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应用3D-pCASL技术多个标记延迟时间评估烟雾病患者在静息状态下侧支循环的脑血流储备能力,进而预测烟雾病患者未来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材料与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在南昌大学第二临床附属医院经DSA或MRA检查确诊的烟雾病患者252例,剔除没有行完整磁共振序列扫描的烟雾病患者53例,剔除因脑出血症状入院患者40例,剔除双侧烟雾病患者85例,剔除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例,剔除图像不清晰患者16例,经筛选符合本研究条件共有46例。根据临床综合信息结果分为无症状组(共12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TIA组(共16例,男性7例,女性9例)、梗塞组(共18例,男性9例,女性9例)。其中ASL采用3D-pCASL技术,采用两个不同标记延迟时间(post labeling delay time,PLD)参数,得到前外分水岭区、内分水岭区、后外分水岭区及基底节区(尾状核头部)的脑血流量(CBF),1525ms所得到脑血流值定义为CBF 1,2525ms所得到脑血流量定义为CBF 2,然后计算侧支循环的脑血流储备能力估计值(ΔCBF=CBF2-CBF1),比较无症状组、TIA组、梗塞组的ΔCBF。其中对TIA组、梗塞组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卡方检验;使用SPSS 23.0软件对三组间的基底节区、前外分水岭区、内分水岭区、后外分水岭区ΔCBF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将TIA组及梗塞组患者基底节区、后外分水岭区、内分水岭区、前外分水岭区的ΔCBF进行ROC曲线分析,计算AUC,并得到各脑区的截取值、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1.基底节区无症状组、TIA组、梗塞组ΔCBF值比较:无症状组与TIA组ΔCBF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无症状组与梗塞组、TIA组与梗塞组ΔCBF的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梗塞组ΔCBF较无症状组、TIA组减低。2.前外分水岭区无症状组、TIA组、梗塞组ΔCBF值比较:无症状组与TIA组、无症状组与梗塞组、TIA组与梗塞组ΔCBF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无症状组ΔCBFTIA组ΔCBF梗塞组ΔCBF。3.内分水岭区无症状组、TIA组、梗塞组ΔCBF值比较:无症状组与TIA组、无症状组与梗塞组、TIA组与梗塞组ΔCBF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无症状组ΔCBFTIA组ΔCBF梗塞组ΔCBF。4.后外分水岭区无症状组、TIA组、梗塞组ΔCBF值比较:无症状组与TIA组、无症状组与梗塞组、TIA组与梗塞组ΔCBF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5.TIA组、梗塞组各脑区ΔCBF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基底节区、后外分水岭区曲线下面积小,灵敏度、特异度不高,预测TIA是否会进展为脑梗塞效能低;前外分水岭区及内分水岭区曲线下面积超过0.90,灵敏度、特异度高,预测TIA是否会进展为脑梗塞效能高。结论1.利用多参数3D-pCASL技术不仅可以更全面地对烟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的情况进行评估,而且可以计算出静息状态下侧支循环的脑血流储备估计值ΔCBF;通过对各脑区ΔCBF的改变分析,可以预测烟雾病患者未来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其中以前外分水岭、内分水岭区ΔCBF检验效能最高。2.利用多参数3D-pCASL技术获得的ΔCBF,虽然无法对应激状态下的脑血流储备能力进行估计,但是由于ASL技术快速、精确、无创、无辐射,ΔCBF可以作为一个评估MMD患者在静息状态下侧支循环的脑血流储备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3.3
【图文】: DWI 显示左侧大脑半球多发亚急性脑梗塞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慧;王梦辰;陈敦超;尚劲;刘扬颖秋;王铭义;宋清伟;苗延巍;;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中不同PLD值对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流灌注的评估[J];磁共振成像;2017年11期
2 娄昕;吕晋浩;;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MRI技术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6年11期
3 崔璨;马云川;;脑血管储备功能的检测方法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年02期
4 贾慧娟;魏里;付玉存;;256层螺旋CT动态容积扫描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年18期
5 朱剑萍;赵宁辉;张洋霖;濮进敏;徐勇辉;孙勇;刘灿丽;;CT脑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年01期
6 罗海龙;黄力;;动脉自旋标记的新进展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4年01期
7 刘鹏;李德生;杨伟中;段炼;;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年04期
8 刘文华;倪冠中;黄显军;孙文;朱武生;徐格林;刘新峰;;成年型烟雾病侧支循环的分布模式[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年03期
9 赵莲萍;凌雪英;黄力;;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与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在脑梗死中的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年06期
10 欧阳巧洪;段中响;段炼;肖玲;冯捷;;~(18)F-FDG脑PET显像评价烟雾病治疗效果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璐;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烟雾病患者手术疗效评价中的意义[D];兰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
2746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746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