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睡眠障碍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4 23:40
【摘要】:帕金森病(P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的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影响超过1%的老年人口。虽然PD被定义为是一种运动障碍占主导地位的疾病,然而广泛的非运动症状也发生在患有这种疾病的病人身上。抑郁便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生在大约35%的PD患者。尽管抑郁也是其他疾病的共同症状,然而,有证据表明,抑郁在PD患者中比一般老年人或患有其他慢性和致残性疾病中更常见,如骨性关节炎。抑郁是与帕金森病患者健康生活质量相关的关键决定因素。因此,给予PD伴发抑郁患者所需要的关注至关重要。PD患者伴发抑郁的诊断目前仍然很困难,因为抑郁的症状和体征有时与运动和其他非运动症状相互重叠。PD伴发抑郁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人认为很可能是运动障碍导致了PD的抑郁。然而,一些研究表明,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中脑皮层通路参与了PD伴发抑郁的发病。抑郁和帕金森病有一些共同的病理生理特点。在PD患者中,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减少损害皮质边缘区,而抑郁可能是由于蓝斑核的受损导致PD第二阶段的5-羟色胺能传入途径中断。另一个重叠的症状是患有这两种疾病病人的脑脊液和大脑中发现5-羟色胺能活性都是降低的。因此,PD患者伴发抑郁最能被接受的假设是由多巴胺能和5-羟色胺能通路改变引起的。睡眠是人类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生物过程。其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定结构和各种神经递质的作用密切相关。睡眠模式的改变是大脑功能发生变化的非常敏感的生物学标志。在许多精神疾病中,多导睡眠描记图(PSG)提供了关于大脑活动的有价值的信息。之前的研究表明,睡眠可以作为抑郁的生物标志物。关于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的睡眠脑电图(EEG),先前的研究发现快速眼动睡眠期的潜伏期时间明显缩短,但很少有研究详细分析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睡眠时的定量脑电图数据。定量脑电图(QEEG)分析技术与肉眼分析脑电的方法不同,其利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将原始的脑电信号转化为量化数据,与传统脑电图相比,克服了肉眼分析和主观性影响,同时转换后的数据可以发现某些目测时难以发现的特征,更能客观化及量化评估脑电图。我们推测PD伴发抑郁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平衡状态有所变化,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脑电波的活动也会随之改变。因此,本课题研究了PD伴发抑郁患者的临床特征、睡眠障碍类型、多导睡眠参数变化及夜间睡眠脑电数据的定量分析。第一部分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影响因素研究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运动功能及其他非运动症状的关系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早期临床诊断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112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人口学统计学资料。对PD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疲劳严重度量表(FSS)、39项PD生活质量问卷(PDQL-39)、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等测试,采用UPDRS-Ⅲ和H-Y分期评价患者运动功能及疾病严重程度。根据HAMD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PD伴发抑郁组(HAMD≥8分,PD-d组)及PD非抑郁组(HAMD8分,PD-nd组);比较两组患者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生活质量变化。结果:(1)112例PD患者中有54例(48.2%)存在抑郁。(2)PD-d组和PD-nd组在年龄、性别、起病年龄、受教育水平、H-Y分期、应用药物种类及时间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PD-d组UPDRS-Ⅲ评分和PDQ-39评分高于PD-nd组,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PD抑郁组患者表现多集中在焦虑躯体化症状及情绪低落、工作缺乏兴趣等方面,而体重减轻、负罪感及自杀方面较少。(5)姿势不稳-步态障碍型患者比震颤型及混合型患者抑郁发生率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6)PD-d组和PD-nd组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比较显示PD-d组中焦虑、疲劳、认知损害及睡眠紊乱、自主神经症状发生率较高,通过比较焦虑、疲劳较PD-n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7)UPDRS-III评分、PIGD临床表型、HAMA评分、FS评分是PD-d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D患者抑郁的发病率较高,PD伴发抑郁患者表现多集中在焦虑躯体化症状及情绪低落、工作缺乏兴趣方面,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运动症状重、姿势步态障碍、焦虑和疲劳是影响PD伴发抑郁患者的重要因素。第二部分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分析研究目的:观察帕金森病伴发抑郁与非抑郁患者睡眠结构及睡眠障碍类型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46例夜间行多导睡眠监测的PD患者(32例伴发抑郁,14例不伴发抑郁)及20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统计学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Epworth睡眠量表(ESS)评定及客观多导睡眠图检查(PSG),比较分析所有患者睡眠量表评分、睡眠结构参数及睡眠障碍类型变化。结果:(1)PD-d组和PD-nd组在性别、年龄、起病年龄、受教育水平、疾病持续时间、H-Y分期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PD-d组PSQI睡眠量表评分及合并睡眠障碍(PSQI5分)比例高于PD-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D-d组非快速眼动睡眠2期比例增加,REM期睡眠比例降低,与PD-n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PD-d组相比于PD-nd组睡眠效率及REM-NREM循环次数减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5)PD-d组RBD及PLMS发生率较PD-n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睡眠效率低;睡眠结构中NREM2期睡眠比例增加,REM期睡眠比例减少;RBD及PLMS睡眠障碍发生率高。第三部分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夜间睡眠定量脑电研究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伴发抑郁与非抑郁患者睡眠中定量脑电图的差异。方法:我们使用HAMD抑郁量表对38例帕金森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抑郁症状评估,并使用Met-lab软件和快速傅立叶变换对不同睡眠阶段不同频带脑电波进行定量脑电振幅变化分析。结果: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在NREM2期F4电极部位的Delta和Theta波振幅显著大于非抑郁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抑郁组Theta波振幅大于非抑郁组;REM期相对于NREM2期帕金森病抑郁组在F4电极部位Delta波振幅增大,在C3、C4、O1、O2部位Beta波振幅增大,与非抑郁组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帕金森病伴发抑郁与非抑郁患者夜间睡眠定量脑电图的不同为非快速眼动睡眠2期额叶部位Theta波振幅增大,REM期相对于NREM2期顶枕叶部位Beta波振幅增大。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42.5;R749.4
【图文】:
表 3 帕金森病各亚组及对照组间非快速眼动睡眠 2 期 F4 电极位各频率段脑电波振幅比较Table 3Means for F4 electrode amplitude in NREM2 in the various frequencbands between the subgroups with PD and the control group.脑电波振幅PD 伴发抑郁组(n=26)PD 非抑郁组(n=12)对照组(n=20)PF4Delta 0.1782±0.0891 0.1710±0.0657 0.1423±0.0671 0.04*Theta 0.0848±0.0346 0.0730±0.0342 0.0566±0.0226 0.048*Alpha 0.0517±0.0329 0.0499±0.0206 0.0353±0.0140 0.14Beta 0.0333±0.0179 0.0346±0.0145 0.0309±0.0114 0.607*PD-d compared with PD-nd,P<0.05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42.5;R749.4
【图文】:
表 3 帕金森病各亚组及对照组间非快速眼动睡眠 2 期 F4 电极位各频率段脑电波振幅比较Table 3Means for F4 electrode amplitude in NREM2 in the various frequencbands between the subgroups with PD and the control group.脑电波振幅PD 伴发抑郁组(n=26)PD 非抑郁组(n=12)对照组(n=20)PF4Delta 0.1782±0.0891 0.1710±0.0657 0.1423±0.0671 0.04*Theta 0.0848±0.0346 0.0730±0.0342 0.0566±0.0226 0.048*Alpha 0.0517±0.0329 0.0499±0.0206 0.0353±0.0140 0.14Beta 0.0333±0.0179 0.0346±0.0145 0.0309±0.0114 0.607*PD-d compared with PD-nd,P<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桂云;;探讨和分析帕金森病病患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年10期
2 吴盛各;时雅辉;李铺;丘伟贤;陈志明;麦惠婷;龚仕高;张定邦;;帕金森病患者抑郁水平与神经免疫及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9年22期
3 池洁珊;张玉虎;;进展期帕金森病的识别与治疗策略[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年11期
4 周甜甜;苑玉和;陈乃宏;;帕金森病的病因学[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9年10期
5 毛薇;;帕金森病可不光是“抖”[J];养生大世界;2019年12期
6 王sセ
本文编号:2755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7556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