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组织块移植法快速建立裸鼠原位骨肉瘤模型
本文选题:骨肉瘤 + 裸鼠 ; 参考:《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年49期
【摘要】:背景:骨肉瘤细胞起源于间叶组织这一特点使得骨肉瘤动物模型的构建存在较多困难,进展缓慢的问题。目的:采用组织块移植法建立裸鼠原位骨肉瘤模型,并观察和评价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选用SPF级6周龄裸鼠15只,将制备好的MG-63骨肉瘤细胞悬液注射到裸鼠右前肢腋下,成瘤后连续传3代,待肿瘤生长稳定后将瘤块组织移植到裸鼠下肢胫骨髓腔内,评价其生物学特性,采用X射线观察裸鼠成瘤率和成瘤特点。并以正常裸鼠5只做对照。结果与结论:15只裸鼠造模过程顺利,造模后通过观察1只成瘤失败,成瘤率为93%;造模后观察发现采用组织块移植法三四周可见裸鼠下肢局部肿瘤状组织形成,四五周后X射线观察可见裸鼠胫骨中上段出现不明显的溶骨以及瘤样骨形成;骨肉瘤模型组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数据表明采用组织块移植法进行裸鼠原位骨肉瘤造模,其造模方法简单,成瘤率高,瘤体生长速度快,对骨皮质及周围软组织的破坏力较强,接近临床骨肉瘤患者的实际情况。
[Abstract]:Background: the origin of osteosarcoma cells from mesenchymal tissue m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osteosarcoma animal model difficult and slow. Objective: to establish orthotopic osteosarcoma model in nude mice by tissue mass transplantation and to observe and evaluate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15 SPF grade 6 weeks old nude mice were selected. The prepared MG-63 osteosarcoma cell suspension was injected into the right forelimb of nude mice under axillary region, and the tumor was transferred for 3 consecutive generations. The tumor tissue was transplanted into the tibial medullary cavity of the lower extremity of nude mice after the tumor growth was stable.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evaluated and the tumorigenic rat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ude mice were observed by X-ray. 5 normal nude mice were used as control.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process of modeling of 15 nude mice was smooth, and the tumorigenesis rate was 933 by observing the failure of tumorigenesis in 1 nude mouse model, and the local tumor tissue formation in lower extremity of nude mice was observed by tissue mass transplantation for three or four weeks. Four or five weeks later, the osteolysis and tumor-like bone formation were observed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tibia of nude mice,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in the osteosarcoma mode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P 0.01). The data showed that the orthotopic osteosarcoma model of nude mice was made by tissue mass transplantation. The method was simple, the tumorigenesis rate was high, the tumor growth rate was fast, and the damage to the bone cortex and surrounding soft tissue was stronger, which was close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clinical osteosarcoma.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三科;
【分类号】:R738.1;R-3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彭磊,王臻,胡蕴玉,曹云新,张志培,杜俊杰,何锋,常琪,白俊,刘刚;具有肺转移特性的人骨肉瘤细胞系PL-1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年09期
2 方挺松,许乙凯,黄信华,吴元魁,陈大朝;兔VX2骨肿瘤模型及综合影像评价[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年09期
3 于哲;范清宇;;骨肉瘤动物模型的应用现状[J];现代肿瘤医学;2006年01期
4 司海鹏,向理科,孙保勇,杜永洪,王智彪;移植性骨肿瘤模型的生物学特性[J];实用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玲;孟悛非;张朝晖;毛丽娟;;改良法兔VX2骨肿瘤模型的病理学与影像学观察[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7年02期
2 张小玲;孟悛非;张中伟;;兔VX-2骨肿瘤早期骨膜反应的影像学研究及病理对照[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年12期
3 方挺松;许乙凯;吴元魁;黄信华;陈大朝;;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增强MRI在骨肿瘤动物模型中的实验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年01期
4 阳红艳;许乙凯;吴元魁;刘文源;吕国士;曹国洪;;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增强MR成像在脾脏荷VX2肿瘤动物模型的影像学与病理学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年10期
5 刘振峰;任晓强;艾力江·阿斯拉;方锐;高振;孟庆才;;细胞悬液注射法与组织块移植法建立骨肉瘤动物模型比较[J];科技导报;2013年16期
6 阳红艳;许乙凯;吴元魁;刘文源;吕国士;曹国洪;;SPIO增强MRI成像在大鼠脾脏荷VX2肿瘤模型的实验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年02期
7 李艳;向理科;罗娟;王智彪;;大鼠原位移植性骨肉瘤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观察[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年11期
8 吴蓉;胡兵;姜立新;黄瑛;徐繁华;蒋旭东;;VX2骨肿瘤模型的超声造影和磁共振初步观察[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8年03期
9 李华;杨英年;;骨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33期
10 庞婧;郝大鹏;徐文坚;董诚;李晓莉;吴增杰;贾梦;;骨肿瘤髓外浸润实验模型的建立及影像学与病理学评价[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易春智;补肝肾中药预防骨肉瘤化疗后骨髓抑制及联合CIK杀伤骨肉瘤细胞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陈珑;经皮椎体成形术注射骨水泥对椎柱肿瘤细胞毒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3 李朝旭;γδT细胞免疫治疗骨肉瘤的临床前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徐加菊;兔多器官VX2动物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0年
2 李艳;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大鼠骨肉瘤对B7-CD28共刺激通路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3 仲召阳;DNA损伤修复基因APE1 RNA干扰提高骨肉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敏感性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4 卿毅;以APE1为靶点骨肉瘤基因放射治疗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5 阳红艳;脾脏转移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探讨与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6 葛坤元;CT导引下经皮穿刺兔VX_2椎体肿瘤模型的建立[D];苏州大学;2008年
7 董诚;恶性骨肿瘤骨外软组织侵犯MRI与病理对照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8 李晓莉;恶性骨肿瘤瘤缘:MRI与病理对照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新保,范清宇,张殿忠,裘秀春,殷剑宁,张惠中,王晓宁;巨噬细胞融合瘤苗对大鼠骨肉瘤的主动性免疫治疗[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12期
2 师长宏,施新猷,李六金,朱德生;高低不同转移特性人骨肉瘤克隆细胞株的建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3 于哲,范清宇,郝新保;骨肉瘤肺转移大鼠模型的建立[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20期
4 邱存平,吴红;恶性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J];医学与哲学;1999年08期
5 吴传新,刘长安,伍烽,白晋,陈文直,邹建中,乔天愚,王智彪;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兔乳腺移植性肿瘤的病理观察[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1年07期
6 范伟,谭毅,安洪;骨肉瘤动物模型研究概述[J];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02年03期
7 师长宏,施新猷,朱德生;LJH-OS人骨肉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1999年02期
8 邹建中,陈文直,廖翠蓉,伍烽,朱辉,张欲晓,谢昭鹏,曹玲,李佩希,彭剑萍,王志刚,卢岷,白晋,王芷龙,王智彪;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骨肉瘤的声像图表现[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0年11期
9 陈文直,伍烽,朱辉,白晋,王智彪;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恶性骨肿瘤的实验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年05期
10 纪方,陈永裕,陈舰,苗积生,沈茜;~(90)钇标记抗人成骨肉瘤单克隆抗体对荷瘤裸鼠的放射免疫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1998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健,郭卫,杨荣利,曲华毅,樊瑞峰;影响骨肉瘤预后因素的探讨[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4年06期
2 鲍同柱,赵红卫,郑启新,刘万军,刘勇;反义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对骨肉瘤细胞表达转移相关因子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年04期
3 牛聚伟;吴刚;祝少博;漆白文;钱炜;喻爱喜;;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与骨肉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关系[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6期
4 孟令祥,于锡欣,杜德利,王冠忠;P~(16)基因在骨肉瘤中的表达[J];山东医药;1999年06期
5 林娜,蔡宣松,梅炯;骨肉瘤预后因素探讨[J];实用肿瘤杂志;2000年05期
6 姜文学,董天华,吴士良,马文雄;骨肉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诱导及其抗肿瘤特性的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0年01期
7 马忠泰,栗怀广,施学东;骨肉瘤的化疗与疗效判断[J];中华骨科杂志;2000年S1期
8 岳文,杨连甲,马明,董绍忠;体内和体外实验观察骨形成蛋白在骨肉瘤中的作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0年03期
9 姜文学,董天华,吴士良,马文雄;体外诱导骨肉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实验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年03期
10 郭乔楠,陈意生;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测定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红;龙勉;;力学微扰对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金先庆;罗小辑;;骨肉瘤细胞骨分化标志检测及临床意义[A];中国抗癌协会第七届全国小儿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李进;杨述华;邹利军;邵增务;廖翔;;单启动子双表达载体pIRES-p14ARF-p53的构建及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A];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暨第九届全国骨科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李进;杨述华;邹利军;邵增务;廖翔;;单启动子双表达载体pIRES-p14ARF-p53的构建及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胡宏伟;孙其志;;骨肉瘤的治疗进展[A];第十七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OS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于秀淳;王伟;;影响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多因素分析[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教育集[C];2006年
7 张瑶;;四肢长骨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张瑶;;四肢长骨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A];全国第八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张志明;;外伤诱发骨肉瘤一例分析[A];第四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1991年
10 杨迪生;解先宽;叶招明;陶惠民;;反义C-myc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抗骨肉瘤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A];2004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任勇 李运红 胡颜;莫名关节痛青少年警惕骨肉瘤[N];天津日报;2006年
2 黄金昶;骨肉瘤可试用斑蝥治疗[N];健康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巍;UHRF1在骨肉瘤细胞侵袭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陈杰;HDAC5在骨肉瘤细胞增殖中的表观遗传学调控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马万里;miR-148a在骨肉瘤患者体内的表达及其功能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田吉光;CD271~+骨肉瘤干细胞特性研究及以DNA-PK为靶点逆转骨肉瘤化疗耐药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张岩;低分化骨肉瘤细胞株恶性逆转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廖博;骨肉瘤相关抗原的免疫学筛选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7 郝新保;骨肉瘤细胞与巨噬细胞融合诱导主动性抗肿瘤免疫效应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0年
8 刘先哲;靶向沉默蛋白激酶Polo-like Kinase 1治疗骨肉瘤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司萌;骨肉瘤干细胞及其多药耐药性的体内外相关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李金平;长链非编码RNA在骨肉瘤患者中的差异表达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井伟;SiRNA沉默XIAP基因对骨肉瘤MG-6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宏维;反义RNA抑制c-myc表达增强骨肉瘤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D];兰州大学;2015年
3 陈孜;HER-2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筛选其适配子方法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胡新宇;PI3K/Akt在Wnt5a诱导的人骨肉瘤细胞迁移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王春燕;SKA1对骨肉瘤恶性增殖的影响及骨肉瘤肺转移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王小强;MG63骨肉瘤细胞中的iNOS的信号调控机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7 赵迎杰;顺铂联合环靶明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8 唐宏亮;Nestin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9 毛德举;骨肉瘤干细胞的分选及恶性表型的鉴定[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10 陈婕;KIAA2018在骨肉瘤中的作用及其调控miRNAs的鉴定[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67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967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