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以神经肌肉接头传导障碍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炎性疾病。大约85%的MG患者伴有针对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 R)的自身抗体。T细胞、B细胞和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免疫炎性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5是新发现的IL-12家族成员,通过抑制辅助性T细胞分化及炎症因子的释放,下调炎症反应。IL-35在MG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血清水平、细胞水平、分子蛋白水平探索IL-35在MG中的作用。方法:第一部分:入组急性期MG患者41例,3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采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应用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Myasthenia Gravis Foundation of America,MGFA)的分期标准明确治疗后临床状态,并应用MG定量评分(Quantitative MG score,QMG)量表和MG日常生活(MG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MG-ADL)量表评分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MG患者外周血IL-35的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MG患者T、B细胞亚群的变化;对其中24例治疗后轻微症状(Mimal Manifestation,MM)-3期的MG患者,通过ELISA和流式细胞仪的方法比较治疗前后MG患者外周血IL-35的表达水平及T、B细胞亚群的变化,从而明确IL-35在MG中表达情况及哪些T、B细胞亚群的失衡参与了MG的病情发展及转归。第二部分:对入组的41例MG患者及35名HC,流式细胞仪分析分泌IL-35的T、B细胞的比例,并比较MG不同亚型间分泌IL-35的T、B细胞的比例情况。随机选取8例未经治疗的MG患者及8名年龄性别匹配的HC,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4+T细胞,给予MG组IL-35干预,通过PCR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是否可正反馈作用于分泌IL-35的T细胞。第三部分:对入组的MG患者中随机选出6例未经治疗的MG患者,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4+T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未干预组,促进Th17细胞分化组,促分化+IL-35干预组,通过PCR及流式细胞仪的方法观察IL-35对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明确IL-35在MG中作用的信号通路,从而明确MG患者中IL-35对Th17细胞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结果第一部分:1.未经治疗的MG患者外周血中IL-35的水平(1.94±1.78ng/m L)低于HC(4.53±3.35ng/m L)(p=0.040);其中全身型MG(Generalized MG,GMG)患者外周血IL-35的水平(1.04±1.15ng/m L)低于眼肌型MG(Ocular MG,OMG)(2.75±2.38ng/m L)(p=0.002);合并胸腺瘤的MG患者(0.61±0.41ng/m L)低于未合并者(2.11±2.01ng/m L)(p=0.023)。2.24例治疗后MM-3期的MG患者外周血IL-35水平(5.17±2.71ng/m L)较治疗前升高(1.19±1.09ng/m L)(p0.001)。3.未经治疗的MG患者CD19+IL-10+B细胞的比例低于HC(p=0.008);24例治疗后MM-3期的MG患者CD19+IL-10+B细胞的比例较治疗前升高(p0.001)。4.未经治疗的MG患者CD4+CD25+T的比例低于HC(p0.001);未经治疗的MG患者Th1和Th17细胞的比例高于HC(p=0.039;p0.001);24例治疗后MM-3期的MG患者CD4+CD25+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升高(p=0.013),而Th17细胞比例较治疗前降低(p=0.006)。5.MG患者血清IL-35水平与临床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MG患者血清IL-35水平与QMG及MG-ADL评分成负相关(r=0.002,p=-0.465;r=-0.361,p=0.020)。IL-35水平与Th17细胞比例成负相关(r=-0.335,p=0.031),与CD19+IL-10+B细胞比例成正相关(r=0.372,p=0.017)。6.MG患者血清IL-17的水平(77.28±27.1 pg/m L)高于HC(42.57±13.49 pg/m L)(p0.001),且GMG患者血清IL-17水平(90.51±25.7 pg/m L)高于OMG患者(58.61±16.10 pg/m L)(p0.001),合并胸腺瘤者(100.48±22.54 pg/m L)高于未合并者(71.66±25.33 pg/m L)(p=0.005),治疗后MM-3期的MG患者血清IL-17的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02)。且MG患者血清IL-35与IL-17成明显的负相关(r=-0.514,p=0.001)。第二部分:1.未经治疗的MG患者中CD4+CD25+IL-35+的细胞比例低于HC(p0.001);且GMG低于OMG(p=0.003);合并胸腺瘤的比例低于未合并者(p=0.001);治疗后MM-3期者比例较治疗前升高(p0.001)。2.未经治疗的MG患者中CD19+IL-35+的细胞比例低于HC(p0.001)。其中GMG患者中CD19+IL-35+的细胞百分比低于OMG(p=0.001);合并胸腺瘤的比例低于未合并者(p=0.008);且治疗后MM-3期MG患者较治疗前升高(p=0.001)。3.IL-35干预后MG中EBI3和P35 m RNA的表达水平比未干预组及HC组高(p0.001,p0.001,p0.001,p0.001)。IL-35干预后MG中CD4+CD25+IL-35+T细胞的百分比较未干预组及HC组升高(p0.001,p=0.004)。第三部分:1.促分化组IL-17A及RORγt m RNA表达水平高于未干预组及IL-35干预组(p0.001,p=0.004,p0.001,p0.001)。IL-35干预组与未干预组之间的IL-17A及RORγt m 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96,p=0.392)。2.促分化组CD4+IL-17A+T细胞的百分比高于未干预组及IL-35干预组(p0.001,p=0.001)。IL-35干预组与未干预组之间的CD4+IL-17A+T细胞的百分比之间无明显差异(p=0.284)。3.在MG中IL-35可能通过激活STAT1的信号通路来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结论1.T、B细胞亚群的失衡在MG的病情发展及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T细胞亚群。IL-35可能在MG的病情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IL-35急性期的降低可能与Treg和Breg细胞比例的降低有关。MG中IL-35可能通过调控Th17细胞来发挥免疫抑制作用。2.MG急性期分泌IL-35的T、B细胞的变化与细胞因子IL-35的变化一致,提示分泌IL-35的T、B细胞的失衡参与了MG病情的发展变化。IL-35可以通过正反馈作用于CD4+T细胞从而进一步促进IL-35的释放而发挥免疫抑制功能。3.MG患者中IL-35可以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此过程可能是通过激活STAT1的信号通路实现的。
【学位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46.1
【文章目录】: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Ⅹ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外周血IL-35水平与MG不同疾病状态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MG患者及HCs人口学、特征分析
1.2.2 未经治疗的MG患者外周血IL-35的水平与HC的比较
1.2.3 治疗后MG患者外周血IL-35的水平与治疗前的比较
1.2.4 未经治疗的MG患者B细胞亚型与HC的比较
1.2.5 治疗前后MG患者B细胞亚型的变化
1.2.6 未经治疗MG患者T细胞亚型与HC的比较
1.2.7 治疗前后MG患者T细胞亚型的变化
1.2.8 MG患者血清IL-35与临床资料及T、B细胞亚型的相关性
1.2.9 MG患者血清IL-35与IL-17的相关性
1.3 讨论
1.4 小结
二、T、B细胞IL-35表达水平与MG不同疾病状态的相关性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未经治疗的MG患者与HC分泌IL-35的T细胞的比较
2.2.2 治疗前后MG患者分泌IL-35的T细胞的比较
2.2.3 未经治疗的MG患者与HC分泌IL-35的B细胞的比较
2.2.4 治疗前后MG患者分泌IL-35的B细胞的比较
2.2.5IL-35能正反馈作用于T细胞进一步分泌IL-35
2.3 讨论
2.4 小结
三、IL-35对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1.3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三组间IL-17AmRNA的表达情况
3.2.2 三组间Th17细胞的比例情况
3.2.3 Westernblot实验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白细胞介素12家族细胞因子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红;;规范化护理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年36期
2 刘春英;;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护理中实施安全护理的临床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年15期
3 李俞柔;;第三届中国重症肌无力大会在北京举办 “让国家政策与社会爱心伸出更多援手”[J];台声;2018年13期
4 陈玫;冯枚;杨赛;;84例重症肌无力患儿临床分析与随访[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8年04期
5 樊瑞红;高帅;董红彦;;针药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验案举隅[J];天津中医药;2018年09期
6 刘颖;向承发;;儿童桥本氏甲状腺炎伴重症肌无力17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药与临床;2018年04期
7 余景全;;电视胸腔镜与经胸骨胸腺切除治疗不伴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比较[J];中国农村卫生;2016年24期
8 ;眼睑下垂了?警惕重症肌无力[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7年04期
9 刘焕太;;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经他克莫司治疗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06期
10 吴毅;Westerberg E;Molin CJ;Lindblad I;;运动与重症肌无力[J];中国康复;201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立敏;白细胞介素-35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作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8年
2 刘儒涛;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的潜在治疗靶点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3 王静;重肌灵片抗重症肌无力作用机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都爱莲;重症肌无力患者骨骼肌中减少的P25蛋白的分布和序列鉴定[D];复旦大学;2005年
5 李秀华;全血灌流免疫吸附法治疗被动转移型重症肌无力动物模型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6 管宇宙;重症肌无力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子-308等位基因多态性及体内外分泌活性的异常[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7 黄煜敏;重症肌无力免疫学发病机理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年
8 张星虎;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9 矫毓娟;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同型与激素疗效关系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10 刘银红;重症肌无力的电生理学检查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恒;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血浆置换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2 雷国华;108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及文献复习[D];西安医学院;2018年
3 夏巧巧;17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4 韦作静;重症肌无力患者伴或不伴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5 梁大业;血浆外泌体源性miR-1273f作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诊断标志物的初步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6 张芷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诱导小鼠重症肌无力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D];延边大学;2018年
7 张宇;负性协同刺激分子PD-1及其配体PD-L1在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吉林大学;2018年
8 陈梁;免疫营养剂对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术后并发症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8年
9 苑英奎;益气补肾方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观察[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年
10 邢雪连;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
2839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