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加重慢性低灌注后脑白质损伤及认知功能障碍

发布时间:2020-10-01 17:27
   第一部分LDLR基因敲除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脑白质改变目的探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基因敲除高胆固醇血症大鼠与野生型大鼠脑白质的组织学差异。方法选取LDLR-/-大鼠(30只)及LDLR+/+大鼠(28只),在15周,18周,26周龄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大鼠的血清胆固醇水平,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脑胼胝体区域轴索结构,通过蛋白印迹法对脑胼胝体区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protein,MBP)进行定量分析。另外,在大鼠26周龄时,通过快蓝染色法染髓鞘,免疫荧光染色法进一步检测脑白质区MBP表达水平及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与LDLR+/+大鼠相比,LDLR-/-大鼠血浆胆固醇浓度明显升高,26周时可高达3.3倍。电镜结果显示LDLR-/-大鼠自15周出现轴索损伤,且随时间进展轴索损伤逐渐加重。蛋白印迹显示26周LDLR-/-大鼠的肼胝体区域MB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同时快蓝染色结果显示LDLR-/-大鼠胼胝体区神经纤维出现疏松、弥散性空泡形成及有髓神经纤维的缺失(2.23±0.71)显著高于LDLR+/+大鼠(0.43±0.55),并且LDLR-/-大鼠少突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大量激活。结论本研究发现LDLR-/-大鼠出现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在成年早期的脑白质区域即存在轴索损伤、髓鞘脱失、少突胶质细胞减少,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异常激活。第二部分高胆固醇血症加重慢性低灌注后脑白质损伤及认知功能障碍目的脑白质病变患者的血管病理学和高胆固醇血症病理学常常共存。本文探究慢性脑低灌注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相互作用对大鼠脑白质损害和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通过敲除大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来模拟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并通过在双侧颈总动脉上放置酪蛋白制作的缩窄器来模拟脑慢性低灌注模型(GCAS)。将实验大鼠分为 LDLR+/+(+/+)(n=28)、LDLR-/-大鼠(-/-)(n=30)、LDLR+/+大鼠 GCAS(+/+GCAS)(n=30)、LDLR-/-大鼠 GCAS(-/-GCAS)(n=30)4组。利用超高分辨率激光多普勒血流仪(MoorLDI2-IR)记录脑血流(CBF),用7 T小动物磁共振(MRI)扫描仪测量脑血流信号、颅内梗塞灶及脑白质解剖连通性。其余还包括Western blot、Morris水迷宫实验和组织学评价包括免疫荧光染色、透射电镜(EM)。结果假手术组1~12周脑血流基本无变化,但至12周时LDLR-/-组、LDLR+/+GCAS 组及 LDLR-/-GCAS 组脑血流分别下降至 34.3±8.4%、22.9± 12.6%、7.4±5.3%。与LDLR+/+组相比,LDLR-/-组肼胝体区神经纤维束的连接性受损。在LDLR +/+ GCAS组及LDLR-/-GCAS组中,胼胝体区神经纤维不仅连通性受损,且神经纤维束的数量明显减少,而且这种现象在LDLR-/-GCAS组中协同加剧(P = 0.037)。与 LDLR+/+组相比,LDLR-/-组及 LDLR+/+GCAS 组脑白质的瓦解在神经炎症方面以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为主要特征,其次有胼壿体区髓鞘的稀疏及轴索的脱失等,这种损伤在复合损伤组(LDLR-/-GCAS)更加严重。此外,相对 LDLR-/-组及 LDLR+/+ GCAS 组,LDLR-/-GCAS组空间记忆能力受损明显加重。结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可能会加重脑慢性低灌注,进而进一步加重大鼠的脑白质损伤及认知功能障碍。
【学位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589.2;R742;R749.1
【文章目录】: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部分 LDLR基因敲除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脑白质改变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高胆固醇血症加重慢性低灌注后脑白质损伤及认知功能障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少莹;袁志燕;吴晓华;肖玲;;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8年10期

2 齐俊冶;宋燕燕;周卓妍;蔡岳鞠;陈美苑;肖旭文;王兰秀;;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白质损伤3日龄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5年05期

3 刘燕;姜红;王倩;;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mRNA与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的相关性[J];临床儿科杂志;2016年01期

4 周雄飞;万志婷;郑君;;早产儿早期脑白质损伤与母亲孕期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年17期

5 孙金峤;周文浩;崔曙东;邵肖梅;杨毅;;三日龄新生大鼠缺血性脑白质损伤模型的实验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年04期

6 范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脑性瘫痪发生率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年17期

7 祁英;王晓明;;磁敏感加权成像探测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年01期

8 杨甲平;张媛;闫雪;;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的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年23期

9 王娟;张微微;魏微;;脑白质损伤与慢性缺血的相关性[J];中国卒中杂志;2010年02期

10 李亚红;袁天明;丁吉丽;;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与宫内感染及白细胞介素-6相关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静;刘之荣;;酸敏感离子通道1a在慢性脑白质损伤模型中作用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痴呆与认知障碍学术研讨会及高级讲授班论文汇编[C];2015年

2 周伟;荣箫;陶莉;卢伟能;;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白质损伤新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3 唐成和;常晓;曹银利;尚云;石计朋;张玉;孟伟玲;;脑白质损伤新生大鼠VEGF及iNOS表达变化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4 胡勇;邵肖梅;朱列伟;;未成熟大鼠脑白质损伤中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别嘌呤醇的影响[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5 刘振寰;郑小红;赵勇;钱旭光;易运莲;罗丽芳;李诺;;应用B超动态观察头针对婴儿脑瘫脑白质损伤的修复作用[A];第十九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5年

6 蔡淑英;刘振寰;;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国内外研究现况与进展[A];第二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6年

7 赵曼丽;杜怡峰;;血压相关脑白质损伤的磁共振弥散张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5年

8 王玉梅;刘晓晨;李四保;赵会茹;;宫内感染致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9 王静;;ASlC1a在缺血性脑白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5年

10 俞惠民;;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研究进展[A];2005年浙江省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后显华;CD73在慢性低灌注脑白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炎性调控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张全全;小鼠低灌注脑白质损伤模型的建立及低灌注不同时期脑白质损伤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王伟燕;MicroRNA-200b在宫内感染致脑白质损伤中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4 修芸;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大脑白质损伤及其机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5 刘燕;宫内炎症致脑白质损伤新生大鼠的脑组织EPO及EPOR mRNA的表达及rhEPO的治疗作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6 蔡淑英;通督醒神针刺法治疗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7 袁天明;宫内感染/炎症后未成熟脑星形细胞胶质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沈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宫内感染致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朱丽华;Rh-EPO干预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模型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彭洁;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及预后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娜娜;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加重慢性低灌注后脑白质损伤及认知功能障碍[D];南京大学;2018年

2 陈玉珊;去铁敏对缺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的保护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6年

3 孙治坤;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白质损伤及尼美舒利治疗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4 陈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脑白质损伤及其相关机制[D];山东大学;2013年

5 芮波;人脑白质损伤分割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6 姜中惠;促红细胞生成素对2日龄未成熟大鼠缺血性脑白质损伤后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7 王静;ASIC1a在缺血性脑白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8 刘帅;褪黑素对缺氧缺血所致的新生大鼠未成熟脑白质损伤的干预作用[D];郑州大学;2015年

9 殷晓航;氙气对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CLIC4表达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6年

10 黄冬;阿司匹林通过EphA4通路保护缺血性脑白质损伤的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31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31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f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