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第三代双源CT全脑灌注成像优化扫描方案及相关推荐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7 12:35
   背景及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目前全世界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在发作3~6 h内进行及时的静脉溶栓,则对患者的有效治疗和预后改善有重要作用。全脑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技术可快速确定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并且可用于评估脑组织缺血性病变的严重程度,预测通过干预能否减轻损害。但是全脑CTP检查需要对头颅进行反复扫描,辐射剂量不容忽视,如何降低检查的扫描剂量成为研究热点。随着CT设备的更新和扫描方案的优化,辐射剂量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采样间隔时间延长是降低辐射剂量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第三代双源CT的CTP扫描模式下,应用不同的时间采样方式对于采集的图像进行重建,评估不同时间采样方式对于CTP灌注参数计算和辐射剂量的影响,制订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优化扫描方案并且对扫描方案进行推荐。方法:(1)连续收集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接受全脑CTP检查的47例受检者,包括19例AIS患者和28例有AIS相关症状但CT或CTP检查未见病灶者。根据时间-密度曲线(time attenuation curve,TAC)设定4种时间采样方式:采样间隔1.5s(第1组,即标准对照组)、采样间隔3 s(第2组)、首尾采样间隔3 s而中间采样间隔1.5 s(第3组)、动静脉顶点间采样间隔1.5 s其余间隔3 s(第4组)。分别对不同时间采样方式进行图像重建,定量测量所有患者的灌注参数,并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及辐射剂量统计。(2)受检者情况同前,实验中分别记录所有受检者的4种时间采样方式的时间点,包括TAC曲线上升及下降分界点及动静脉TAC曲线顶点。根据以上4组时间采样方式统计结果,依据结果最好的组设立2种推荐方案并分别与标准对照组进行灌注参数及辐射剂量的比较。结果:(1)AIS组及无AIS组每例患者缺血区域和同一部位对侧脑实质共放置10个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分别获得灌注参数数据点总数为190和280。AIS组与无AIS组的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和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组间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AIS患者还是无AIS患者中,第3组的灌注参数与第1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显示AIS患者和无AIS患者的第3组与第1组之间BF、BV和MTT的一致性较好,且与第1组即标准对照组相比,第3组的主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且辐射剂量较低。(2)以第3组扫描方案为基础,设立2种推荐扫描方案并且进行验证,AIS患者组和无AIS者组的2种推荐方案所得灌注参数均与标准对照组相关性较好(P均0.01),且辐射剂量均有减低。结论:本研究采用的“扫描首尾间隔3 s、中间间隔1.5 s”的方案与标准扫描方式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有望成为适用临床需求的全脑CTP扫描方案。并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上升和下降分界点可以实现对患者的个性化扫描,更好地降低辐射剂量。
【学位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43.3;R816.1
【部分图文】:

示意图,采样时间,时间采样间隔,示意图


7组 TAC 采样时间点示意图。(A)第 1 组(标准对照组),1B)第 2 组,3s 时间采样间隔;(C)第 3 组,以动脉 TAC 的为界点,扫描前期和后期时间采样间隔 3s,中间时间采样间隔动、静脉 TAC 顶点间时间采样间隔 1.5s,动脉 TAC 前及静间隔 3s(黄色曲线为动脉 TAC,绿色曲线为静脉 TAC)。像质量评估有受检者分为未患病者组及患病者组,分别进行客观图像质评估。

层面,圆形,颅脑CT,时间采样


选取半卵圆中心层面、基底节层面及颅底层面 3 个具有代表性的层面进行测量(图1.3A-C)。圆形 ROI 放置于脑实质(灰质或白质)中,ROI 面积为 0.26~0.30 cm2,分别对称测量左侧和右侧脑实质,测量时避开脑实质边缘、脑沟、脑室及血管,各时间采样方式组的 ROI 放置于相同位置,获得灌注伪彩图如图 1.4 所示。颅脑CTP 检查确定 AIS 表现者为 AIS 者组,本组测量时将圆形 ROI 放置于缺血区域,ROI 面积同无 AIS 者组,为 0.26~0.30 cm2,并以对称的方式于对侧脑实质放置相同 ROI(图 1.3D)

扫描方案,采样方式,信息


9.4 无 AIS 者组各 CTP 扫描方案组灌注伪彩图的比较。(A-C)第 1 组,( 组,(G-I)第 3 组,(J-L)第 4 组;A, D, G, J 为 BF;B, E, H, K 为 BV;为 MTT。不同时间采样方式重建所得的灌注伪彩图包含信息不同,第 1 组最为接近,第 4 组损失信息最多,第 2 组居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法良国;B.Liu;J.A.Hirsch;X.H.Li;R.M.Sheridan;M.M.Rehani;H.Zheng;;X线透视引导下介入治疗的辐射剂量监测:对病人辐射暴露的影响[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9年03期

2 朱波;;CT检查中的辐射剂量分析及其防护对策[J];健康之路;2017年07期

3 季天也;;北京三甲医院取消胸透?核医疗你该知道的那些事儿[J];环境与生活;2017年08期

4 赵欣;;小儿胸部DR摄影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关系研究[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7年06期

5 罗天琼;谭金玉;莫本田;赵明坤;王普昶;龙忠富;;多花木蓝辐射的敏感性和适宜辐射剂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6期

6 王海丹;;英国发布近5年的医疗辐射剂量报告[J];国外核新闻;2008年01期

7 郑树卿,张骏,席仁刚,唐维进,王刚,白燕,向建斯;CT检查的辐射剂量及其对策[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3年05期

8 罗达玲;李冕丰;张纯祥;张佛运;潘纯华;;DPA/CBr_4感光材料的辐射响应[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3期

9 孟文斌;;彼得拉罗那洞内天然辐射剂量[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87年01期

10 吕原;;用于测量癌症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的传感器[J];国外核新闻;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军娜;;两种辐射剂量估算方法在评估成人胸部CT扫描辐射剂量中的应用价值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9年

2 胡庆华;梁奕;吴佐林;杜柏林;;浅析X线辐射剂量的控制[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来守永;;低辐射剂量摄影放在脑海中的第一位[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沈晓勇;;X线摄影照射野外辐射剂量的相关性研究[A];2012年浙江省放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袁建华;;降低辐射剂量任重道不远[A];2013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刘吉福;孙璐;;基于医院辐射剂量安全的防护研究[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7 郑晖;;数字影像质量与如何控制受检者辐射剂量的思考[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郁鹏;付光新;王雷;燕树林;尉可道;刘澜涛;王建超;程玉玺;;介入诊疗中第一术者可控参数对其辐射剂量影响的测定与评价[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路春兰;;介入放射学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治疗中的辐射剂量调查[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廖大富;;放射介入性检查工作人员之辐射剂量评估[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梦然;辐射剂量每小时530Sv?![N];科技日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白宇;核电厂辐射剂量远低于国家限值[N];中国电力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赵家新 通讯员 彭健 沈益;监测辐射剂量,把放射源管在“眼皮底下”[N];人民公安报;2014年

4 记者 卞晨光;儿童用CT扫描辐射剂量可能过高[N];科技日报;2010年

5 马艳红;更快 更清晰 更安全[N];中国医药报;2008年

6 人民医院 綦维维 华东医院 王鸣鹏 江苏省人民医院 刘伟;优化扫描方案 合理控制辐射[N];中国医药报;2010年

7 记者 张昊;不同人群CT检查辐射剂量得以明确[N];健康报;2012年

8 中日医院放射科 孙宏亮 王武;反复做CT如何实现低辐射[N];健康报;2015年

9 记者 汤江峰;CT滥用:癌魔悄悄逼近[N];大众卫生报;2009年

1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研究员 罗照春;避免滥用CT 减少患癌几率[N];保健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艾昕;低剂量非相干X光鬼成像[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9年

2 沈莉;降低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

3 刘洋;基于可视中国人体素数据的内辐射剂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姚青山;非人类物种辐射剂量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年

5 赵海敏;~(99)Tc-MDP SPECT/CT扫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及所致辐射剂量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6 史英红;256层螺旋CT对左心房肺静脉解剖及成像质量辐射剂量的评价[D];山东大学;2015年

7 孙文娟;基于数字人体的程式化模型和曲面模型构建及外辐射剂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吕威;人体体型对光子和质子照射中辐射防护剂量评估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9 贾彩凤;药用植物金荞麦辐射诱变的早期选择及分子标记鉴定[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10 易艳玲;临床核医学诊疗中的辐射剂量与防护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乌云其其格;第三代双源CT低辐射剂量仿真结肠镜成像早期筛查结直肠占位的临床研究[D];内蒙古医科大学;2019年

2 李慧瑶;第三代双源CT全脑灌注成像优化扫描方案及相关推荐方案的可行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3 李梦婷;CFETR负离子源中性束注入系统验证样机辐射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4 莫欣鑫;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在肝硬化患者低辐射剂量CTPV中的应用[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5 张静;降低CCTA检查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6 赵丽;根据腰围调节管电流探究腰椎CT扫描中图像质量和敏感器官辐射剂量[D];吉林大学;2019年

7 韩智伊;火星土壤中银河宇宙射线辐射剂量的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8 刘红文;基于功能核酸的铅和氡辐射剂量检测新方法研究[D];南华大学;2018年

9 王国树;非线性融合技术对头颈部CTA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10 李艳茹;电生理检查患者性腺辐射剂量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27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27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c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