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大动脉闭塞性卒中血管再通后持续低灌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0 22:28
   背景及时有效地再通血管以逆转脑组织低灌注,挽救濒死的缺血半暗带区,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急性期治疗的关键。然而,临床与基础研究显示,血管的成功再通并不总能带来组织的理想血流灌注恢复,可能是临床中血管再通后患者仍然面临严重残疾甚至死亡的原因。而目前,关于真实世界中血管再通后持续低灌注的发生率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尚不清楚。材料与方法基于单中心卒中登记数据库开展一项回顾性研究。筛选出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接受支架辅助取栓治疗且血管成功再通的病例。所有患者取栓前与术后24h接受包括灌注序列在内的多模式磁共振检查,灌注序列中Tmax6sec区域认为低灌注。“持续低灌注”定义为术后24h低灌注区占基线比例大于10%,而大于50%为“严重持续低灌注”。探索持续低灌注的发生率,分别比较持续低灌注或严重持续低灌注与各自对照组在临床预后,以及年龄、性别、既往史,实验室检查、血压、病情严重程度、开通时间等相关因素的差异。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别探索持续低灌注与严重持续低灌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有78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并纳入最终分析。平均年龄69.5±11.8岁,65.4%为男性,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位数为14分(四分位间距9-19分),基线收缩压为152.4±20.4mm Hg,发病至首次血管再通时间是340min(四分位间距285-436min),血管完全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评分(m TICI)3分]与接近完全再通(m TICI 2b分)比例分别为55.1%与44.9%。在这78例患者中,42.3%存在持续低灌注,而严重持续低灌注患者占17.9%。相比于对照组,持续低灌注组3个月预后良好(改良Rankin评分0-2分)率更低(36.4%vs.62.2%,p=0.038)而颅内出血转化率更高(24.2%vs.6.7%,p=0.04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基线NIHSS评分之后,持续低灌注(OR=0.30,95%CI 0.10-0.84,p=0.022)与严重持续低灌注(OR=0.21,95%CI 0.05-0.83,p=0.026)均与临床预后相关,而持续低灌注也是出血转化的预测因子(OR=4.46,95%CI 1.05-18.94,p=0.043)。在危险因素方面,相比于各自对照组,持续低灌注(159.5±22.5mm Hg vs.147.3±17.1mm Hg,p=0.008)与严重持续低灌注患者(164.5±21.0mm Hg vs.149.8±19.4mm Hg,p=0.013)血管开通前收缩压均更高,而严重持续低灌注患者中m TICI评分为2b的比例更高(71.4%vs.39.1%,p=0.038)。在平衡了其他混杂因素后,收缩压水平是持续低灌注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后OR=1.03,95%CI:1.00-1.06,p=0.030),而同时收缩压(调整后OR=1.05,95%CI:1.01-1.09,p=0.028)与m TICI评分(调整后OR=4.35,95%CI:1.06-17.88,p=0.042)与严重持续低灌注显著相关。结论大动脉闭塞性卒中血管再通后部分患者24h存在持续低灌注。持续的低灌注与不良预后相关,而再通前收缩压以及血管再通程度可能是持续低灌注独立的危险因素。
【学位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43.3
【部分图文】:

流程图,病例,流程图,患者


疗时间窗而未行多模式影像检查,5例(10.9%)患者因病情危重,考虑短期内死亡风险高而直接行血管内治疗,2例(4.3%)患者不能耐受磁共振检查,7例(15.2%)患者原因不明。最终78例患者进入最后的分析。病例筛选流程图见图1。图1 病例筛选流程图2. 基线资料在入组的78例患者中,平均年龄69.5±11.8岁,65.4%为男性。既往病史中,既往高血压史占73.1%,既往糖尿病占24.4%,合并房颤病史患者为48.7%。实验室检查中,空腹血糖平均值为6.7±2.4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6.3±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建楠;;低灌注性分水岭脑梗死32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年27期

2 冯玉花;;急性低灌注性脑梗死16例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6年07期

3 陈蓉;王埮;蔡美华;赵振强;容琼文;张填;陈志斌;;低灌注性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83例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13期

4 王有芳;林静军;许力文;;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低灌注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32期

5 张艳丽;全英爱;;低灌注与分水岭脑梗死1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36期

6 赵艳;杨鸿雁;刘兴德;;低灌注处理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年02期

7 石巍;;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并发低灌注性分水岭脑梗死21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5年05期

8 莫大鹏,凌锋,李萌,卢小健,张智萍;大鼠脑局灶性低灌注模型的建立[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07期

9 刘宏;邢安凤;刘国贞;李良;;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在慢性脑血流低灌注大鼠皮层和海马的改变[J];解剖学报;2009年02期

10 魏微;徐琴;黄勇华;;慢性低灌注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和淀粉样物质的表达[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恺;大动脉闭塞性卒中血管再通后持续低灌注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9年

2 陈余雪;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在低灌注白质损伤与功能重建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3 宋振全;慢性低灌注压下脑微循环动态变化、VEGF表达及BBB通秀性改变[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4 梁伟华;脑慢性低灌注对白质功能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5 刘丽;慢性低灌注脑缺血损伤中GABA_B受体激动剂通过调节自噬介导的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6 段炜;腺苷A_(2A)受体基因敲除对慢性低灌注白质损伤的影响及其与炎性效应调控的关系[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7 魏微;慢性低灌注大鼠神经血管单元与淀粉样物质的关系及丁苯酞的神经保护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8 张全全;小鼠低灌注脑白质损伤模型的建立及低灌注不同时期脑白质损伤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马德东;肺癌低灌注与乏氧的检测、干预及机制探讨[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后显华;CD73在慢性低灌注脑白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炎性调控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扬;川芎嗪对慢性低灌注脑损伤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年

2 吴旭峰;可穿戴血氧芯片的低灌注算法研究与硬件加速电路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3 宋文珺;鸡尾酒疗法修复癫痫病人脑部低灌注灶的临床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唐慧;雌激素降低慢性低灌注后血管-神经元损伤及其机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5 张聪;通塞脉片对慢性低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金磊;TLR3在持续低灌注小鼠肝脏热缺血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7 朱睿明;脑血流低灌注所致脑白质损伤在帕金森病认知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8 张洁;Egb761对脑慢性低灌注老龄大鼠海马α、β-分泌酶影响的实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孟艳莉;粥样硬化性低灌注脑卒中的临床与影像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姜莉;腺苷A2A受体介导的效应对小鼠慢性低灌注白质损伤的影响和精神运动行为的调控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49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49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c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