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延髓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08 13:30
   目的:对比分析延髓内侧梗死(MMI)和延髓外侧梗死(LMI)的疾病特征,研究影响梗死部位横断面分布的因素,探讨延髓梗死(MI)严重程度、进展情况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6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MI病例,总结MMI、LMI的危险因素、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发病机制、病情严重程度、进展及预后等疾病特征,寻找各临床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影响梗死部位横断面分布的因素,进一步探讨影响MI严重程度、进展情况及预后的因素。结果:共纳入126例MI患者,其中LMI89例、MMI37例,男女比例分别为3.2:1和3.1:1,平均发病年龄为(54.9±12.7)岁和(59.9±11.8)岁。MI主要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LAA为主要发病机制。LMI多位于延髓中段、下段、中+下段,常见的症状有浅感觉减退90.6%、头晕/眩晕81.1%、共济失调62.3%、饮水呛咳60.4%、Horner征58.5%、恶心/呕吐52.8%、构音障碍47.2%、面瘫41.5%,MMI以延髓上段、上+中段多见,肢体运动障碍92.6%、头晕/眩晕63.0%、构音障碍66.7%、浅感觉减退55.6%、面瘫51.9%、舌麻痹44.4%为常见的症状。头晕/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呃逆通常同时发生,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Horner征常发生于一个病人身上,而头痛与其他症状未发现联系。在MI中,年龄为梗死部位横断面分布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大越易发生MMI,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年龄每增加一个等级,发生MMI的风险增加1.968倍。男性、MMI、有并发症的患者病情相对较重;男性得中重度卒中的风险是女性的4.419倍,MMI中重度卒中的风险是LMI的3.291倍,有并发症的MI患者发生中重度卒中的风险是无并发症患者的2.597倍。MMI病情更易进展,其发生进展性卒中的风险是LMI的4.244倍。MMI、合并高血压、中重度卒中患者的预后相对更差;MMI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是LMI的12.885倍,合并高血压的MI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是没有高血压患者的6.371倍,中重度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是小卒中患者的8.274倍。结论:在MI中男性约为女性3倍,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LAA为主要的发病机制,LMI发病率较MMI高,MMI平均发病年龄较LMI长5岁。LMI最多见于延髓中段,最常见的症状为浅感觉减退;MMI以延髓上段最多见,肢体运动障碍为其最常见的症状。在MI中,年龄为梗死部位横断面分布的影响因素;男性、MMI、有并发症的患者的病情相对较重;MMI患者病情更易进展;MMI、合并高血压、中重度卒中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
【学位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43.3
【部分图文】:

延髓,脊髓后动脉,脊髓前动脉,椎动脉


(anterior spinal artery,ASA)、脊髓后动脉、椎动脉延髓支、小脑后下动脉供血(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延髓下段由上述前三支动脉供血[图1][1]图1 延髓解剖结构及血供上图为延髓上段,由脊髓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PICA)、椎动脉延髓支、脊髓前动脉(ASA)供血;下图为延髓下段,由脊髓后动脉、椎动脉延髓支、脊髓前动脉供血延髓因血供来源丰富,侧枝循环良好,延髓梗死仅占脑干梗死的7%[3]。根据解剖学分布MI有2种基本类型[4]:延髓外侧梗死(lateral medullary infarction, LMI)、延髓内侧梗死(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MMI);少见类型包括: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ilateral 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BMMI)及延髓半侧梗死(hemimedullary infarction,HMI)。延髓内部结构精密,血供来源复杂且变异较多,梗死灶的细小差别可产生截然不同的症状,临床上梗死后典型综合征比较少见,其早期诊断是一个难题。近年来随着头颅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的成熟

延髓,层面,纵轴,病因


图 2 延髓不同纵轴层面解剖图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诊断(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S)将发病机制分为:①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A);②心源性卒中(cardiogenic stroke,CS);③穿支动脉疾病(peisease,PAD);④其他病因(other etiology,OE);⑤病因不确rmined etiology,UE)。[8]标准:①病情严重程度分组:根据病情最重时 NIHSS 评分分为小评分≤4 分)、中重度卒中组(NHSS 评分>4 分);②病情进展情况(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组:发病 7 天内,原有神经或出现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由客观查体证实或家属证实;非满足上述条件;③预后情况分组,根据出院时 mRS 分为:预后良分)、预后不良组(mRS 评分≥3 分)。

椎动脉,症状,机制,病灶


[11]。图3 椎动脉病变致延髓内、外侧梗死机制浅感觉减退为 LMI 最常见的症状,为 90.6%。浅感觉障碍的形式多样,包括交叉型(22.6%)、病灶同侧面部(26.4%)、病灶对侧面部(1.8%)、病灶对侧肢体(18.7%)、病灶对侧偏身型(20.8%),与既往研究类似[12]。有学者认为上肢和下肢的感觉障碍程度常一致,近 30%的患者不均等,下肢较重更为常见[13]。本研究发现在 LMI 中,1 例患者在躯干存在类似于脊髓综合征的感觉平面,1 例患者表现为面部洋葱皮样浅感觉减退。相对于 LMI 而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杨新光;卢洋鹏;高聪;解龙昌;蒲蜀湘;龙友明;何毅华;殷建瑞;;15例延髓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6年08期

2 孙阿萍;刘向一;孙庆利;陈璐;刘晓鲁;樊东升;;延髓梗死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6年05期

3 张晓芳;李常新;吴晓巍;王状状;;延髓内侧梗死的研究进展[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6年03期

4 赵昊;曹树刚;王建;张文婷;王嵘峰;夏明武;徐文安;;延髓半侧梗死二例临床及MRI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年23期

5 贾革;陈秋惠;张海娜;孙亚娟;刘子良;;进展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年14期

6 夏程;曲方;陈会生;;延髓梗死继发Ondine's curse综合征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年01期

7 吴菁;李威;;31例延髓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2年01期



本文编号:28748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748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d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