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缺血性脑卒中颅内血管影像学评估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4 03:31
  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学评估在颅内血管狭窄引起的缺血性卒中诊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在疾病的鉴别诊断、治疗方式选择、疗效判定及风险评估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影像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必将引起临床诊疗观念的改变与发展。传统的血管成像技术主要是指血管腔成像技术,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其中,DSA作为最经典的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清晰的显示出血管的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状态,被认为是判断血管狭窄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其潜在的放射性损害、造影剂损伤、感染及血管损伤风险,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相比于DSA,CTA凭借其扫描快、损伤小、图像失真少的特点在缺血性卒中血管评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仍然存在放射性损害及引起造影剂损伤的风险。与上述两种影像技术不同,MRA具有创伤小且无放射性损害的优势,但其扫描时间较长,对病人的选择性较高且成像结果易受干扰。综上所述,尽管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及缺点,以上三种影像技术均可提供良好的管腔影像。然而,对病变血管的组织学研究发现,相同程度的狭窄可能源自于完全不同病因或不同程度的管壁病变。因此,...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缺血性脑卒中颅内血管影像学评估的初步研究


上图为两名孤立性MCARMCA重度狭窄,狭窄部位周围可见少量新生血管形成,即存在重度狭窄患者的后前位DSA图像

半月,男性,斑块,部位


.1:64 岁男性,因“头晕伴左下肢无力半月”入院。A.MRA 提示基底动脉融限性重度狭窄;B.T1WI 可见狭窄部位同心性粥样硬化斑块,狭窄部位管腔A)=2mm2、血管面积(VA)=18mm2; C.临近部位正常血管 LA=7mm2、VA=14m强前 T1MI 图像;E.与 D 图为相同层面的增强后 T1WI 图像,可见斑块与周织相比明显强化;F.通过冠状位 cube T1WI 测量斑块长度为 4.7mm。通过计,狭窄程度=71.43%,重构指数(RI)=1.28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 刘帅帅,于国平,吴洪亮,刘传玉.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7 (11)
[2]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 刘鸣,贺茂林.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04)
[3]Update on the natural history of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A critical review[J]. Ricardo J Komotar,Christopher P Kellner,Daniel M Raper,Dorothea Strozyk,Randall T Higashida,Philip M Meyers.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2010(05)



本文编号:28969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969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a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