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和目的:头颈部动脉夹层(cervico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CAD)是指头颈部动脉壁内滋养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液通过撕裂的动脉内膜进入血管壁形成壁内血肿的急性脑血管病。当血肿位于内膜与中膜之间时,易导致受累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当血肿位于中膜与外膜之间时,易形成夹层动脉瘤。自从1959年CAD被首次报道以来,与本病相关的研究已历经60年,然而到目前为止CAD的病因仍不十分明确,已报道的相关因素包括先天性结缔组织病、高血压、偏头痛、近期感染、外伤等。CAD的临床表现包括缺血性脑血管事件、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颈部疼痛或颅神经麻痹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虽然CAD是缺血性脑卒中少见病因,但却是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病因之一。在45岁以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5%~25%是由CAD所致。并且,相比临床表现为头颈部疼痛、搏动性耳鸣或者无症状的夹层患者,继发缺血事件的患者更易出现脑缺血事件的再发。因此,对于CAD患者,及时评估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以预防脑缺血事件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伴或不伴有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CAD患者在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等方面的异同的报道较少,有待后续的研究进行深入探讨。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对比CAD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和非CAD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CAD形成的相关因素;通过对比有无继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CA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CAD继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方法:前瞻性登记2010-2017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介入科诊治的130例非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AD患者,比较其中81例导致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夹层梗死组)和神经内科连续诊治的84例前瞻性登记的非CAD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非夹层梗死组)临床资料的差异,探讨CAD形成的相关因素;另根据130例CAD患者是否合并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将其分为夹层缺血组(91例)和夹层非缺血组(39例),通过组间比较,探究CAD继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结果:1.基线特征130例头颈部动脉夹层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9±12.9)岁,男性95例(73.5%),女性35例(26.5%)。其中91例(70.0%)患者继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包括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4例非夹层梗死患者的平均年龄是(55.5±8.1)岁,其中男性58例(69.0%),女性26例(31.0%)。2.头颈部动脉夹层的相关因素夹层梗死组平均发病年龄为(51.6±12.4)岁,非夹层梗死组平均发病年龄为(55.5±8.1)岁,P=0.017;夹层梗死组有饮酒史的占35.8%(29/81),非夹层梗死组有饮酒史的占50.0%(42/84),P=0.066;夹层梗死组甘油三酯的平均水平为(1.3±0.7)mmol/L,非夹层梗死组甘油三酯的平均水平为(1.7±1.1)mmol/L,P=0.012;夹层梗死组总胆固醇的平均水平为(3.9±1.1)mmol/L,非夹层梗死组总胆固醇的平均水平为(4.2±1.2)mmol/L,P=0.096;夹层梗死组中有头颈部疼痛表现的占42.0%(34/81),非夹层梗死组中有头颈部疼痛表现的占22.6%(19/84),P=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6,95%CI0.93-0.99,P=0.025)和甘油三酯水平(OR=0.54,95%CI 0.34-0.85,P=0.008)与CAD呈负相关;头颈部疼痛表现(OR=2.71,95%CI 1.32-5.55,P=0.007)与CAD呈正相关。3.头颈部动脉夹层继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夹层缺血组中有46.2%(42/91)的患者夹层位于前循环,夹层非缺血组中25.6%(10/39)的患者夹层位于前循环,P=0.029;夹层缺血组高密度脂蛋白的平均水平是(1.1±0.4)mmol/L,夹层非缺血组高密度脂蛋白的平均水平是(1.3±0.5)mmol/L,P=0.0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循环(OR=3.20,95%CI1.31-7.86,P=0.011)与CAD继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呈正相关;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OR=0.34,95%CI 0.13-0.87,P=0.024)与夹层继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呈负相关。结论:1.非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头颈部动脉夹层更多见于男性患者,常表现为缺血性脑血管事件。2.临床表现为头颈部疼痛和甘油三酯水平较低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高度提示头颈部动脉夹层可能。3.对于夹层累及前循环、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低的头颈部动脉夹层患者,应积极采取治疗,预防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学位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43
【部分图文】: 图 1 头颈部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 A1,A2:右侧大脑中动脉夹层,DSA及其三维重建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呈串珠样重度狭窄。B1,B2:左侧颈内动脉夹层,CT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纤细,轴位可见颈段至岩段动脉管腔内线状低密度影。C1,C2:左侧椎动脉夹层,C1可见左侧椎动脉V4段MRA原始轴位图像上管腔周围高信号环绕,C2左侧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考虑夹层)。D:左侧椎动脉夹层,DSA示左侧椎动脉颅内段梭形动脉瘤。E:左侧颈内动脉夹层,CT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近端平滑变细,表现为“鼠尾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远流;祝凯;郑民缨;冯慧宇;;脑动脉夹层致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年05期
2 潘琴妹;施小英;吴桂琴;张冰;;急性青年脑动脉夹层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5年04期
3 卢旺盛;;动脉夹层:潜伏在血管里的“地雷”[J];康颐;2016年02期
4 秀红;;警惕颅内动脉夹层[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7年09期
5 管静静;陈妍;徐运;;脑动脉夹层导致卒中的早期诊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年05期
6 王守春;;脑动脉夹层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年05期
7 陈靖;石松生;杨卫忠;陈春美;;颅内动脉夹层及假性动脉瘤的哲学思辨[J];医学与哲学(B);2012年07期
8 孙宏涛;于存涛;常谦;魏以桢;冯钧;徐晋;;肺动脉夹层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1年01期
9 孙建威;邹玉宝;鲁锦国;王剑鹏;;肺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治: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0年02期
10 姜明;樊东升;;脑动脉夹层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佩虹;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性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2 张建强;遗传性心血管病血清标志物及临床病理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3 马玉栋;急性重型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血管内治疗及中期预后分析[D];南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承文超;头颈部动脉夹层相关因素及其继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预测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2 王梦云;颅颈部动脉夹层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超声及血管造影成像对照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3 林子群;颅内动脉夹层22例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4 肖晓怡;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对颅内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D];南昌大学;2018年
5 陈芳;98例颈部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点分析[D];浙江大学;2018年
6 赵卫卫;颈部动脉夹层29例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D];浙江大学;2018年
7 李明磊;24例颈部动脉夹层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D];郑州大学;2018年
8 方兴;脑动脉夹层28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9 宋相孔;多模式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动脉夹层早期诊断中的价值[D];青岛大学;2017年
10 彭婧;颈部动脉夹层的诊疗探索以及发病机制的初步探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
2883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83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