栓子信号的测定在评估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作用[J];中国卒中杂志;2006年09期

10 姚永治;权涛;管生;刘朝;李冬冬;陈振;徐浩文;;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微栓子信号监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春梅;吴长君;;重度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脑微栓子信号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张春梅;吴长君;;中重度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脑微栓子信号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研究[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朱文辉;徐运;赵杨;张荣林;;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微栓子信号[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潘旭东;;大动脉粥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微栓子信号与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4年

5 吴钢;陈基;杨锦珊;胡志坚;;脑无症状的SWI“微出血信号”用栓子外渗学说解释:微栓子信号?[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4年

6 吴长君;张春梅;曲松滨;李国霖;谢洪荣;陈桂英;郑淼;邱前义;;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脑微栓子信号的超声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7 高山;;颅内动脉狭窄栓子起源部位微栓子信号的特性[A];第七届全国颅脑及颈动脉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李凤;李淮玉;王国平;朱余友;程昭昭;杨孙凤;程娟;;血清PTX3、hs-CRP、Lp-PLA2水平以及ME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稳定性的相关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第二十三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9 孙伟军;江云;马力;亓旭晨;朱吟心;王灵;王燕蓉;金晓兰;;术中经颅多普勒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A];2014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10 邢英琦;王峥峥;吴秀娟;刘亢丁;;妊娠相关蛋白A信号通路与大脑中动脉易损斑块相关性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洁;颅内动脉狭窄的微栓塞与血流动力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2 董礼全;MES与CD4~+CD25~+Treg等指标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路凤;NLRP3基因多态性与LAA型脑梗死及微栓子信号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9年

2 周悦;TCD微栓子监测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中的应用[D];南华大学;2019年

3 厉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微栓子阳性与阴性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分析[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9年

4 崔国静;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微栓子检出率与高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5 曹妍妍;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浆OPG水平与微栓子信号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7年

6 刘桂艳;维生素D与微栓子信号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D];青岛大学;2017年

7 王峥峥;妊娠相关蛋白A信号通路与大脑中动脉易损斑块相关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吴秀娟;症状性及无症状性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微栓子信号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夏昕;右向左分流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卢佳睿;脂蛋白相关磷脂蛋白A2、CD40/CD40L与大脑中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685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685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0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