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脂质分子对神经元的作用及机理

发布时间:2020-07-26 19:47
【摘要】:研究目的目前脑卒中已成为高致死率和致残率的疾病之一,因此对于人类的生活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但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还是前期的溶栓。本实验使用动物中风模型MCAO模型,利用高灵敏度的UPLC-MS质谱平台,研究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损伤的大脑皮层内脂质的变化,因此本实验通过脂组学方法来寻找在小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功能恢复过程中显著性变化的脂质分子并研究其对神经元作用活性的影响及作用的分子机制等。研究方法1.建立小鼠MCAO中风模型,然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对小鼠大脑皮层进行脂组学分析,筛选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脂质分子。2.取胚胎期胎鼠的大脑皮层,用做原代神经元的培养,并用免疫荧光染色(MAP-2)来鉴定是否为神经元。3.将培养的原代神经元,接种在96孔板上。用筛选到的脂质分子处理原代神经元后,再用CCK 8试剂盒,检测脂质分子对神经元活力的影响。4.分别购买了几种抑制细胞死亡的抑制剂和脂质分子共同孵育原代神经元,同样用CCK 8测细胞活力,探究细胞死亡的方式。5.将培养的原代神经元,接种在培养皿中,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脂质分子,检测细胞内钙离子信号变化,探究脂质分子是否能引起神经元兴奋性。研究结果1.建立小鼠MCAO中风模型后,然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对小鼠大脑皮层进行相对性定量和绝对性定量分析,共筛选到578种脂质分子,然后分析各组间差异脂质,共筛选到84种显著性差异的脂质分子。2.在中风中一些显著性变化的脂质分子可以显著性降低原代神经元的活力(脂质分子浓度为25μM-50μM时),导致神经元死亡。3.对脂质分子诱导神经元死亡方式的探究,发现有些细胞死亡抑制剂可以显著性恢复神经元的活力,MK-801也能阻断一些脂质分子引起的兴奋性毒性。研究结论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一些显著性变化的脂质分子在中风恢复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一些脂质分子例如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溶血卵磷脂(Lysophosphatidylcholine)、神经酰胺(Ceramides)、磷脂酰乙醇胺(P hosp-hatidylethanolamine)、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ysophosphatidylethanolamin e)等在中风恢复过程中可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引起炎症反应和神经元的兴奋性毒性,导致神经元死亡。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43.3
【图文】:

概况,小鼠,工程硕士学位,基础体温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心缝合伤口。小鼠在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手术期间,要 直用加热灯与持小鼠基础体温在 37℃左右。同样,选取条件相同的 c57 雄鼠,在同进行假手术组小鼠模型的建立,假手术组的小鼠并没有对其进行大脑,仅仅在小鼠颈部进行小范围的开口和正常的缝合。

小鼠,恢复期,显著性差异,体温


- 24 -图 2-2 小鼠缺血再灌注及恢复期间体温和体重的变化2.4.2 测定小鼠 MCAO 后行为学1) 测定小鼠 MCAO 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如下图 2-3 中,本次试验共有 n=26 只小鼠进行了 MCAO 手术,另外 n=10 只小鼠进行了 Sham 手术,然后小鼠在手术清醒后对其进行手术评分:结果发现,MCAO手术组小鼠评分大都在 2 分左右,为中度神经功能损伤,由于 MCAO 手术组小鼠的手术评分比较均匀,因而神经功能的损伤没有显著性差异,可用于此实验后续的研究;而 Sham 组小鼠并没有神经功能损伤的症状,也可用于后续的对照组的实验。

抓力,小鼠,恢复期,缺血再灌注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图 2-3 小鼠 MCAO 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行为学测试:4 中图所示:小鼠 MCAO 手术后,其后肢的抓力后 1 天,达到最小值,然后运动功能逐渐恢,但依旧没有恢复到 Sham 组鼠的正常水平。ShamMCAO01234neurologicaldeficit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亦璞,孙亚丁,陈宝泰,叶刚,曾贵云;小鼠脑缺血后的能量代谢改变和药物的作用[J];药学学报;1989年02期

2 陶真;赵海苹;李锦程;段云霞;罗玉敏;;小檗碱促进小鼠脑缺血损伤后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生命科学仪器;2017年03期

3 赖泳,李辉,方春生,刘晓波,杨再康;蓝布正对小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J];大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5年05期

4 房绍宽;吴江;周春奎;;喹硫平对小鼠脑缺血后胶质细胞增生及炎症反应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03期

5 卢新华;谷彬;罗金荣;;苦菜总黄酮对小鼠脑缺血缺氧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02期

6 张晓丹;;山楂叶总黄酮对小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研究[J];江西医药;2009年09期

7 谭艳,于龙顺,刘忠武,王星文,任世兰,赵国举;赛庚啶对小鼠脑缺血再灌后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张晓双;张恩户;高国锴;任永奇;;薯蓣皂苷与冰片配伍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1年12期

9 迪丽努尔·沙比托夫;朱毅忠;买尔旦·米吉提;陈希元;;红花黄色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年02期

10 白海波,万海同,郑筱祥;养阴益气活血冲剂拮抗小鼠脑缺血时血中肾上腺素水平增高的作用[J];中国中医急症;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斌;林毅;方玲;王柠;;不同缺血时程对国际标准小鼠脑缺血模型脑损伤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2 马毓;补娟;党辉;景燕;沙晶;艾山江;李红燕;朱沂;;抑制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活性通过神经胶质细胞对小鼠脑缺血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3 李广意;邹柯杰;贾舞阳;冯志鹏;;阿魏酸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A];第五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4 陈翰博;;水通道蛋白-4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表达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5 沈琳辉;缪婕;赵咏桔;;脂联素在小鼠脑缺血模型中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及机制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杨继峰;;洛他唑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斌;白敏;杜聪;侯建平;;栀子、黄芩药材与标准品对小鼠脑缺血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A];第十届全国抗炎免疫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杨浩鹏;郭中顺;寇俊萍;余伯阳;;生脉注射液改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A];全国中药药理学会联合会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9 梁贤凯;王秀杰;;小鼠脑缺血组织中自然杀伤细胞的浸润[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陈翰博;;水通道蛋白-4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表达的研究[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八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首届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蒋英华;内分泌调控因子FGF21改善雄性2型糖尿病小鼠脑缺血预后的转化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2 孙晶;丁酸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3 刘佳;瑞香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4 侯绍章;甘草酸二铵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唐颖馨;缝隙连接通讯对脑缺血边缘区及远隔区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薛婧;鞘磷脂合成酶2缺乏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7 房绍宽;喹硫平对小鼠脑缺血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宋文英;球状脂联素对糖尿病小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抗凋亡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9 宋文英;球状脂联素对糖尿病小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抗凋亡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司腾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脂质分子对神经元的作用及机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刘春龙;长时间禁食改善小鼠脑缺血损伤及其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3 张静;甘氨酸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4 王敏;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免疫炎症反应及白蛋白或氯化锌的干预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5 杨继峰;西洛他唑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董文鹏;白藜芦醇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阶段的保护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7 张快;氧化槐定碱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宁夏医科大学;2012年

8 杨丽;重组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对小鼠脑缺血的抗氧化保护作用及其抗肿瘤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9 贾蔷;小鼠脑缺血模型的优化及丹红注射液抗脑缺血机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于海龙;香芹酚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71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771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b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