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2 14:50
   目的假定血清IGF-水平能够对脑梗死及动脉粥样硬化后斑块的稳定性有一定保护作用,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以及不同颈动脉斑块性质患者外周血IGF-1水平的差异性,来验证这一观点。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期间,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院医院住院并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SCI)患者为研究组,共80例。选取于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共40例。ASCI组分别于入院第3 d、14 d采集静脉血5ml,对照组在体检当天采集静脉血5 ml,均为空腹状态下。送至我院内分泌实验室,使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ASCI组和正常对照组入选人员的血清IGF-1水平。入院后给予ASCI组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双侧颈动脉彩超,根据彩超测定的结果将ASCI患者分为斑块稳定组与斑块不稳定组,统计得出稳定斑块组共44例,不稳定斑块组共36例。此外,入院时根据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结果对ASCI组进行分组,分为轻型组(25例)、中型组(40例)、重型组(15例)。对不同分组入选人员血清IGF-1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使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统计不同分组之间血清IGF-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ASCI组患者第3天时的血清IGF-1水平(89.55±11.36)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18.25±10.20),而第14天血清IGF-1比第3天时水平有所升高为(102.30±10.94),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118.25±10.20),各组之间具有差异性(P0.01)2.对ASCI组内所有患者颈动脉彩超测定结果进行整合分析,可得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人数较多,总共44例,颈动脉斑块稳定人数为36例,并对两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可得到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IGF-1水平(81.68±8.47)明显低于颈动脉稳定斑块患者(99.17±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根据NHISS评分将ASCI组分为轻型组25例、中型组40例、重型组15例,分别统计血清IGF-1水平,得出结果为轻、中、重型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其中,重型组低于中型组,中型组低于重型组。结论1.患者血清中高水平的IGF-1可能对缺血后的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临床上可能会为脑梗死的治疗提供新的靶向点;2.该研究证实了血清IGF-1水平与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3.血清IGF-1水平能一定程度上反应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学位单位】:蚌埠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43.3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处理
结果
    1.ASCI组与对照组IGF-1水平比较
    2.不同颈动脉斑块性质患者血清IGF-1水平检测与比较
    3.ASCI组中不同神经缺损程度患者3d、14d血清IGF-1水平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中英文术语缩略词表
    附录B NHISS表
    附录C 个人简介及读研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附录D 综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姝;;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与中青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2 梁文;;颈动脉内膜中层超声厚度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28期

3 吴先杰;王永霞;;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研究现状及思路[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年07期



本文编号:2867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67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b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