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自噬在N-乙酰半胱氨酸萝卜硫素抗胶质母细胞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3 04:39
【摘要】: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恶性原发性神经系统肿瘤,占恶性脑肿瘤的81%,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颅内肿瘤,并以其高度侵袭性而闻名。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依据其恶性程度,将神经胶质瘤分为I-IV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WHO IV级胶质瘤之一,其以肿瘤细胞的快速生长为特征,是最常见和最致命的成人脑肿瘤。胶质母细胞瘤常常位于脑皮层下部,呈浸润性生长,并且侵入数个脑叶和深部大脑结构,与周围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界限。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显微手术难以完整分离和切除肿瘤组织,导致患者出现肿瘤复发且预后极差。迄今为止,化学治疗已成为旨在解除肿瘤占位效应的手术后的主要治疗方式。然而,GBM经常出现出化疗耐药性,使得患者在治疗后的存活率和生存期皆不理想。肿瘤是一系列的全身反应症状的系统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肿瘤细胞极快的生长速度和无限增殖的能力。微管在细胞生长周期中扮有重要角色,是治疗肿瘤的重要靶点。由α-、β-tubulin蛋白异二聚体聚合而成的微管,是组成细胞骨架的基本元件。它在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维持,细胞内物质转运等细胞功能中扮有重要角色。在细胞增殖的DNA合成后期(G2期),由微管作为主要构成成分的中心体于细胞两级形成纺锤体,调节细胞有丝分裂,对维持染色体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微管结构遭到破坏,纺锤体形成异常致使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紊乱,细胞分裂阻滞于G2期,无法正常进入下一细胞周期,导致细胞死亡。α-tubulin作为组成微管结构的异构体之一,在人体内存在有多种亚型。研究发现,人体组织中至少有15种基因亚型编译α-tubulin蛋白,最常见的有TUBA1A、TUBA1B、TUBA1C、TUBA3D、TUBA3E、TUBA4A、TUBA8等。不同的基因亚型在不同的组织中含量不同,也参与不同的细胞功能。值得关注的是,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发现,TUBA1B的表达量与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说明TUBA1B是肺癌的癌基因。目前,未见TUBA1B在胶质瘤患者中临床信息分析的报道。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来自十字花科类植物的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N)及其衍生物,在预防癌症和抗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是迄今为止人类在自然植物中发现的抗癌能力最强的化合物。多项研究证实,在包括肺癌,膀胱癌,皮肤癌,肾癌等多种肿瘤细胞中,SFN可以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进肿瘤细胞死亡。SFN经人体代谢可生成半胱氨酸萝卜硫素(Sulforaphane-cysteine,SFN-Cys)和N-乙酰半胱胺酸萝卜硫素(Sulforaphane-N-acetyl-L-cysteine SFN-NAC)等代谢物。在各组织中,SFN以其代谢物为主要存在形式。这些代谢物在人体内具有更高的血浆浓度和更长的药物半衰期。意味着它们可能具有更好的抗肿瘤效果。本研究使用SFN-NAC处理GBM细胞,发现肿瘤细胞形态和增殖活性均受到抑制。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中,SFN-NAC下调肿瘤细胞α-tubulin表达。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实验中,可看到SFN-NAC促使肿瘤细胞微管结构紊乱。这些结果表明:SFN-NAC破坏微管,抑制GBM细胞生长。自噬是所有的真核细胞中高度保守的自我维护机制,它通过降解清除细胞内破坏的细胞器,错误折叠的蛋白,长寿蛋白,细胞代谢产生的堆积物等物质,并再次循环利用,以达到细胞自身的健康状态。自噬可分为大自噬(本文如无特别说明皆指大自噬),小自噬,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三种模式。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蛋白(LC3)是细胞自噬水平的重要标志。LC3偶联到自噬体上以及胞浆内LC3II/LC3I的比率,已被用来作为自噬水平评价和测定的公认指标。目前发现细胞内调控自噬的通路有多种途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作为重要的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可以通过调节自噬的相关蛋白而调控细胞自噬水平。本研究发现,在SFN-NAC处理后,GBM细胞中无论ERK1/2磷酸化水平、LC3II/LC3I的比率还是α-tubulin的下调均遵循药物计量反应关系,同时使用ERK1/2通路抑制剂(PD98059)后,SFN-NAC引起的GBM细胞中LC3II/LC3I的比率上调和α-tubulin的下调均得到逆转,接着在GBM细胞转染LC3 siRNA后,SFN-NAC引起的α-tubulin的下调也得到了逆转。为了进一步研究α-tubulin和LC3的关系,本研究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和蛋白质免疫共沉淀(Co-IP)技术,发现SFN-NAC增强了细胞中LC3和α-tubulin的直接结合能力。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也观察到了SFN-NAC处理后的GBM细胞中,出现了标志自噬的超微结构。这些结果表明,在GBM细胞被SFN-NAC处理后,细胞通过激活ERK1/2通路调控细胞自噬水平,进而调控细胞中α-tubulin的表达。自噬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同的细胞和不同的细胞时期中,自噬扮演的功能各不相同。研究发现,一定程度的自噬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发展和转移。而过度的细胞自噬可以导致肿瘤细胞死亡,这也称之为II型细胞程序性死亡。为了进一步研究SFN-NAC引起的自噬与肿瘤细胞侵润和凋亡的关系。本研究使用侵袭实验(Transwell)检测了SFN-NAC抑制肿瘤侵袭的能力,并用自噬选择性抑制剂3-MA抑制细胞自噬,发现联合使用SFN-NAC和3-MA后,GBM细胞的侵润能力较单独使用SFN-NAC下降更加明显。随后,利用Western blot检测了细胞侵润相关蛋白S100A4的表达,证实SFN-NAC引起的细胞自噬促进了S100A4的表达。同样,SFN-NAC诱导的细胞的凋亡水平也在使用3-MA抑制自噬后较单独使用SFN-NAC明显上升。这些结果表明,在GBM细胞中,SFN-NAC引起的细胞自噬促进了细胞侵润,拮抗细胞凋亡。最后,利用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CGGA)数据库和美国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预测了TUBA1B在胶质瘤患者中与肿瘤级别和临床预后的关系,并发现TUBA1B基因作为胶质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而存在。这些结果验证了TUBA1B是胶质瘤患者的癌基因之一。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胶质瘤患者数据库筛选出胶质瘤癌基因TUBA1B,并且阐明了SFN-NAC下调GBM细胞α-tubulin蛋白的具体机制和自噬在细胞侵润和凋亡中的作用。这作为SFN-NAC药物抗GBM肿瘤的相关机制研究,为指导SFN-NAC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第一部分N-乙酰半胱氨酸萝卜硫素通过自噬调节胶质母细胞瘤U87MG和U373MG细胞中α-tubulin表达水平目的:胶质母细胞瘤是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极差预后的原发性脑肿瘤,标准的临床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化学联合放射疗法。在手术切除肿瘤后,化学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方法,作为目前胶质瘤化疗唯一常用的化疗药物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因肿瘤经常出现对其耐药性,导致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极短。因此,急需寻找一种新的高效低毒的化疗替代药物。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日常十字花科类植物的食入,可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病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天然提取成分SFN是目前人类在自然界中发现的有效抗癌物。结果表明SFN通过破坏微管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生长,N-乙酰半胱氨酸萝卜硫素是SFN衍生物,也是SFN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具有更长的半衰期和更好通过血脑屏障(BBB)的能力,可能会更有效的抑制肿瘤生长。本实验将研究SFN-NAC抑制胶质母细胞瘤U87MG和U377MG细胞生长的机制和自噬在其中的扮演的作用角色。为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方法:利用细胞增殖活性实验(MTT)检测SFN-NAC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能力;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利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蛋白α-tubulin、LC3II/LCI比率和ERK磷酸化水平;利用免疫共沉淀实验(Co-IP)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实验(Confocal)检测LC3与α-tubulin结合能力;利用siRNA沉默技术敲低LC3表达。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TEM)观察细胞内自噬体,自噬溶酶体等细胞超微结构。结果:SFN-NAC抑制胶质母细胞瘤U87MG和U373MG细胞增殖活性遵循剂量依赖关系;SFN-NAC改变U87MG和U373MG细胞形态遵循剂量依赖关系;SFN-NAC处理浓度为30μmol/L时,U87MG和U373MG细胞无论形态还是细胞活力,皆出现明显改变,因此本研究选取30μmol/L为后续实验研究浓度;Western blot显示SFN-NAC下调α-tubulin,上调LC3II/LCI比率同时激活ERK磷酸化水平遵循剂量依赖关系;利用ERK通路抑制剂(PD98059)后,这些结果被逆转;利用LC3 siRNA转染肿瘤细胞后,SFN-NAC引起的肿瘤细胞α-tubulin下调被逆转;Co-IP及Confocal结果显示SFN-NAC增强LC3II与α-tubulin的结合能力。电镜结果显示,SFN-NAC增加细胞内自噬体,自噬溶酶体的形成。第二部分N-乙酰半胱氨酸萝卜硫素诱导的细胞自噬调节胶质母细胞瘤U87MG和U373MG细胞侵润和凋亡目的:胶质母细胞瘤作为恶性程度最高的脑肿瘤,具有极强的侵袭能力和极高的生长速率。控制细胞侵袭和诱导细胞凋亡是治疗肿瘤的重要策略。自噬作为细胞本身高度保守的自我降解代谢机制,在肿瘤的治疗中扮有重要角色。研究显示:在肿瘤治疗过程中,自噬可促进肿瘤耐药性增加,拮抗凋亡,促进肿瘤细胞存活;自噬也可通过调控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促进侵润;另一方面,过度的自噬可导致细胞自噬性程序死亡,也称Ⅱ型程序性死亡。前期结果显示,SFN及其部分衍生物可抑制胶质母细胞瘤侵润,促进细胞凋亡。本实验将研究自噬在SFN-NAC抑制胶质母细胞瘤U87MG和U373MG细胞中与肿瘤侵润和凋亡的关系,为在临床上应用SFN-NAC治疗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侵袭实验(Transwell)检测SFN-NAC抑制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FN-NAC诱导凋亡能力。利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蛋白S100A4表达;利用siRNA沉默技术敲低LC3表达。利用自噬选择性抑制剂3-MA抑制肿瘤细胞自噬。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TEM)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侵袭实验结果显示:SFN-NAC(15μmol/L)抑制了U87MG和U373MG细胞侵润能力,3-MA(2.5mmol/L)不改变肿瘤细胞侵润能力。联合使用SFN-NAC和3-MA后肿瘤细胞侵润能力较单用SFN-NAC下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SFN-NAC实验浓度为30μmol/L时,SFN-NAC诱导肿瘤细胞LC3II/LC3I比率上升、上调S100A4表达,利用LC3 siRNA转染肿瘤细胞后,SFN-NAC引起的肿瘤细胞S100A4表达上调被逆转。凋亡实验结果显示:SFN-NAC诱导胶质母细胞瘤凋亡并遵循剂量依赖关系。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出现核固缩,核碎裂等凋亡特征现象。在SFN-NAC联合加入3-MA处理肿瘤细胞后,细胞凋亡水平较单用SFN-NAC增强。第三部分利用高通量数据分析TUBA1B在胶质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目的:α-tubulin蛋白在人体内有15种亚型,并被不同的mRNA编码,它们分别是TUBA1A,TUBA1B,TUBA1C,TUBA3D,TUBA3E,TUBA4A,TUBA8等。TUBA1B作为其中之一,高表达于人胶质瘤细胞中。同时,在其它癌症里,发现其与肿瘤分级,预后等临床信息高度相关。为了阐明TUBA1B在胶质瘤中表达与临床意义,本研究利用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其功能进行预测。方法:分别使用T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生存分析等数据统计方法评估TUBA1B基因与胶质瘤患者相关临床信息关系。利用GO分析预测TUBA1B基因的功能,对于所有统计学方法,P0.05被认为是有统计学意义。结果:TUBA1B表达量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增高而增高。生存分析中:高表达TUBA1B的患者的生存周期低于低表达TUBA1B的患者。TUBA1B与患病时的患者年龄,肿瘤分级及IDH突变类型共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TUBA1B与细胞周期关系密切。结论1.SFN-NAC作为天然食物来源的抗肿瘤细胞的小分子物质,具有低毒高效的特点,能够破坏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微管结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2.SFN-NAC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通过活化ERK1/2,调控细胞自噬,进而下调α-tubulin表达。是SFN-NAC靶向胶质瘤癌基因TUBA1B编译的蛋白α-tubulin治疗胶质瘤的重要机制。3.SFN-NAC引起的细胞自噬促进细胞侵润,拮抗细胞凋亡。
【图文】:

形态图,细胞形态,形态


41图 2 SFN-NAC 改变 U87MG 和 U373MG 细胞形态Fig.2 SFN-NAC induced GBM cell morphological alteration.The (A) U87MG and (B) U373MG cells were examined with Leica DMIRB Microscope at × 200 magnification. Cellstreated with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SFN-NAC (0, 10, 20, 30, 40 and 50 μM) generated morphological changes.

自噬,胶质母细胞瘤,细胞


图3 SFN-NAC诱导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自噬Fig.3 SFN-NAC induced autophagy in GBM cellsAutophagosomes and autophogelysomes were observed via transmissionelectron microscopy. Arrows indicate autophagosomes or autolysosomes, solidarrow indicates autophagosome and dotted arrow indicates autolysosome.Scale bar: (A-B, D-E: 1μm), (C, F: 0.5μm).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39.41;R73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素增;;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年S2期

2 刘雄章;;N-乙酰半胱氨酸抑制心肌梗塞扩展[J];国外医学情报;1988年16期

3 梁世锋;戴诗敏;庞宗东;;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8年05期

4 劳传君;唐汉庆;王有科;李强;谢振锋;蒋玉洁;黄致敬;;N-乙酰半胱氨酸对哮喘模型小鼠nTreg/Th17失衡影响的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5 王静;胡志雄;陆徐峰;;口服不同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影响[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7年06期

6 李碧芳;;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观察[J];慢性病学杂志;2018年03期

7 王静;胡志雄;夏世金;葛海燕;刘明;;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效果观察[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8年01期

8 屈肖杰;;噻托溴铵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及呼吸训练对稳定期中度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效果[J];药品评价;2018年14期

9 罗婷;庄晓东;凡栋;顾海风;陈燕玲;康毅;吴秀香;王晓玲;;N-乙酰半胱氨酸对丙酮醛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年18期

10 陈舒玲;王毅毅;王龙航;;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Ⅲ期尘肺并发COPD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7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娇;伍国华;侯永清;丁斌鹰;王蕾;朱惠玲;刘玉兰;;N-乙酰半胱氨酸对脂多糖刺激仔猪肠黏膜生长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徐悠然;唐惠林;翟所迪;;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不孕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3 吴金霞;刘浩浩;刘传瑞;薛利剑;李洋;程学敏;崔留欣;张慧珍;;MC-LR诱导SD大鼠生殖细胞凋亡的体内研究及NAC的保护效应[A];第六届中国毒理学会免疫毒理专业委员会换届及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6年

4 徐悠然;唐惠林;翟所迪;;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不孕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A];2012年全国医院药学学术年会暨第72届世界药学大会卫星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雅彬;N-乙酰半胱氨酸萝卜硫素通过微管断裂抑制自噬导致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D];首都医科大学;2018年

2 刘汉杰;自噬在N-乙酰半胱氨酸萝卜硫素抗胶质母细胞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3 金婧;LPS致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促炎性细胞因子、抗炎性细胞因子和NF-κB变化及N-乙酰半胱氨酸干预作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4 郭皖北;游离脂肪酸、脂代谢相关细胞因子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0年

5 赵铁梅;N-乙酰半胱氨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及与环丙沙星的协同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6 高伟;X射线对子宫内膜及卵巢生殖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7 王冰;游离脂肪酸增高致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的机理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周承藩;活性氧介导的内质网应激在博莱霉素诱导上皮—间质转化及皮肤组织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9 朱丽慧;早期断奶仔猪肠细胞凋亡分子机理及营养调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10 张立元;NAC对大鼠肾IRI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敏银;孕期补充N-乙酰半胱氨酸对镉诱导的胎盘内质网应激和胎鼠生长发育迟缓的保护效应[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2 王冰;N-乙酰半胱氨酸对PM_(2.5)慢性暴露致大鼠气道粘液纤毛系统损伤的干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3 陈红苗;镉对河南华溪蟹的生殖毒性及N-乙酰半胱氨酸的保护作用研究[D];山西大学;2017年

4 朱晓飞;N-乙酰半胱氨酸对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率作用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7年

5 谭楠;N-乙酰半胱氨酸对大鼠亚硒酸钠性白内障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刘晓萃;N-乙酰半胱氨酸抑制兔眼玻璃体切割术后晶状体改变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7 张德文;抗氧化剂对脓毒症大鼠肾脏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8 李璐璐;氧化应激在间歇低氧致海马神经细胞损伤中自噬变化的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9 闫军燕;亚硒酸钠诱导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0 苏东峰;N-乙酰半胱氨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足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10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710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3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