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
本文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部分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PCNSL)的CT表现来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病理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病例,总结其影像学的表现。结果 32例PCNSL的CT表现如下:16例等密度灶,13例高密度灶,3例低密度灶,绝大多数周围有明显水肿带。25位为单发,7位为多发。共39个病灶,位于顶叶有13例、颞叶12例、额叶6例、基底节5例、小脑2例、枕叶1例。结论 PCNSL在CT上的表现特点多为等密度或高密度影,肿瘤多数位于幕上,且大部分为单发病灶,对于诊断PCNSL有一定意义。
【作者单位】: 内蒙古包钢第三职工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 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CT
【分类号】:R739.4;R730.44
【正文快照】: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较少见的源于脑、脑膜、脊髓和眼的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占颅内肿瘤的1%~2%[1,2]。近年来,不管是在免疫正常还是免疫缺陷的患者中,PCNSL发病率都有增高的趋势[3]。该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已成为重要的诊断手段。1资料与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衍桂,唐清涛;颅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诊断[J];齐鲁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2 董凤龙;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1年S1期
3 卓建平;颅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诊断[J];淮海医药;2001年03期
4 马俊胜,王成伟,高役中;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附113例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刘晓晟;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6 崔喜民,于吉平,辛颖波;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1年06期
7 崔喜民 ,郭士伟 ,刘旭辉;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1期
8 陈建业,柳建军;节段性肾发育不良的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年11期
9 杨兴惠,李洁,杨诚,雷军,梁茵;新生儿肾上腺出血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年08期
10 袁斌;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诊断[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迎伟;付立平;;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CT诊断[A];2007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胡明华;翁媛英;;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诊断(附5例报告)[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钟福兴;许红雨;李荣芳;;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CT诊断[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陈振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诊断(附4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5 刘金丰;梁会锋;李玉英;;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交流大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诊断与研究学习班论文集[C];2007年
6 何宗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理及CT诊断[A];第十三届全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7 兰俊;林黎明;叶叔文;吴建超;吕春娇;丁绍省;;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诊断探讨[A];2007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娄启田;;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诊断[A];2008年浙江省放射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郑丽民;赵顺标;邓水堂;;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CT诊断[A];2005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刁望伦;;颅面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诊断[A];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首届会员大会暨第四届医学影像山东论坛、山东省第16次放射学会议暨山东省第14届医学影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时佳宏;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超声与CT诊断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余莹莹;CT诊断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3 耿超;膀胱癌双源CT诊断与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5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495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