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应用OCT评估视网膜厚度变化在PD早期诊断及疾病严重度监测中价值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9 10:46
【摘要】: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老年人中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病,病变除了累及大脑黑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之外,也导致诸如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等其他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缺失。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项无创的视网膜成像技术,可以探测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缺失,能够快速提供高分辨率视网膜断面图像,并测量视乳头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eri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pRNFL)和黄斑区视网膜的厚度。曾有研究报道pRNFL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薄可作为PD前驱诊断的生物学标记物。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探究pRNFL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在P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还旨在评估这两项指标与疾病严重度的相关性,评定其成为PD早期诊断及病情进展监测的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25例PD患者和与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25名健康人分别进行神经-眼科检查,包括单眼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评估、眼动检查、瞳孔检查,采用拓普康非接触眼压仪(TOPCON CT-80)测量眼压,以及Cirrus HD-OCT扫描。OCT获取扫描信息为双眼pRNFL厚度(包括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四个象限厚度和平均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中心子区厚度、3毫米圈和6毫米圈的四个象限厚度及黄斑立方体平均厚度)。PD患者严重度评估采用国际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Ⅲ部分运动评分和HY(Hoehn and Yahr)分期。并且,确定每位患者的肢体症状严重侧,该侧的眼睛定义为同侧眼亚组,对侧的眼睛定义为对侧眼亚组。对照组所有人员随机抽取一只眼与同侧眼亚组及对侧眼亚组分别进行对比。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所有数据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性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变量资料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说明变量间的相关程度。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病例组年龄为72.2±7.8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70.5±6.3岁。病例组病程为4.5±2.1年,UPDRSⅢ评分为26.8±12.9分,HY分期为2.2±1.0期。病例组pRNFL的平均厚度(P0.001)、上方象限(P0.001)和下方象限(P=0.007)厚度较对照组显著变薄。病例组黄斑区视网膜的中心子区(P=0.003)、3毫米圈四个象限(上方象限P0.001、下方象限P=0.009、鼻侧象限P=0.002、颞侧象限P=0.007)、6毫米圈的四个象限(上方象限P=0.001、下方象限P0.001、鼻侧象限P0.001、颞侧象限P=0.041)及黄斑立方体平均厚度(P0.001)均较对照组显著变薄。而且,在本研究的病例组中,不论pRNFL厚度,还是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病例组中对侧眼亚组均比同侧眼亚组病变为重。相关性分析中,病例组黄斑中心子区厚度(r=-0.430,P=0.046)和3毫米圈的颞侧象限厚度(r=-0.456,P=0.033)与UPDRSⅢ评分呈负相关,pRNFL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HY分期均无相关性。结论:OCT探测到PD患者的pRNFL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的厚度是变薄的,提示这两者可作为评估PD早期神经变性的敏感、客观的生物学标记物。而且,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PD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提示其可成为监测疾病进展的生物学标记物。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2.5;R774.1
【图文】:

示意图,双眼,图像,象限


图 1:OCT 扫描的双眼 pRNFL 图像。图中的 OD 代表右眼,OS 代表左眼,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患者的右眼和左眼在视网膜上的厚度变化。OCT 扫描到的 pRNFL 可表现为灰色、白色、绿色、黄色和红色,厚度依次递减,其中绿色区域为正常范围。图中两个圆形为视网膜的示意图,S 代表上方象限,I 代表下方象限,N 代表鼻侧象限,T 代表颞侧象限,旁边数字即为该象限的厚度(μm)。

示意图,左眼,视网膜,象限


图 1:OCT 扫描的双眼 pRNFL 图像。图中的 OD 代表右眼,OS 代表左眼,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患者的右眼和左眼在视网膜上的厚度变化。OCT 扫描到的 pRNFL 可表现为灰色、白色、绿色、黄色和红色,厚度依次递减,其中绿色区域为正常范围。图中两个圆形为视网膜的示意图,S 代表上方象限,I 代表下方象限,N 代表鼻侧象限,T 代表颞侧象限,旁边数字即为该象限的厚度(μm)。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迎春,李竞,江双红,甘佩珍;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厚度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内科杂志;2003年09期

2 阎虹,阎明;视网膜厚度变化与年龄增长关系的临床实验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年10期

3 李乐平;金婉卿;;健康青少年视网膜厚度的定量化测量[J];眼视光学杂志;2006年02期

4 李平;胡竹林;杨智宽;王志涛;杜蜀华;;正常人视网膜厚度定量测量的研究[J];河北医学;2006年05期

5 毓芩;;测定视网膜厚度的新方法[J];国外医学情报;1998年05期

6 付群;王志玉;;实验性兔视网膜挫伤后不同时段的视网膜厚度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08年03期

7 张月;陈一兵;王雪菁;翟楠;曾东兴;;血糖水平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J];山东医药;2014年17期

8 张玲;陈芝清;姚克;刘俊;翁燕;滕艳;;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厚度检测[J];浙江预防医学;2008年11期

9 骆荣江;廖瑞端;马翠萍;郑小平;葛坚;;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测视网膜厚度的误差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01期

10 江双红,邢怡桥,喻长泰,余建洪,余运娴,郑红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的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付群;王志玉;;实验性兔视网膜挫伤后不同时段的视网膜厚度研究[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穆秀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眼科超声诊断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3 张珑俐;陈松;韩梅;赵秉水;崔文志;;视网膜厚度分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的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高用贺;李跃杰;赵金城;徐秋晶;;OCT视网膜结构图像层分割及视网膜厚度测量的自动算法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陈洁;许金玲;方海珍;陈彬;;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季宝玲;游逸安;方爱武;孙传宾;;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测量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A];2006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季宝玲;游逸安;方爱武;孙传宾;;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测量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A];2006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钱秀清;张昆亚;刘子航;段好慧;宋忆宣;刘志成;;在体实测急性高眼压下猫的视网膜厚度变化[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9 黄丽娜;成洪波;樊宁;赖铭莹;赵军;余宝花;;SIRATUS OCT对正常人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和容积的测量[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曼;应用OCT评估视网膜厚度变化在PD早期诊断及疾病严重度监测中价值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2 高彦彩;关于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3 王丽霞;高度近视患者黄斑部视网膜厚度改变相关因素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任荟璇;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区缺血与视网膜厚度及功能的相关性分析[D];遵义医学院;2014年

5 薛慧;不同眼轴长度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厚度变化的临床观察[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6 金光涛;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7 刘克军;眼底镜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神经纤层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8 郭岩;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早期视力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关系[D];石河子大学;2014年

9 王聪;OCT测量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网膜厚度的研究及意义[D];山东大学;2008年

10 胡敏;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视网膜厚度和视野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27969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7969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d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