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易损性的危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10 17:59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危险因素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易损性的相关性,以便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的风险预测、预防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行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检查的250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颈动脉CTA结果将患者分为颈动脉无斑块组(对照组)和颈动脉斑块组,后者根据斑块CT值分为易损斑块组(CT值<120Hu)和稳定斑块组(CT值≥120Hu)。如患者CTA检查时双侧颈动脉同时存在稳定斑块和易损斑块,则按易损斑块归类。采集每位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相关检验指标。对可能影响颈动脉斑块形成及易损性的常见危险因素分别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斑块组年龄、吸烟和饮酒、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血清载脂蛋白B水平、血清脂蛋白a水平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文章来源】: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易损性的危险因素分析


无斑块组,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管壁光滑,无明显斑块,管腔无狭窄Fig.1Theplaque-freegroup,thecarotidarteryandinternalcarotidarterywallweresmooth,noobviousplaque,lumenstenosis

动脉,斑块


颈动脉(易损)斑块CT值的测量Fig.2MeasurementofCTvaluein(vulnerable)ofcarotidplaque

动脉,斑块


颈动脉(稳定)斑块CT值的测量Fig.3MeasurementofCTvaluein(stable)ofcarotidplaqu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J]. 帕孜丽亚·阿地力,穆叶赛·尼加提.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20(04)
[2]血脂谱构成与颈动脉斑块性质演变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 杨旭,石晓花,王玥,徐磊,梁文昭,莽靖,徐忠信.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02)
[3]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陈艳,刘双喜,谭敦勇,舒闻章.  中国当代医药. 2020(01)
[4]易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诊断进展[J]. 赵庆锋,白文坤.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12)
[5]多层螺旋CT头颅CTA检查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黄红珠.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12)
[6]海南省黎族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 赵月娥,吴才标,李育新,郑柏,桂茂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20(01)
[7]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分析[J]. 武晓玲,郝智军,杨金水,孙丽燕,王秋芬,李英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12)
[8]高分辨核磁预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短暂性脑缺血风险的价值[J]. 王宽,孟凯龙,刘彭华.  中国医学装备. 2019(11)
[9]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评估分析[J]. 包凤英,纪盛章.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22)
[10]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进展[J]. 李树强,赵继泉,杨侃荣,陈丽贤,冯晓仪.  海南医学. 2019(12)

博士论文
[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学、形态学和相关细胞机制的研究[D]. 崔艺耀.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

硕士论文
[1]中老年男性吸烟决策偏好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研究[D]. 李蕾.青岛大学 2019
[2]贵州省茅台镇城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谢芳.遵义医科大学 2019
[3]CTA探讨颈动脉几何形态与颈内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D]. 杨雪.重庆医科大学 2019
[4]重庆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生活方式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的研究[D]. 熊艳丽.重庆医科大学 2019
[5]老年人颈动脉易损斑块与异常血压波动相关性及清热祛瘀法干预研究[D]. 张潇彤.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6]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 史敏.天津医科大学 2018
[7]颅内斑块易损性的3D高分辨率MRI研究[D]. 王新丽.天津医科大学 2018
[8]CT检测的冠状动脉高危斑块特征与MRI检测的斑块内出血的相关性研究[D]. 李莉莎.中国医科大学 2018
[9]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稳定性的危险因素[D]. 孙雁.南昌大学 2017
[10]miR-126/Spred1在雌激素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D]. 魏金枝.广州医科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075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075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e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