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缺血与椎动脉优势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3 20:37
目的:临床工作中发现人群中椎动脉血管存在异常现象,即双侧内径存在不对称现象,当差异明显(双侧椎动脉内径差异大于等于0.3mm)时称为椎动脉优势现象。本研究将探讨后循环缺血的发生与这种椎动脉的异常现象-椎动脉优势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期间住院的年龄≥45岁的病例500例,去除不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例,剩余325例。根据诊断结果分为后循环缺血(PCI)组73例(包括后循环梗死及TIA)和无后循环缺血组252例,两组都有颈部血管超声的检查结果,并统计两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椎动脉优势现象的一般资料。结果:经过统计分析两组之间的一般资料后,发现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椎动脉优势现象在两组之间分布分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性别、饮酒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分布情况P0.05,无统计学意义;把单因素分析结果里有统计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稳定的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示: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年龄及椎动脉优势现象的OR值(优势比)1,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这些因素与后循环缺血存在正相关性,其中椎动脉优势现象的OR值(优势比)=2.304,说明存在椎动脉优势的人群发生后循环缺血现象是无椎动脉优势人群的2.304倍。结论:椎动脉优势现象与后循环缺血有一定正相关性。
【学位单位】:西安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43.3
【部分图文】:
正常
易于形成血栓,发生椎动脉优势侧的梗死。2.2 椎动脉优势定义根据尸体解剖、影像学研究发现, 左侧椎动脉管径通常大于右侧[15]。椎动脉管径变化较大,通常称管径明显较大的一侧椎动脉为优势椎动脉,或当两侧椎动脉直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时,但和基底动脉之间连接更加直接的一侧椎动脉,也称之为优势侧椎动脉。大约 11.9%-26.7%的人有椎动脉优势存在。而在所有椎动脉优势人群中,左侧椎动脉优势人数占到大约一半[16]。 其余右侧椎动脉优势和非椎动脉优势各占一半。还研究表明,约有 74%以上的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椎动脉不对称现象,并有超过 15%的人群出现一侧椎动脉严重狭窄甚至完全闭塞的情况,并且在存在椎动脉优势的人群中,左侧椎动脉优势发生率约为右侧椎动脉优势的 2 倍[17]。
易于形成血栓,发生椎动脉优势侧的梗死。2.2 椎动脉优势定义根据尸体解剖、影像学研究发现, 左侧椎动脉管径通常大于右侧[15]。椎动脉管径变化较大,通常称管径明显较大的一侧椎动脉为优势椎动脉,或当两侧椎动脉直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时,但和基底动脉之间连接更加直接的一侧椎动脉,也称之为优势侧椎动脉。大约 11.9%-26.7%的人有椎动脉优势存在。而在所有椎动脉优势人群中,左侧椎动脉优势人数占到大约一半[16]。 其余右侧椎动脉优势和非椎动脉优势各占一半。还研究表明,约有 74%以上的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椎动脉不对称现象,并有超过 15%的人群出现一侧椎动脉严重狭窄甚至完全闭塞的情况,并且在存在椎动脉优势的人群中,左侧椎动脉优势发生率约为右侧椎动脉优势的 2 倍[17]。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3514
【学位单位】:西安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43.3
【部分图文】:
正常
易于形成血栓,发生椎动脉优势侧的梗死。2.2 椎动脉优势定义根据尸体解剖、影像学研究发现, 左侧椎动脉管径通常大于右侧[15]。椎动脉管径变化较大,通常称管径明显较大的一侧椎动脉为优势椎动脉,或当两侧椎动脉直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时,但和基底动脉之间连接更加直接的一侧椎动脉,也称之为优势侧椎动脉。大约 11.9%-26.7%的人有椎动脉优势存在。而在所有椎动脉优势人群中,左侧椎动脉优势人数占到大约一半[16]。 其余右侧椎动脉优势和非椎动脉优势各占一半。还研究表明,约有 74%以上的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椎动脉不对称现象,并有超过 15%的人群出现一侧椎动脉严重狭窄甚至完全闭塞的情况,并且在存在椎动脉优势的人群中,左侧椎动脉优势发生率约为右侧椎动脉优势的 2 倍[17]。
易于形成血栓,发生椎动脉优势侧的梗死。2.2 椎动脉优势定义根据尸体解剖、影像学研究发现, 左侧椎动脉管径通常大于右侧[15]。椎动脉管径变化较大,通常称管径明显较大的一侧椎动脉为优势椎动脉,或当两侧椎动脉直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时,但和基底动脉之间连接更加直接的一侧椎动脉,也称之为优势侧椎动脉。大约 11.9%-26.7%的人有椎动脉优势存在。而在所有椎动脉优势人群中,左侧椎动脉优势人数占到大约一半[16]。 其余右侧椎动脉优势和非椎动脉优势各占一半。还研究表明,约有 74%以上的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椎动脉不对称现象,并有超过 15%的人群出现一侧椎动脉严重狭窄甚至完全闭塞的情况,并且在存在椎动脉优势的人群中,左侧椎动脉优势发生率约为右侧椎动脉优势的 2 倍[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文卿;牛国忠;殷聪国;唐波;蒋琳;;椎动脉优势现象与后循环缺血相关性临床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5年11期
2 曹承兰;余年;林兴建;孙丰;;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相关危险因素[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年05期
3 李晓荟;姜树军;;椎-基底动脉形态、血流量与脑干梗死的关系[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05期
4 杨平;朱晓钢;;颅外段椎动脉彩超检测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1年07期
5 侯红玲;闫福岭;;椎动脉优势及其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2010年04期
6 张阳;钱大青;程光华;;椎动脉狭窄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J];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05期
7 陈苏宁;宋烨;陈建忠;张一峰;李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的临床意义[J];上海医学影像;2007年04期
8 王艳炜;何精选;程雄飞;戴冀斌;;椎动脉椎前部的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年05期
9 王拥军;;澄清后循环缺血的临床概念 提高诊疗水平[J];中华内科杂志;2006年09期
10 李焰生;;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年09期
本文编号:2853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5351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