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zrin参与凋亡并与ARC和BAX相互作用
本文选题:Kazrin + ARC ; 参考:《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摘要】:目的: 新近发现的Kazrin蛋白是在进化中非常保守的蛋白,能与桥粒、ARC等蛋白相互作用。我们发现了Kazrin的一种新的异构体,在人的脑胶质瘤细胞(U373MG细胞)株中表达,但它的确切的功能还不清楚,本研究拟运用RNAi技术,探讨Kazrin蛋白的功能,以及发挥这种功能的机制。 方法: 根据本实验室前期工作中鉴定的新的Kazrin的序列设计Kazrin siRNA,将Kazrin siRNA的cDNA插入载体pSilencer2.1,构建pSilencer/Kazrin-siRNA质粒,将不同剂量的pSilencer/Kazrin-siRNA转染U373MGMG细胞,24h后MTT法检测细胞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的变化。构建Kazrin siRNA作用位点突变但氨基酸序列不变的pcDN A3/Flag-Kazrin-m,转染U373MG细胞,筛选表达Kazrin-m的单克隆细胞株,再用pSilencer/Kazrin-siRNA质粒转染Kazrin-m表达阳性的U373MG细胞,24h后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构建cDNA3/Flag-ARC、pcDNA3/Flag-Bax质粒,用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共定位的方法,证实Kazrin与ARC、Bax相互作用。 结果: 1、pSilencer/Kazrin-siRNA能有效地抑制U373MG细胞中内源性Kazrin的表达,但不能抑制Kazrin siRNA作用位点突变但氨基酸序列不变的pcDNA3/Flag-Kazrin-m的表达。 2、RNAi技术静默Kazrin蛋白的表达后,U373MG细胞的细胞活性和细胞的凋亡与Kazrin siRNA的表达水平有关,caspase-3的活性增强。 3、pcDNA3/Flag-Kazrin-m能拯救pSilencer/Kazrin-siRNA引起的U373MGMG细胞的凋亡。 4、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共定位证实Kazrin与ARC、Bax互作用,Kazrin可能通过这两种蛋白而参与凋亡。 结论: 1、在细胞凋亡的研究领域,我们用RNAi技术和MTT、TUNEL检测方法,首次证实了一种新的蛋白——Kazrin蛋白与细胞凋亡有关,是一种新的抗凋亡蛋白。 2、通过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共定位证实Kazrin与凋亡途径中两种重要的蛋白ARC、BAX相互作用,提示Kazrin可能通过这两种蛋白参与细胞凋亡。
[Abstract]:Aim: the recently discovered Kazrin protein is a very conserved protein in evolution and can interact with desmosome ARC and other proteins. We found a new isoform of Kazrin, which was expressed in human glioma cell line U373MG, but its exact function is not clear. In this study, we intend to use RNAi technique to explore the function of Kazrin protein. Methods: Kazrin siRNA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of Kazrin which was identified in previous work in our laboratory. The cDNA of Kazrin siRNA was inserted into the vector pSilencer2.1 to construct pSilencerr Kazrin-siRNA plasmid. After different doses of pSilencer / Kazrin-siRNA were transfected into U373MGMG cells for 24 hours, the apoptosis of U373MGMG cells was detected by MTT assay and the change of caspase-3 activity by colorimetric assay. Kazrin siRNA interaction site mutation but amino acid sequence invariant pcDN A 3 / Flag-Kazrin-m. transfected U373MG cell line, screened the Kazrin-m expression monoclonal cell line, then transfected Kazrin-siRNA plasmid into Kazrin-m positive U373MG cell line for 24 hours. The construction of pcDNA3 / Flag-Bax plasmid of cDNA3 / Flag-ARCX was used to confir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Kazrin and ARCN Bax by immunoprecipitation and immunofluorescence co-localization. Results: 1pSilencer / Kazrin-siRNA could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endogenous Kazrin in U373MG cells. But it could not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pcDNA3 / Flag-Kazrin-m with mutation of Kazrin siRNA action site but invariant amino acid sequence. 2The cell activity and apoptosis of U373MG cells were silent after Kazrin protein expression. 3pcDNA3 / Flag-Kazrin-m could increase the activity of Kazrin siRNA. 3 pcDNA3 / Flag-Kazrin-m could not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Kazrin siRNA. 3pcDNA3 / Flag-Kazrin-m could increase the activity of ppcDNA3 / Flag-Kazrin-m. Rescue pSilencerr / Kazrin-siRNA induced apoptosis in U373MGMG cells. 4. Co-immunoprecipitation and immunofluorescence co-localization confirmed that Kazrin may be involved in apoptosis through these two proteins. Conclusion: 1, in the field of apoptosis, Kazrin may be involved in apoptosis. We demonstra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a new protein, Kazrin protein, was associated with apoptosis by RNAi and MTTT-Tunel assay. Kazrin is a new antiapoptotic protein. It is proved that Kazrin interacts with two important proteins in apoptosis pathway by immunoprecipitation and immunofluorescence co-localization, suggesting that Kazrin may participate in apoptosis through these two proteins.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36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月萍,马明英,王建军,谢东,任军;一起爆发型柯萨奇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分离与鉴定[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2 赵月萍,周淑洁,唐继海,罗光焘,潘福龙,夏志才,覃德芹;腮腺炎病毒抗体检测在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诊断中的应用[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6期
3 李国兰;郭玲;李治悦;卜戈;于昌军;张威;杨帆;李建国;王伟;;RT-PCR法在快速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核酸中应用[J];安徽医学;2008年04期
4 刘辉;潘家华;;EV71感染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J];安徽医学;2008年04期
5 江杨帆;刁慧敏;周秀红;何素冰;吴纳新;盛晓蓉;;射岑含片体外抗腺病毒3型作用的实验研究[J];安徽医学;2010年09期
6 顾建华;;百贝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J];安徽医药;2007年01期
7 张宝华;;重组人干扰素a2b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08年12期
8 夏仁飞;周迎春;黄海军;;番石榴叶水煎液及其总黄酮抗轮状病毒作用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陈晓琦,曹涛,王继麟,徐葛林;单克隆抗体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4年01期
10 王勇,陈淑霞,薛颖,董杰,金奇,侯云德;中国历年H_3N_2亚型人流行性感冒病毒血凝素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分析[J];病毒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金乐;贾继宗;李川;杨亮;何德磊;李娟;叶祥忠;李益民;;肠道病毒71抗原ELISA定量检测方法构建及其应用[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方美玉;任瑞文;刘建伟;;我国甲病毒的研究进展及其预防[A];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戚鹏;韩金祥;鲁艳芹;王传玺;栾中华;卜范峰;;病毒编码的miRNAs:基因表达新的调控因子[A];山东省药学会2006年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悦越;刘艳;谷金莲;于洋;国泰;;血清抗轮状病毒IgA诊断试剂的研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5 周伯平;刘威龙;谢靖婧;陈心春;徐六妹;谭艳;刘映霞;杨桂林;;肠道病毒71型重组VP1蛋白的表达和EV71型手足口病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建立[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刘兆梅;温瑞兴;马洪涛;;中药青龙爪抗HIV-1病毒的实验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学术研讨会暨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袁斌;任现志;孙轶秋;邹建东;赵长江;刘光陵;陈吉庆;赵德育;徐玲;;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166例临床研究[A];第25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中医药高等教育儿科教学研究会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8 傅燕;高红;刘健毅;;宁波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VP7序列分析[A];2007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张丽荣;;珠海市多起连续发生的乙型流感疫情的病毒HA1基因分析[A];新发传染病研究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赵连红;;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防治研究进展[A];第十四届全国感染药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淑贞;玉米赤霉烯酮对断奶仔猪的毒性初探及改性蒙脱石的脱毒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蕾;单纯疱疹病毒Ⅰ型VP26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功能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8年
3 时景伟;麻疹疫苗减毒机制及疫苗接种后我国麻疹流行病学特点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茅凌翔;肠道病毒71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miRNA抑制肠道病毒71型体外复制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5 徐娟;肠道病毒EV71 VP1基因的优化和免疫原性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6 卢桂兰;北京地区人偏肺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血清流行率分析及B细胞表位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7 管莹;与HSV-1 UL31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TMEM140生物学功能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8 郭磊;HSV1 ICP22蛋白转录调控机制研究及其与病毒蛋白VP16、ICP0对病毒基因转录的共调控作用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9 陈慧诚;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免疫后攻毒及未免疫攻毒恒河猴婴猴丘脑组织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10 汤必奎;流感病毒感染致炎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毅;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流感病毒NS2蛋白与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卢士强;甲型H1N1流感病毒NS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抗体制备及在血清学检测中的应用[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3 张绍丽;河南省2008年手足口病病原体(EV71)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D];郑州大学;2010年
4 于贺娟;肠道病毒71型荧光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D];郑州大学;2010年
5 殷坚;秦香颗粒对人轮状病毒致感染乳鼠血清IFN-γ、IL-2的影响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雷红娟;肠道病毒71型H6株在Vero细胞上的传代适应[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费永亮;新疆地区人群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初步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8 岳锋;猪瘟病毒感染靶细胞的配体表位研究[D];河南科技学院;2010年
9 郭延锋;CSISV人工感染SPF雏鸡和商品肉仔鸡后免疫器官的细胞凋亡[D];河南科技学院;2010年
10 韩绪军;HCV核酸检测方法建立及药物靶点变异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83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983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