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患者行机械取栓术的预后及中医证侯要素分布观察

发布时间:2020-05-29 05:11
【摘要】:目的:1.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心房颤动与不合并房颤患者行机械取栓术的预后,探究心房颤动对机械取栓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2.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心房颤动与不合并房颤患者行机械取栓术后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可为以后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至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住院行机械取栓术的患者。收集患者资料,包括:(1)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2)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冠心病、卒中史、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3)术前及手术情况,包括术前NIHSS评分、发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取栓次数、术中血管再通情况等;(4)术后24h、7天的NIHSS评分、术后抗凝抗聚药物使用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90天的mRS评分;(5)入院时部分检验及辅助检查结果、住院期间影像学资料包括CT及MRI;(6)中医四诊资料。以术后第7天NIHSS评分较基线NIHSS评分改善情况和术后90天mRS评分为主要结局指标。应用Empower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课题最终纳入92例患者,其中房颤组(AF组)46例,非房颤组(非AF组)46例。两组基线资料中,房颤组的平均年龄高于非房颤组(73.00±8.14岁vs 67.35±10.92岁,p=0.022),心衰患者比例较高(26.09%vs 2.17%,p0.001),其余一般资料如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病等均无统计学差异。机械取栓术中,AF组的取栓次数较多(2.41±1.47次vs 1.91 ± 1.28次,p=0.037),余手术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房颤组21例患者术后第7天预后良好,非房颤组22例患者术后第7天预后良好。两组对比术后第7天预后情况,无统计学差异(45.65%vs 47.83%,p=0.834)。术后第90天随访,非房颤组患者有2例脱落,其余44例患者中,22例(47.8%)患者预后良好;房颤组11例(23.91%)患者预后良好,两组对比术后90天预后情况,p=0.010,有统计学差异。调整了性别、年龄以及术前NIHSS评分后,房颤患者术后90天预后不良风险有增加的趋势(OR=2.58,95%CI:0.93-7.16,p=0.0692)。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前基线 NIHSS 评分(OR=1.0694,95%CI:1.0011-1.1422,p=0.0462)是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使用单联抗聚药物(OR=0.0421,95%CI:0.0064-0.2767,p=0.0010)或双联抗聚药物(OR=0.1211,95%CI:0.0235-0.6237,p=0.0116)是早期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术前NIHSS评分(OR=1.1764,95%CI:1.0845-1.2760,p0.0001)、取栓次数(OR=1.6763,95%CI:1.1551-2.4325,p=0.0065)是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使用双联抗聚药物(OR=0.2250,95%CI:0.0578-0.8754,p0.0001)是远期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中医证候分析表明,伴房颤的急性中风患者中,风证、痰证为主要证候,与不伴房颤的急性中风患者相比,血瘀证分布较多(17.39%vs 2.17%,p=0.014),余证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早期预后及远期预后不同结局中,中医证候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与不伴房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相比,伴房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机械取栓术后7天预后良好率无显著差异,术后90天的预后不良率有增加的趋势。(2)术前NIHSS评分是早期预后一般甚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使用单联抗聚药物或双联抗聚药物术后双抗是早期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术前NIHSS评分及取栓次数是术后90天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使用双联抗聚药物为术后90天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3)在伴房颤的急性中风患者中,血瘀证更为多见。不同中医证候对伴或不伴房颤的急性中风患者的早期及远期预后均无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43.3;R541.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2020年《中国卒中杂志》缩略语表[J];中国卒中杂志;2020年01期

2 黄震;王力;李向新;;亚低温治疗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J];名医;2019年12期

3 陈万莉;齐艳丽;陈会生;;急性缺血性卒中头位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0年01期

4 张晓丹;尤小凡;田玉金;田芳;骆成;;贫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J];中国卒中杂志;2019年02期

5 王林玉;韩坤强;管生;李振东;;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缺血性卒中复发关系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9年08期

6 钟伙花;屈剑锋;肖卫民;陈仰昆;丘东海;罗根培;;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肌钙蛋白I升高的相关因素和预后研究[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9年05期

7 余翠红;肖敏;魏鹏飞;;和肽素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和小卒中患者的诊断价值[J];贵州医药;2018年07期

8 张首龙;黄石仁;沈雷;王诺;张春阳;陈蕾;张敏敏;邓本强;;合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分析[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8年04期

9 李晶晶;佟旭;曹亦宾;;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院前和院内延误现状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16年11期

10 栗静;田婷;石正洪;冯斌;;外周血白细胞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虞雁南;韩泉;丁信法;陈清梦;叶科琪;张圣;严慎强;楼敏;;基于体素与体积联合分析界定急性缺血性卒中半暗区与核心区[A];中华医学峰会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2 杨海梅;李敬诚;;急性缺血性卒中颅内血管狭窄开通技术的比较研究[A];中华医学峰会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3 王叶冉;刘雨辉;曹红元;王延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Aβ检测及其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峰会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4 翟菲菲;袁晶;彭斌;姚明;倪俊;周立新;朱以诚;崔丽英;;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药服用情况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5年

5 王叶冉;刘雨辉;曹红元;王延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Aβ检测及其临床意义[A];第四届全国痴呆与认知障碍学术研讨会及高级讲授班论文汇编[C];2015年

6 虞雁南;楼敏;;基于体素与体积联合分析界定急性缺血性卒中半暗区与核心区[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5年

7 张馨;邵渊;黄嵘;陈志斌;朱晓蕾;徐运;;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白蛋白及预后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5年

8 任文炜;何金彩;;吸烟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维生素D水平以及抑郁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5年

9 高励;曾仲;张仲;郝玉曼;刘艳;沈富伟;杨学全;鲜明;黄海波;彭绍忠;邱雄;杨家荣;胡永波;张力;龙大同;;急性缺血性卒中意识障碍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5年

10 张作念;王志晔;顾伟;章慧;潘振华;魏杰;倪梦园;徐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见招拆招 让血管一路畅通[N];健康报;2017年

2 匡远深 赵晶晶;新方法界定急性缺血性卒中梗死更准确[N];光明日报;2016年

3 记者 王丹;急性缺血性卒中可尝试取栓[N];健康报;2015年

4 力 力;“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积极降压治疗研究”启动[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神经内科 董士豪 周立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诊治进展需关注[N];健康报;2017年

6 广文;依诺肝素:有效预防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VTE风险[N];医药经济报;2007年

7 本报特约通讯员 陆春华;急救“时间窗”翻倍 恢复率大幅提高[N];保健时报;2015年

8 本报记者 白毅;全面提升卒中救治水平[N];中国医药报;2015年

9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教授 彭亚;“常州模式”创新卒中防治[N];健康报;2016年

10 江一凡;江西构建新型急危重症救治体系[N];江西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飞娜;基于CT灌注相关影像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病因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2 田利丽;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灌注及神经保护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3 张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补救性血管内治疗的观察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9年

4 魏琳;远端缺血后适应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自主神经功能及预后影响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5 孙亚鸣;NLR、MHR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D];苏州大学;2018年

6 董美学;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非溶栓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7 曹心慧;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的关系[D];四川大学;2006年

8 尤寿江;血清电解质和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9 群森;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评估价值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10 刘慧勤;SWI不对称静脉低信号及磁敏感血栓征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文艳;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静脉rt-PA溶栓影响早期预后的因素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9年

2 黄书翰;CT灌注ASPECTS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2019年

3 钟静雅;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患者行机械取栓术的预后及中医证侯要素分布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

4 余雪基;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预后及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分析[D];川北医学院;2019年

5 贾亚南;磁敏感加权成像不对称皮层静脉征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相关性[D];河北医科大学;2019年

6 申博;THRIVE、iScore和ASTRAL量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不良结局预测价值的研究[D];锦州医科大学;2019年

7 张文玉;醒后卒中的临床特点及早期功能预后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8 陈越;侧枝循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9 刘金;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不同时间加用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19年

10 曹建文;急性缺血性卒中认知障碍、血液流变学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和Fe_3O_4纳米酶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86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86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f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