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恢复期脂质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6 23:31
  脑卒中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最主要疾病之一,正严重威胁着居民的生存、健康和生活质量。而目前对于脑卒中的发病分子机理知之甚少,脑卒中治疗也只能通过通栓药的方式微弱进行。脂质组学作为代谢组学的一个分支,这些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用于相关疾病的生物标志物诊断、揭示疾病的发病分子机制。本论文旨在通过脂质组学技术研究脑卒中诱发的内源性神经脂质变化,找到卒中恢复期关键的脂质分子,探究卒中后神经炎症分子机理,发现保护神经细胞的脂质生物标记物,开发有效治疗脑卒中的新方法。本论文使用脑卒中的疾病动物模型MCAO模型,借助高灵敏度的UPLC-MS分析平台,研究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恢复期大脑皮层区域不同脂质的变化,建立了大脑脂组代谢图谱,通过建立PCA模型和OPLS-DA模型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1天、3天、7天、14天、28天以及假手术组共41个脂质样品里的578个脂质分子分析各组间差异脂质,并结合OPLS-DA模型中的VIP>1及t检验的p<0.05共筛选出84个主要的差异脂质化合物,通过统计分析84个差异脂质分子在恢复期的变化及MCAO行为学情况,得到7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分...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恢复期脂质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


-1成年人类脑磷脂的含量和脂肪酸组成

技术路线图,论文研究,脂质,神经炎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借助小鼠 MCAO 模型,研究在再灌注损伤恢复期大脑内脂质组的变化,试图在神经元脂质组学寻找新的突破口,以期发现新的介导神经炎性反应的脂质生物标记志物,探究脂质分子与小胶质细胞激活相关的分子机制。

模型实验,概况,小鼠


2.2.1 MCAO 模型构建依照本课题组前期文献所述[47-50],选取合适的雄鼠,术前体重 20-25g。在异氟烷气体麻醉作用下,小鼠四肢固定好,颈部开个小口,分离颈总动脉,打开动脉鞘,并小心分离颈总动脉旁边的迷走神经,注意上面有许多其他血管,比较粗,旁边有白色的神经,并有博动的就是颈总动脉。结扎颈总动脉,远心端用动脉夹夹闭后,再结扎近心端动脉。开口,用线栓对小鼠进行单侧脑中动脉栓塞 30min。大脑中动脉栓塞 30min 后取出线栓实施血液再灌注。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术前术后血流,血流量恢复到基准水平。手术结束后缝合伤口。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损伤手术前后,使用直肠探针实时测量小鼠体温,并通过加热垫与加热灯维持小鼠体温在 37℃。在预实验中,为了保证脑卒中实验操作的一致性,需检测小鼠的血压、血气及血液 pH 值,使得 MCAO 模型稳定可靠。假手术组小鼠作为对照接受相同的手术操作,但没有阻塞大脑中动脉,只在小鼠颈部开口小范围损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rt-PA联合必存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陈春燕,张燕,陆学胜.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5)
[2]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J]. 徐玲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02)
[3]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治疗进展[J]. 张倩,贾建平.  中国临床医生. 2014(01)
[4]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 吴兆苏,姚崇华,赵冬.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03)



本文编号:3021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021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6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