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治疗颅内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血管内治疗颅内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前交通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内治疗 介入治疗 弹簧圈 支架
【摘要】:目的:归纳ACo A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颅内ACo A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分析影响患者预后以及动脉瘤复发的风险因素;总结颅内ACo A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5月31日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89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随访3~24个月。对患者的性别及男女比例、发病年龄、动脉瘤相关数据、患者术前的病情状态、血管内治疗时机、血管内治疗方式、动脉瘤栓塞程度、术中并发症、造影随访复发率以及和患者GOS预后评分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共纳入颅内ACo A动脉瘤患者189例,男性101例,女性88例,男女比例1.15:1;年龄23~84岁,平均年龄(54.7±11.2)岁;术前Hunt-Hess分级:0~Ⅲ级157例,Ⅳ~Ⅴ级32例(Ⅴ级0例);小动脉瘤121例,一般动脉瘤67例,大型动脉瘤0例,巨型动脉瘤1例;宽颈动脉瘤150例,窄颈动脉瘤39例。囊性动脉瘤42枚;顶端有小泡的动脉瘤36枚;花生状动脉瘤38枚;分叶型动脉瘤17枚;锥形动脉瘤10枚;不规则形动脉瘤46枚。成功栓塞ACo A动脉瘤189例,致密栓塞161例,瘤颈残留16例,部分栓塞12例;CA栓塞治疗146例,其中采用双导管技术治疗13例,致密栓塞125例,瘤颈残留14例,部分栓塞7例;SAC治疗宽颈动脉瘤43例,致密栓塞36例;瘤颈残留2例;部分栓塞5例;破裂动脉瘤184例,未破裂动脉瘤5例,急性期治疗破裂ACo A动脉瘤147例,非急性期治疗破裂ACo A动脉瘤37例。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12例,血栓形成6例,术中破裂3例,1例因出血死亡。术后92例造影随访3~24个月均无再出血,14例复发,23例SAC治疗患者随访中均未见复发及再出血。SAC治疗宽颈ACo A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高于CA组,两组在栓塞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窄颈ACo A动脉瘤CA组的致密栓塞率高于宽颈的ACo A动脉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C组术中血栓形成风险高于CA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术前Hunt-Hess分级0-Ⅲ级患者的预后要明显好于Ⅳ-Ⅴ级的患者,两组数据有显著统计学差异。SAC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高于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宽颈ACo A动脉瘤SAC组治疗的复发率低于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ACo A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Hunt-Hess分级0-Ⅲ级病人的生存预后明显优于Ⅳ-Ⅴ级的病人。破裂性ACo A动脉瘤患者的预后与手术时机无直接相关关系,术前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是导致病人死亡和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故ASAH的患者应尽早手术。SAC相比CA具有较高的致密栓塞率和手术风险,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可有效提高治疗质量并减少预后不良。宽颈ACo A动脉瘤采用SAC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内治疗 介入治疗 弹簧圈 支架
【学位授予单位】:皖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5-7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前言12-14
- 研究内容与方法14-22
- 1. 研究内容14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14-22
- 2.1 研究对象14-15
- 2.2 研究方法15-19
- 2.3 相关评分量表和评价指标19-21
- 2.4 统计学方法21-22
- 结果22-31
- 讨论31-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5
- 综述45-55
- 参考文献51-55
- 附录55-60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60-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桂清;我国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2年12期
2 李宝民;介入神经血管内治疗学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20期
3 黄庆锋,白如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血管内治疗进展[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5年07期
4 岳炫烨;秦碧勇;周少华;张正洪;叶飞;张迎春;庄凤娟;席刚明;;血管内治疗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5 黄正松,,戴钦舜,刘相轸,江涛,陈会荣,杨遇春,刘恩重;血管内治疗复杂性、难治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附16例报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4年06期
6 王忠诚;我国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进展与展望[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4年03期
7 吴中学;我国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病的血管内治疗进展[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年09期
8 孟庆海,杨之廉,蔡恩源,孙鹏,孟广远,韩昆,李国彬;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球囊栓塞治疗(附3例报告)[J];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1996年01期
9 张跃卫,石忠松,黄正松,戴钦舜;症状性脑血管痉挛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8年04期
10 王安顺,凌锋,王大明,张鸿祺,马大海,缪中荣,宋庆斌,李晓光,郝蔓春;颅内巨大蛇形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血管内治疗(附四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丽婵;何锐;王慕真;梁瑞华;张素平;;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血管内治疗[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岳炫烨;席刚明;秦碧勇;张迎春;刘瑞华;庄凤娟;;血管内治疗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A];湖北省神经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徐鹏;蒋定尧;陈贤宜;陈英;;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评估: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沈建康;;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策略探讨[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王斌;那世杰;杨咏波;孙剑涛;黄玉杰;;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吴中学;姜除寒;;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新进展[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资料汇编[C];2004年
7 吴中学;姜除寒;;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新进展[A];海峡两岸神经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曾博;鲁祥和;李则群;谭显西;钟鸣;;影响高分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A];2011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王凡;隋建美;杨华;胡阳春;;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并发症及其处理[A];第二届西部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李钢;夏鹰;陈焕雄;颜山;李智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熊昌彪;以“大医精诚”为主题[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刘铁桥 邢秋华 李玉宝;马廉亭:脑血管内“舞刀弄枪”[N];大众科技报;2005年
3 高轶鹏;我市神经内科委员会代表大会召开[N];平顶山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顾大群;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2 刘加春;影响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策略的相关因素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3 金星;硬脑膜动静脉瘘预后因素分析及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孟雷;破裂性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研究及SAH并发远隔脏器损害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光;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超早期、早期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2 吴一平;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D];浙江大学;2008年
3 苏德;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的血管内治疗与预后评价:一项单中心回顾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4 胡骁;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血管内治疗的疗效评价[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5 李学恩;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诊断及血管内治疗[D];山东大学;2007年
6 张磊;大脑中动脉分叉前段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D];泰山医学院;2012年
7 蔡学礼;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治疗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郭百海;颅内动脉瘤的影像解剖学特征与治疗及预后的关系[D];兰州大学;2010年
9 张睿;后循环动脉瘤的介入与手术治疗的选择[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窦连伟;血管内治疗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104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46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746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