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菱迪芙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1-16 03:17
目的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高瘫痪率、高病死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到目前为止急性期脑梗死治疗关键是:早期干预、预后措施以及提高康复率及降低死亡率,应找到新的靶点并制造出有效的治疗药物。本实验通过检测Hcy、hs-CRP水平的变化及脑梗死体积的变化,探讨用东菱迪芙和依达拉奉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探讨联合应用东菱迪芙与依达拉奉对急性脑缺血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五个组,即假手术组(正常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东菱迪芙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联合用药治疗组。运用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脑梗死体积;运用循环酶法,检测Hcy水平;运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浓度变化。结果1.脑缺血再灌注24h后大鼠脑梗死体积比较显示,东菱迪芙组、依达拉奉组、联合用药组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均抑制脑梗死体积,每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与东菱迪芙组、依达拉奉组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Hey检测结...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设计流程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分组
2.4 实验方法
2.5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梗死体积测定
3.2 Wista大鼠的血浆Hey与血清hs-CRP的测定
第四章 讨论
4.1 动物模型的制备
4.2 缺血再灌流损伤的机制
4.3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
4.4 超敏G-反应蛋白与脑梗死
4.5 东菱迪芙的作用机制
4.6 依达拉奉的作用机制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刘红玉,房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10(25)
[2]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J]. 陈志强. 亚太传统医药. 2010(07)
[3]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J]. 安泳潼,夏玉叶,闵旸. 世界临床药物. 2010(01)
[4]炎症反应影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 刘秀平,许栋明,王文,王烈群,张丽,艾厚喜,李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11)
[5]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硬化的关系[J]. 彭桂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05)
[6]谷氨酸受体2和钙离子在新生大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J]. 石晶,姚裕家,李晋辉,李德渊.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7(04)
[7]中药复健片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脑巢蛋白表达的影响[J]. 周永红,胡怀强,王新陆. 中国全科医学. 2007(02)
[8]实验性缺氧缺血新生猪脑线粒体DNA损伤的研究[J]. 石晶,姚裕家,李炜如,陈大鹏.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6(01)
[9]大鼠脑血栓模型的实验研究[J]. 刘瑜,胡文立,宋爱利,刘国贞,许兰萍,卢玲巧,杨慧,董小黎. 实用医学杂志. 2005(18)
[10]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缺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 李育臣,董玉娟,王建茹,王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01)
硕士论文
[1]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D]. 李延可.兰州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98054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设计流程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分组
2.4 实验方法
2.5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梗死体积测定
3.2 Wista大鼠的血浆Hey与血清hs-CRP的测定
第四章 讨论
4.1 动物模型的制备
4.2 缺血再灌流损伤的机制
4.3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
4.4 超敏G-反应蛋白与脑梗死
4.5 东菱迪芙的作用机制
4.6 依达拉奉的作用机制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刘红玉,房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10(25)
[2]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J]. 陈志强. 亚太传统医药. 2010(07)
[3]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J]. 安泳潼,夏玉叶,闵旸. 世界临床药物. 2010(01)
[4]炎症反应影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 刘秀平,许栋明,王文,王烈群,张丽,艾厚喜,李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11)
[5]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硬化的关系[J]. 彭桂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05)
[6]谷氨酸受体2和钙离子在新生大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J]. 石晶,姚裕家,李晋辉,李德渊.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7(04)
[7]中药复健片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脑巢蛋白表达的影响[J]. 周永红,胡怀强,王新陆. 中国全科医学. 2007(02)
[8]实验性缺氧缺血新生猪脑线粒体DNA损伤的研究[J]. 石晶,姚裕家,李炜如,陈大鹏.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6(01)
[9]大鼠脑血栓模型的实验研究[J]. 刘瑜,胡文立,宋爱利,刘国贞,许兰萍,卢玲巧,杨慧,董小黎. 实用医学杂志. 2005(18)
[10]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缺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 李育臣,董玉娟,王建茹,王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01)
硕士论文
[1]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D]. 李延可.兰州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98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49805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