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α-突触核蛋白介导的氧化应激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18:44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第二常见的神经退化性性疾病,中老年人多发。PD与年龄因素相关,发病率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升高。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PD全球患病率约为0.3%,65岁以上患病率约为2%,85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约为5%。在PD的患病人群中,按照其致病机制,可分为遗传性和散发性,遗传性PD只占5%—10%,非遗传性PD即散发性PD达90%的,至今PD的病因尚不明确。PD典型临床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等。PD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负担,目前现有药物和手术治疗非常有限,只能部分改善临床症状,不能延缓PD疾病的进展,PD症状会随逐渐加重,直至丧失运动功能,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最终患者会因诸多并发症而离世。随着社会老龄化人口的增高,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将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生命的最严重疾病之一。PD的经典病理改变主要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含有黑色素的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s,DN)选择性变性、缺失以及残存的神经元内以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为主要成分的路易小体(Lewy bodies,LB)形成。鱼藤酮是一种常见的线粒体复合物I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制备环境毒素PD模型。目前认为α-Syn寡聚体的细胞毒性作用是导致DN变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但其中具体生物学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准备经低剂量鱼藤酮持续灌胃构建PD小鼠模型,以期能进一步研究α-Syn寡聚体导致DN变性丢失的可能生物学机制。目的:通过鱼藤酮持续灌胃处理构建出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以此研究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老年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鱼藤酮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鱼藤酮组灌注0.01 mL/g鱼藤酮氯仿混合溶液,对照组灌注同体积的氯仿混合溶液,均连续灌胃12周。于灌胃前、后取小鼠中脑,透射电镜观察中脑黑质神经元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黑质部位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细胞密度,行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α-Syn表达水平,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灌胃12周后,透射电镜显示鱼藤酮组小鼠黑质部可见线粒体、高尔基体不规则肿胀。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鱼藤酮组中TH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Western blot显示鱼藤酮组中脑α-Syn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鱼藤酮组SOD、GSH-PX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小剂量鱼藤酮持续灌胃可在脑内诱发形成α-Syn寡聚体,α-Syn寡聚体可能经氧化应激途径导致多巴胺神经元损伤。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42.5
【图文】:

正态分布,灌胃,小鼠,症状


应时间 5 min,待测样本蛋白浓度 mgprot/L)。析7.0 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以及方差齐性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均数 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3 结果小鼠行为异常鼠在灌胃7周左右时,开始出现震颤、爬行缓慢、自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等症状。直至鱼藤酮灌胃12周数量随着时间延长不断增加,且症状更明显。而小鼠黑质病变示,灌胃 12 周后对照组黑质部胞内细胞器未见肿的线粒体、高尔基体均可见明显不规则肿胀,见图

免疫组化染色,鱼藤酮,对照组,小鼠


第二章 研究报告酮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灌胃前,鱼藤酮组和对照组小鼠中脑黑别为 25.15±1.63、24.70±1.69,两者并无统计学差异(P=,鱼藤酮组和对照组小鼠中脑黑质处 TH 阳性细胞数分别为 2.17,鱼藤酮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飞;杜芸兰;卫立辛;李焰生;;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对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年05期

2 赵江浩;赵斌;;细胞外α-突触核蛋白的特点及其与帕金森病的关系[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年18期

3 刘延英;杨慧;;神经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α-突触核蛋白与线粒体[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8期

4 杜芸兰,刘振国,陈生弟,李彪,陆国强;帕金森病模型鼠黑质α-突触核蛋白表达升高并集聚[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年06期

5 梁源,杨慧;线粒体、α-突触核蛋白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09期

6 李淑婷,陈彪;老年神经变性疾病蛋白基因研究:3种α-突触核蛋白提取纯化方法的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25期

7 杨笑;杜芸兰;白雪峰;朱德生;王飞;韩露;管阳太;;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分子伴侣介导自噬对α-突触核蛋白低聚体水平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年03期

8 任晓曦;赵云;韩玉坤;郑焱;杨慧;张建亮;;双分子荧光互补分析法检测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及在细胞间的传播[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年23期

9 李昆昆;李昱;;α-突触核蛋白与阿尔采末病[J];生理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10 张晨,李昕,李尧华,陈彪,于顺;制备与鉴定导致家族性帕金森病突变蛋白质的α-突触核蛋白聚合体[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芸兰;刘振国;陈生弟;陆国强;;百草枯诱导α-突触核蛋白聚集的在体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杜芸兰;刘振国;陈生弟;李彪;陆国强;;帕金森病小鼠模型α-突触核蛋白表达升高并集聚[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杜芸兰;刘振国;陈生弟;陆国强;;百草枯诱导α-突触核蛋白聚集的在体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韩俊燕;张晨;李昕;李尧华;陈彪;于顺;;α-突触核蛋白寡聚中间体的制备以及分离与纯化[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郑稳稳;叶炎生;吴琼;张则婷;李从刚;;真核细胞中α-突触核蛋白的核磁共振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6年

6 于顺;刘光伟;殷娟娟;李昕;谢胜男;李尧华;杨慧;陈彪;;α-突触核蛋白在脑神经元线粒体中的定位及其对线粒体复合体Ⅰ活性的调控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李昕;王鹏;李尧华;何欣;于顺;;α-突触核蛋白对大鼠原代培养神经元突起的促生长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王岚;孙圣刚;曹学兵;张振涛;乔娴;刘红进;;格尔德霉素诱发热休克蛋白反应抑制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和细胞毒性作用[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芦林龙;;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红细胞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浓度的观察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5年

10 闫冬莹;王璨;马卓;刘畅;邓宇;刘巍;徐斌;;锰诱导α-突触核蛋白寡聚化的分子机制研究[A];2018环境与健康学术会议--精准环境健康:跨学科合作的挑战论文汇编[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杨雪;探寻治愈顽疾之路[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亚丽;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表达导致帕金森病的生物节律异常及其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2 马梦榕;α-突触核蛋白的合成及致病机理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3 马良;α-突触核蛋白病理性C端截短对其聚集性及毒性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4 刘雪伟;α-突触核蛋白错误折叠、聚集以及与小分子抑制剂相互作用机制的分子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5 李文伟;α-突触核蛋白参与MPTP诱导帕金森病模型的关键机制及苁蓉总苷干预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陈蕾;α-突触核蛋白病SNCA基因A30P和A53T的突变筛查[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7 徐妍;α-突触核蛋白及其磷酸化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8 胡丹;鱼藤酮诱导α-突触核蛋白聚集及其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韩超;外泌体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10 杨鹏辉;bFGF在帕金森病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梅;α-突触核蛋白介导的氧化应激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长江大学;2019年

2 于洋;α-突触核蛋白纤维化的调控因素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3 谢振华;帕金森病标志物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在血浆外泌体中的定量分析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4 练勇伶;甲基苯丙胺引起的神经毒性中α-突触核蛋白与Tau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5 乔红花;Parkin在甲基苯丙胺诱导的α-突触核蛋白异常降解中的作用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6 王甜甜;小鼠嗅球注射α-synuclein阳性包涵体形成并沿神经轴突播散的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7 牛西远;血浆及唾液中α-突触核蛋白作为帕金森病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8 张旭;二苯乙烯苷对α-突触核蛋白过表达和聚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D];首都医科大学;2017年

9 李晓缓;7,8-二羟黄酮通过抑制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及氧化应激改善帕金森病模型鼠的运动缺陷[D];重庆医科大学;2017年

10 赵英;唇腺活检检测α-突触核蛋白用于诊断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22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722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5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