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旁颈内动脉狭窄在侵袭性垂体瘤与侵袭性脑膜瘤中的鉴别价值
发布时间:2020-11-10 07:06
目的评估鞍旁颈内动脉狭窄在侵袭性垂体瘤与侵袭性脑膜瘤中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确诊的28例侵袭性垂体瘤及15例侵袭性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常见的影像学特征;测量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CTA)图像上被包绕颈内动脉最狭窄处的直径(Dstenosis)、面积(Astenosis),计算狭窄分数(%stenosi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项测量指标的诊断效度。结果侵袭性垂体瘤患者的中位Ki-67为3%(2%~5%),明显高于侵袭性脑膜瘤的1%(1%~2%)(Z=-3.983,P=0.000);两组患者的肿瘤质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RI结果显示,侵袭性垂体瘤直径平均为(39.63±13.15)mm,侵袭性脑膜瘤的(37.09±16.13)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8,P=0.607);两组患者在肿瘤形状(P=0.010)、T1WI(P=0.000)、信号均匀性(=0.000)、强化程度(P=0.000)、与正常垂体分界(P=0.001)、脑膜尾征(P=0.000)及颅骨改变(P=0.001)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stenosis的AUC为0.725,P=0.006,界值为3.45mm,灵敏度为62.50%,特异度为 76.47%;Astenosis 的 AUC 为 0.737,P=0.003,界值为11mm2,灵敏度为 75.0%,特异度为 64.71%;%stenosis的AUC 为 0.711,P=0.013,界值为0.306,灵敏度为43.75%,特异度为97.06%。结论除常见的影像学特征外,鞍旁颈内动脉狭窄可作为侵袭性垂体瘤及侵袭性脑膜瘤的重要鉴别手段,被包绕颈内动脉的Dstenosis、Astenosis及%stenosis3项指标具有一定的诊断效度。
【学位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36.4;R739.45
【部分图文】:
c).病理组织图片,脑膜瘤亚型纤维型(HEX40)??c).?meningioma?in?pathology,?fibrous?type?(HEx40)??图2患者,女,41岁,侵袭性脑膜瘤(WHOI)??Fig2?A?female?41-year-old?patient?with?invasive?meningoma?(WHO?I)??19??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7638
【学位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36.4;R739.45
【部分图文】:
c).病理组织图片,脑膜瘤亚型纤维型(HEX40)??c).?meningioma?in?pathology,?fibrous?type?(HEx40)??图2患者,女,41岁,侵袭性脑膜瘤(WHOI)??Fig2?A?female?41-year-old?patient?with?invasive?meningoma?(WHO?I)??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漆松涛;;颅咽管瘤的现状及展望[J];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17期
2 蔡汉寿;向子云;周洁;詹勇;李恒国;;鞍旁富血液供应实性肿块的MRI诊断[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5年06期
3 殷尚炯;刘洪泉;王洪生;;侵袭性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年04期
4 宋超强;任晓辉;隋大立;林松;张岩;;鞍内鞍上型垂体腺瘤、颅咽管瘤、Rathke囊肿的影像学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3年45期
5 张浩宇;李达;郝淑煜;张俊廷;;侵袭性脑膜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3年03期
6 陆逸平;尹波;耿道颖;;MRI对垂体腺瘤质地术前评估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3年02期
7 覃成箭;徐伟伟;龙青山;马亚宾;陈祥荣;王向宇;;脑膜瘤术前影像学信息与手术结果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年03期
8 傅迎霞;柏根基;;侵袭性垂体瘤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年01期
9 殷悦;佟丹;袁婷婷;赵小二;;鞍区病变的磁共振诊断[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10 王晓雷;崔华;王勇;刘强;;脑膜瘤组织病理异型性与其侵袭行为的关系[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年07期
本文编号:2877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7763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