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Ars2通过microRNA-6798-3p调控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2 03:38
【摘要】:恶性胶质瘤(Malignant Glioma)是一种较为常见且致命的脑部肿瘤,其往往又预示着患者高发病率以及高死亡率。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一种较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胶质瘤,其预后不良。在过去的十年内并没有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结合现今的医疗手段,包括外科手术治疗以及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的应用,患者诊断后的生存期望也仅有14个月左右。胶质瘤的基因表达或大或小的改变,引起了调控细胞增殖、细胞凋亡、血管生成以及转移侵袭的相关调控基因表达的改变。然而,具体的由调控基因改变引起的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异常的分子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因此,详尽分析这些变化的调控基因可为胶质瘤患者的诊断、预后以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标。砷素拮抗蛋白-2(Arsenic-resistance protein-2,Ars2)是由人类的SRRT基因编码的核蛋白。其c DNA的部分片段首次克隆于仓鼠细胞系,当时的研究认为Ars2是一种可以拮抗砷盐毒性的蛋白。后续研究发现,Ars2也是一个RNA沉默诱导机制的影响因子,在果蝇中其与抗病毒能力相关,在哺乳动物中则认为其与细胞增殖调控相关。通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发现,Ars2蛋白的部分区段与拮抗砷盐毒性相关,而其全长蛋白则通过调控RNA代谢调节细胞增殖。同时Ars2也被认为是核内帽式结构复合体CBC(Nuclear Cap-binding Complex)的组分之一,与mi R-155、mi R-21以及let-7的生物学合成相关,并以此调控细胞增殖。也就是说,Ars2的敲降可有效的下调一些micro RNA(mi RNA)的表达。最近,学者发现Ars2在人类的肝癌(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中高表达,并且研究认为其可以作为临床的诊断或预后指标,甚至是治疗靶标。然而却没有直接的证据指出,Ars2在胶质瘤中发挥类似的作用。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发现Ars2在调控胶质瘤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影响了其在体内的成瘤能力。功能研究发现,Ars2的敲降会引起mi RNA-6798-3p的表达下调,进而导致p53和p21表达上调,最终引起细胞凋亡。这些发现都将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视野。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Ars2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为确定Ars2是否可以成为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指标,研究前期我们通过查询网络数据平台R2,利用Kaplan-Meier分析方法对Frence数据库的胶质瘤患者进行预后评估。结果表明,Ars2高表达患者(78例)的3年存活率为10%,而Ars2低表达患者(195例)的3年生存率为39%;Ars2高表达患者的5年存活率为6%,而Ars2低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8%。同时我们也发现Ars2高表达于胶质瘤细胞系(U87,LN229,A172,U118,U251),而低表达于正常人脑星形胶质细胞(normal human astrocytes,HA)。也就是说Ars2普遍表达于胶质瘤细胞,而并非是某一种胶质瘤的特例。以上结果表明,在胶质瘤患者中,Ars2的高表达与病人的不良预后相关。我们推测或许Ars2可以作为胶质瘤治疗的新靶点。2.Ars2通过调控p53/p21信号通路调控胶质瘤细胞凋亡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胶质瘤细胞系U87和LN229中,Ars2的敲降诱导细胞凋亡发生。随后我们又利用Western Blot分析法检测Ars2敲降后p53及其下游的p21蛋白的表达情况,笔者发现p53与p21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强。此外,利用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水解酶(caspase)抑制剂(z-VAD-fmk)处理Ars2敲降的细胞后,细胞凋亡受到明显抑制。也就是说Ars2敲低诱导的细胞凋亡是通过caspase路径实现的。为排除脱靶效应,笔者在Ars2敲低的细胞系中过表达Ars2并检测其对Ars2敲低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在Ars2敲降的细胞系中过表达Ars2可抑制细胞因Ars2敲降诱导的细胞凋亡。同时利用si RNA对敲降Ars2细胞中的p53以及p21进行特异性的干扰,结果进一步证明,Ars2的敲降诱导p53/p21依赖的细胞凋亡的发生。3.Ars2通过mi RNA-6798-3p调控胶质瘤细胞凋亡据报道,Ars2在mi RNA的生物学合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利用了广州锐博公司提供的高通量mi RNA芯片,比较sh Con-U87与sh Ars2-1#-U87细胞中的mi RNA的表达情况,筛选其中表达下调倍数大于2的mi RNA。随后我们得到了25个表达下调的mi RNA。同时利用mi RNA的q RT-PCR技术我们确定了mi RNA-6798-3p在U87和LN229敲降Ars2后表达下调。为了进一步验证mi RNA-6798-3p是否参与到Ars2敲低诱导的U87和LN229细胞凋亡的过程中。我们利用mi RNA-6798-3p人工合成产物mi RNA-6798-3p mimic以及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检测mi RNA-6798-3p对Ars2敲低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共转染mi RNA-6798-3p mimic以及sh Ars2后可以抑制由Ars2敲低诱导的U87和LN229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结果也显示共转染两者可逆转因Ars2敲低导致的p53、p21以及激活/剪切态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水解酶-3(actibation/cleaved-caspase3,C-Caspase3)蛋白表达的上调。以上结果表明,Ars2通过调控mi RNA-6798-3p调控胶质瘤细胞凋亡。4.Ars2对胶质瘤细胞原位肿瘤形成能力的影响为验证Ars2的敲低是否在体内可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我们构建了NOD/SCID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研究发现,通过等量原位注射U87-sh Con以及U87-sh Ars2-1#细胞,对应荷瘤鼠在注射细胞后的存活时间分别为42.2±3.9天和82.2±16.5天,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我们也发现,注射sh Con细胞的NOD/SCID鼠的脑部肿瘤占据了将近整个的右半球,而在sh Ars2-1#介入之后脑部肿瘤变得几乎不可见。为进一步的研究Ars2敲低后引起的病理学变化,通过HE染色技术,我们发现注射sh Con-U87细胞的NOD/SCID鼠的脑部切片中存在大量的肿瘤细胞,相反的注射了sh Ars2-1#-U87细胞的NOD/SCID鼠的脑部切片中几乎观测不到肿瘤细胞。随后我们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NOD/SCID鼠的大脑进行特异性染色,发现在注射sh Con-U87细胞后NOD/SCID鼠的大脑有明显的Ki-67信号,然而在Ars2敲低组内NOD/SCID鼠大脑内的表达Ki-67的细胞较少。为了进一步确定Ars2的敲低是否成功,我们同样的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Ars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Ars2阳性细胞在sh Ars2-1#组的小鼠大脑切片内要明显少于sh Con组。综上所述,Ars2可以影响胶质瘤细胞的体内成瘤能力。除此之外,本人还开展了麦冬皂苷D(Ophiopogonin D,OP-D)对乳腺癌细胞自噬调控的研究,并获得如下实验结果:5.OP-D可诱导乳腺癌细胞自噬降解抑制OP-D是一种甾体糖苷,提取自百合科植物麦冬,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OP-D可以靶定多条通路进而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在本文中我们发现通过转染绿色荧光质粒EGFP-LC3,经药物处理后,细胞内发现大量的荧光团。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调控蛋白SQSTM1、LC3B、LAMP1以及BECN1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SQSTM1、LC3B-II以及LAMP1会随着OP-D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的累积而增强,而BECN1的表达却没有变化。同时共处理细胞自噬降解抑制剂Bafilomycin A1(Baf)和细胞自噬激动剂Rapamycin(Rapa)结果显示,OP-D的作用与Baf作用类似。也就是说OP-D抑制了乳腺癌细胞自噬降解过程。6.OP-D可以通过抑制微管蛋白α-Tubulin乙酰化进而抑制细胞自噬降解根据EGFP-LC3转染结果显示,OP-D处理乳腺癌细胞后,细胞内的自噬体呈现分散状态而非聚集状态,我们推测细胞微管蛋白α-Tubulin发生变化。通过Western blot分析法我们确定α-Tubulin的乙酰化受阻。也就是说OP-D是通过抑制微管蛋白乙酰化进而抑制了乳腺癌细胞自噬降解。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3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过房;;2016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背景下的细胞死亡方式再认识[J];中学生物学;2017年05期

2 宁旭;于忠鸣;;创造性的自主毁灭——细胞凋亡简介[J];中学生物学;2006年10期

3 刘春秋;卞茂红;;药物致红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7年04期

4 刘晨;冯雪;;人CXCR4基因对胰腺癌SW1990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J];健康之路;2017年06期

5 王方;;过表达TIPE2上调BID分子促进H446细胞凋亡[J];科学中国人;2017年18期

6 贾宁;孙荣钊;;病毒感染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中国动物检疫;2012年08期

7 赵君怡;刘伟国;郭秀丽;;一氧化氮与细胞凋亡相关疾病的关系及其调控[J];中国药学杂志;2010年14期

8 黄小丹;;细胞凋亡与疾病[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9 陈艺娟;邓甲兴;林永利;;中药影响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福建畜牧兽医;2008年01期

10 刘伍梅;汪铭书;程安春;周毅;刘芳;张平英;李雪梅;陈孝跃;;PRRSV感染Marc-145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佑生;王文健;刘毅;何春燕;何燕铭;陈伟华;应健;;黄芪多糖丹酚酸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栓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覃玉荣;张志勇;;细胞浓度变化对细胞凋亡率影响及其机理初探[A];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于青;袁伟杰;姚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引起足细胞凋亡的机制[A];2007年浙沪两地肾脏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4 吴经纬;汤长发;;运动中细胞凋亡的线粒体变化特征[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5 蒲小平;李长龄;屠鹏飞;宋志宏;;中药肉丛蓉成分抗神经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生化药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符必谦;奚胜艳;王彦晖;;中药及复方促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A];第二届临床中药学大会论文集[C];2018年

7 林其谁;;线粒体与细胞凋亡[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8 邱洁;高海青;;锌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进展[A];山东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宁存德;;细胞凋亡与口腔疾病[A];FDI、CSA临床口腔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10 华子春;;靶向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药物研发[A];全国第十一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方 曹雪琴;吴政星的挑战与求索[N];科学时报;2011年

2 实习生 刘雨亭;细胞凋亡如何推进?以触发波的“名义”[N];科技日报;2018年

3 ;“细胞凋亡疗法”正逐步成为治疗癌症的新途径[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4 记者 何德功;基因变异可能致癫痫[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5 ;3’取代吲哚类衍生物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As_(2)S_(2)与STI571协同诱导K562细胞凋亡[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董学清 吴延华;阿胶抑癌作用显著[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高书明;诱导癌细胞凋亡[N];中国医药报;2004年

9 杨堤林;中药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10 记者张建松;治疗癌症新途径:细胞凋亡疗法[N];科技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毅彪;Ars2通过microRNA-6798-3p调控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2 李玉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诱导bystander细胞凋亡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3 魏薇;我国优势基因型弓形虫虫株致密颗粒蛋白15诱导人绒毛膜细胞JEG-3凋亡的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4 徐祥;Nupr1及C/EBPβ在甲基苯丙胺诱导的神经毒性中的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5 沈雯;循环miRNA参与吸烟所致COPD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6 朱思远;晚期氧化蛋白产物诱导成骨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7 郑旭;白藜芦醇对甲状腺癌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8年

8 柏素云;新型吡唑香豆素衍生物和二茂铁吡唑衍生物对细胞凋亡、自噬和细胞周期的调节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陈玲;游离脂肪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D];山东大学;2018年

10 张玉柱;丙泊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建伟;羊口疮病毒ORFV125抑制宿主细胞凋亡的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8年

2 李洋;24-脱氢胆固醇还原酶(DHCR24)在神经系统中抗内质网应激机制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3 赵静宇;三七总皂苷对阿尔兹海默病中神经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张敏利;敌百虫在鲫体内残留规律及其细胞毒性的初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

5 徐洋;鸭瘟病毒US5基因抑制双氧水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6 王小燕;Rap2b通过与线粒体蛋白相互作用调节细胞凋亡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7 黄日镇;香豆素哌嗪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拓;25种药用植物提取物体外抗肺癌活性筛选[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9 毛昶懿;皮蛋抗肿瘤功效及其机制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10 黄选洋;MAPK介导钒引起蛋鸡输卵管膨大部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92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92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f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