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贝地尔治疗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1-05-17 12:53
目的:观察吡贝地尔缓释片治疗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昏迷患者单盲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原发疾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原发疾病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鼻饲管注入吡贝地尔缓释片50mg/天,疗程为21天。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各个时点上的GC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评分的分值在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各时点GCS评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GCS评分差值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21天后的总有效率93.3%较对照组70%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的10天较5天,14天较10天GC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贝地尔缓释片可显著改善昏迷患者的意识状态。
【文章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昏迷的促醒治疗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颅脑外伤昏迷催醒治疗的研究进展[J]. 贺启荣,周庆. 微创医学. 2011(04)
[2]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脉滴注射液治疗脑外伤昏迷患者的疗效观察[J]. 李新桂,林喜容,郑少涛. 吉林医学. 2011(19)
[3]高颈段脊髓电刺激促醒颅脑创伤昏迷一例并文献复习[J]. 董月青,李建国,张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1 (06)
[4]感觉刺激疗法在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早期应用[J]. 周忠义,高喜春,李平雨,龚文妍,刘洁.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1(03)
[5]急诊内科昏迷患者159例分析[J]. 贾茹芹.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09)
[6]早期针刺联合运动疗法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催醒作用的观察[J]. 曹奔放,张成,梁文海,陈丽. 中国针灸. 2011(02)
[7]纳络酮治疗原因不明昏迷84例[J]. 李桂晨,沈静,郑长青.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08)
[8]急诊内科253例昏迷患者临床分析[J]. 王新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14)
[9]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J]. 王伟明,金一勤,叶碎林,刘进,张学磊. 中国药房. 2010(24)
[10]感觉刺激疗法在昏迷促醒治疗中的应用[J]. 孙奉辉,李淑娟,秦伟,郭素良,胡文立. 中国卒中杂志. 2009(12)
本文编号:3191798
【文章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昏迷的促醒治疗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颅脑外伤昏迷催醒治疗的研究进展[J]. 贺启荣,周庆. 微创医学. 2011(04)
[2]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脉滴注射液治疗脑外伤昏迷患者的疗效观察[J]. 李新桂,林喜容,郑少涛. 吉林医学. 2011(19)
[3]高颈段脊髓电刺激促醒颅脑创伤昏迷一例并文献复习[J]. 董月青,李建国,张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1 (06)
[4]感觉刺激疗法在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早期应用[J]. 周忠义,高喜春,李平雨,龚文妍,刘洁.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1(03)
[5]急诊内科昏迷患者159例分析[J]. 贾茹芹.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09)
[6]早期针刺联合运动疗法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催醒作用的观察[J]. 曹奔放,张成,梁文海,陈丽. 中国针灸. 2011(02)
[7]纳络酮治疗原因不明昏迷84例[J]. 李桂晨,沈静,郑长青.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08)
[8]急诊内科253例昏迷患者临床分析[J]. 王新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14)
[9]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J]. 王伟明,金一勤,叶碎林,刘进,张学磊. 中国药房. 2010(24)
[10]感觉刺激疗法在昏迷促醒治疗中的应用[J]. 孙奉辉,李淑娟,秦伟,郭素良,胡文立. 中国卒中杂志. 2009(12)
本文编号:3191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19179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