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患者头部MRI表现的回顾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偏头痛患者头部MRI表现的回顾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就诊于我院门诊的偏头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来观察偏头痛的临床发作特点以及偏头痛患者的脑部改变及影像学特点,从而,更好的认识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为临床上更好的诊断、治疗、控制发作频率提供帮助。 方法:选取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偏头痛患者52例,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对匹配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患者及对照组进行头部核磁共振平扫检查,记录脑深部白质高信号、侧脑室旁脑白质高信号、幕下高信号、梗塞及梗塞样病灶,统计病灶大小、数目。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头痛性质、首次发作时间、有无先兆、持续时间、发作频率、伴随症状、诱发因素、个人史、家族史、既往史及用药史。运用SPSS17.0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对于52例患者偏头痛临床发作特点的分析中,通过对比偏头痛组患者首次起病年龄介于8~34岁,平均起病年龄(23.6±6.6)岁。有先兆发作的6例,占偏头痛组的12%。患者中发作频率≥5次/月的有8例,占总数的15.4%。共有35例(67.3%)在偏头痛发作过程中出现过严重程度不同的伴随症状。23例(44%)追问到确切的家族史。在52例偏头痛组患者中,有12例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脑白质损害,其发病比例高于健康人。随着病程的延长,其头部MRI改变可能性越大,但其病灶数与偏头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无相关性。同时发现这些损害部位好发于额叶,本研究在顶叶、基底节区、脑干等也发现少量病灶。 结论:1、偏头痛患者头部MRI改变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健康人群。2、偏头痛患者头部MRI的改变程度(病灶数目等)可能与偏头痛病程相关。3、偏头痛造成的头部MRI的表现部位多位于额叶,顶叶、基底节和脑干也发现病灶。
【关键词】:偏头痛 脑白质改变 头部核磁共振 临床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7.2
【目录】:
- 前言4-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英文缩略词10-13
- 第1章 绪论13-14
- 第2章 文献综述14-25
- 2.1 偏头痛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5-17
- 2.2 偏头痛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17-18
- 2.2.1 偏头痛的危险因素17
- 2.2.2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17-18
- 2.3 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的颅内改变18-20
- 2.3.1 发作间期脑干的变化19
- 2.3.2 发作间期皮层下区域的变化19
- 2.3.3 发作间期皮质区的变化19-20
- 2.4 偏头痛患者的头部 MRI 平扫影像学改变20-23
- 2.5 偏头痛的治疗23
- 2.6 结论与展望23-25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25-27
- 第4章 结果27-36
- 4.1 一般资料27
- 4.2 临床发作特点27-31
- 4.2.1 性别与起病年龄27-28
- 4.2.2 有无先兆28-29
- 4.2.3 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29-30
- 4.2.4 伴随症状30
- 4.2.5 家族史30-31
- 4.3 偏头痛与脑白质损害31-33
- 4.3.1 偏头痛患者与健康人群的比较31
- 4.3.2 发病部位31-32
- 4.3.3 偏头痛病程与 MRI 病灶数目32-33
- 4.3.4 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与头 MRI 改变33
- 4.4 典型病例33-36
- 第5章 讨论36-41
- 第6章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51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1-52
- 致谢5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海云;常建军;胡法富;刘宪平;;河南信阳地区原发性头痛调查分析[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0年04期
2 祁宏;陈申旭;李鹤;;“秦氏头八针”治疗慢性每日头痛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3 董珍宇;曹克刚;王晓平;高颖;;2012年成人发作性偏头痛药物防治循证指南更新解读[J];世界临床药物;2014年01期
4 曹克刚;孙凡;顾兆一;刘志勇;洪雨;陈雷;;偏头痛缓解期基于患者报告的结局评价量表的性能考评研究[J];世界临床药物;2014年01期
5 王峰;;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46例偏头痛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4年02期
6 陈鸿雁;董晗;张静;赵建军;;偏头痛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7 张勇;付彩红;任毅;谭中建;邹忆怀;;偏头痛的功能MRI研究进展[J];磁共振成像;2014年05期
8 韩芳;李双;曹克刚;;针刺少阳经穴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及疗效[J];世界临床药物;2014年10期
9 周小娟;肖农;;拉莫三嗪在非惊厥性疾病的应用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14年12期
10 赵明;窦锡彬;梁鼎;;偏正头风散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易洋;;偏头痛相关性眩晕的诊断[A];贵州省医学会第七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福洲;脊髓MIF介导疼痛病理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李凤鹏;乏氧条件下偏头痛对脑损害的机制及保护[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3 刘若卓;有先兆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基因表达谱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4 姜磊;偏头痛痛觉机制—电刺激清醒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后三叉神经核尾侧复合体基因表达谱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5 陈士源;针药结合治疗肾虚型偏头痛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薛婷;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大脑静息状态异常模式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牛海晨;重复吗啡注射诱导生理戒断和心理渴求的神经影像学与行为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2年
8 喻大华;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大脑结构与功能异常的磁共振影像学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张旭婷;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表现及其与脑白质病变的关系[D];浙江大学;2013年
10 张勇;针刺治疗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默认模式网络影响的功能磁共振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符艳松;头痛宁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血浆β-EP含量及脑组织β-EP、c-fos、c-jun、5-HT表达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1年
2 卢艳秋;托吡酯对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3 胡益民;硝酸甘油致大鼠偏头痛的离子通道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李蕾;头痛宁胶囊对小鼠软脑膜微循环、镇痛抗炎的影响及毒理实验研究[D];陕西中医学院;2008年
5 胡建军;平肝潜阳法对偏头痛肝阳上亢型大鼠模型蛋白质组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6 陶然;小电导钙激活型钾通道SK3在大鼠偏头痛模型中的表达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张长应;腺苷2A受体、血管活性肠肽在偏头痛模型大鼠脑干及三叉神经节的表达变化[D];中南大学;2008年
8 程艳;舒天宁颗粒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与血浆ET-1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胡静;发作期痰瘀型偏头痛针刺方案优选[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10 焦s
本文编号:378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78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