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自噬基因PINK1和WDR45突变诱发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机制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41
【部分图文】:
.1 细胞自噬细胞自噬定义最早由 Christian de Duve 于 1963 年提出:自噬是将胞内输至溶酶体或液泡中降解的过程[7]。自噬的底物包括可溶性因子如蛋白质复合体如核糖体以及细胞器等[8, 9]。从降解物运送至溶酶体的途径来看自巨自噬(macroautophagy),微自噬(microautophagy)和分子伴侣介导的chaperone-mediatedautophagy,CMA)[10,11]。巨自噬是目前研究最多的 种自噬小体将待降解物包裹,与溶酶体融合后完成降解[12]。微自噬是溶酶体陷直接吞噬细胞内物质,并在溶酶体中降解[13]。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是指ERQ 保守序列的可溶性蛋白被分子伴侣 Hsc70 复合体识别后运输至溶酶[14]。本课题研究对象为巨自噬,下文中涉及的自噬均为巨自噬。
1.1.2 自噬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神经元维持胞内稳态依赖于自噬,这可以从大脑通常是原发性溶酶体疾病中受影响最严重的器官中得到证实。因为神经元具有异常大的树突状和轴突细胞质,图 2 哺乳动物细胞自噬过程[6]低能和饥饿诱导可以诱发自噬,具体机制是抑制 mTORC1 和活化 AMPK,其反过来通过 系列磷酸化正向调节 ULK1 复合物,ULK1 复合物随后激活 VSP34 复合物,导致前自噬体结构中的 PI3P 合成,PI3P 通过协助募集 ATG12-ATG5-ATG16L1 复合物来定义自噬体前体的 LC3 脂化位点并维持自噬小体膜的延伸,最后被包裹的底物(例如蛋白质聚集体,感染因子和受损线粒体)与自噬体融合后最终在溶酶体中降解。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定量(label-freequantification,LFQ)也可用于相对和绝对定量[46],因其操作简便和试剂成本较低,近几年得到广泛应用[47]。虽然这些策略都比单纯的蛋白质鉴定更复杂,但定量蛋白质组学对于我们理解疾病状态的生物过程和分子机制的变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六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在我市召开[J];泰州科技;2009年08期
2 徐哲;李佳霄;徐琳娜;贺花;杨鹏;雷初朝;陈宏;黄永震;;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畜禽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国牛业科学;2018年06期
3 常蕾;王琰;;第十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成功召开[J];生命的化学;2019年01期
4 魏东阳;;蛋白质组学及其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16期
5 王彦青;韩菲;;蛋白质组学研究热点及展望[J];中学生物教学;2006年03期
6 周倩;朱宏建;;蛋白组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10期
7 彭昌文;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J];中学生物教学;2003年03期
8 陈龙;蛋白质组学[J];生物学教学;2000年11期
9 黄毅;万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届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论坛会讯[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年22期
10 田瑞军;;蛋白质组学专刊序言[J];生命的化学;201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燕丽;紫花苜蓿盐胁迫下差异蛋白筛选及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倪晓天;基于蛋白质组学的无创及微创样本的大数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3 万慧达;基于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自噬基因PINK1和WDR45突变诱发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4 孙欣;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细胞蛋白质组学分析及DDX3X对复制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5 郭金菊;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花药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及CaSEP5基因的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6 周毛天;通过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细菌病原体蛋白MgtC功能以及宿主对SeV病毒感染的应答[D];武汉大学;2015年
7 张勤;基于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探讨天疱疮发病机制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8 谷丽晓;NAD依赖的去乙酰化酶及SOX10功能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9 霍祎;肿瘤细胞顺铂耐药机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10 苏刚;分泌蛋白及外泌体对肝癌细胞影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Anum Safdar;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宋婷婷;口腔宏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工作流的建立及其在牙周炎研究中的应用[D];河北大学;2019年
3 陈佩茹;HBs转基因小鼠引发肾炎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4 饶希午;基于蛋白质组学的消癌解毒方干预肝癌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5 夏季;应用SILAC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23乙酰泽泻醇B的抗肿瘤机制及核受体Nur77对线粒体活性的影响[D];厦门大学;2017年
6 罗迪;野牛草叶、根对差异光周期的生理应答及其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8年
7 裘乃麒;基于质谱数据的蛋白质水平质量控制工具的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8 李忠晴;橡胶草响应茉莉酸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年
9 韩雪;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线粒体蛋白质组学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10 裴悦;猪伪狂犬病毒感染PK15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65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65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