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基于视嗅觉认知的虚拟嗅觉生成装置

发布时间:2018-06-24 06:27

  本文选题:虚拟嗅觉 + 气味生成装置 ; 参考:《中国机械工程》2015年22期


【摘要】:研发了一种基于视嗅觉认知的虚拟嗅觉生成装置,可用于虚拟环境中视嗅觉融合认知的人机交互,该装置由机械本体及其控制系统组成,可单独或同时输出3种气味。首先,分析按压气味瓶所需的作用力,设计定量送气机构,并研制装置的机械本体;然后,依据装置的驱动部件和视嗅觉交互界面,开发基于串口通信的控制系统。初步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虚拟嗅觉生成装置在响应时间和控制精度等方面都能满足用户需求,可为虚拟环境提供逼真的视嗅觉感知。
[Abstract]:A virtual olfactory generating device based on visual olfactory cognition is developed, which can be used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of visual olfactory fusion cognition in virtual environment. The device is composed of mechanical ontology and its control system, which can output three odors alone or simultaneously. Firstly, the force needed to press the odor bottle is analyzed, the quantitative gas delivery mechanism is designed, and the mechanical body of the device is developed. Secondly, a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erial port communication i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driving parts of the device and the interaction interface between the olfactory and the visual smell. The preliminary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ed virtual olfactory generator can meet the needs of users in terms of response time and control accuracy, and can provide realistic visual olfactory perception for virtual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浙江理工大学;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13AA0137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61332017)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Y14F020048) 浙江省科技厅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资助项目(2012R10005)
【分类号】:TP391.9;R33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文珍;吴新丽;;虚拟嗅觉研究综述[J];系统仿真学报;2013年10期

2 孟宪宇;尹怡欣;班晓娟;涂序彦;;基于模糊推理的人工鱼嗅觉感知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7年20期

3 王海霞;易树平;杨文彩;丁婧;;系统响应时间对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的影响[J];人类工效学;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文珍;吴新丽;余岭;祝盼飞;;基于视嗅觉认知的虚拟嗅觉生成装置[J];中国机械工程;2015年22期

2 宋玉萍;倪静;仲梁维;;基于Web的物料清单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信息技术;2015年09期

3 刘伟超;;进度条呈现方式对系统响应时间时距知觉的影响[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年06期

4 吴新丽;杨文珍;余岭;祝盼飞;竺志超;;虚拟嗅觉气味生成装置的研究进展[J];系统仿真学报;2014年09期

5 黄光球;刘嘉飞;陆秋琴;;基于记忆原理的人工鱼智能认知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年31期

6 孟宪宇;薛燕荣;王昊;张军;佟玉军;;人工鱼多感知系统融合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0年02期

7 孟宪宇;薛燕荣;班晓娟;;虚拟环境下人工鱼感知融合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年03期

8 杨文彩;易树平;丁婧;王海霞;;制造业信息化环境下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J];科研管理;2007年06期

9 张树光;张传;;深部岩体传热机理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1年04期

10 张毓;易树平;张力;;基于人因评价指标的整车企业技术数据集成系统设计[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1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娜;秦国军;胡茑庆;;人工嗅觉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08期

2 李敏;韩丰;;虚拟现实技术综述[J];软件导刊;2010年06期

3 赵沁平;;虚拟现实综述[J];中国科学(F辑:信息科学);2009年01期

4 吴先进;;人的嗅觉是如何产生的[J];解放军健康;2008年04期

5 潘科;关守安;石剑云;;嗅觉模拟技术在火灾探测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7年03期

6 魏永祥;韩德民;;嗅觉研究现状[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7年04期

7 黄永青;陆青;梁昌勇;杨善林;郝国生;;交互式多智能体进化算法及其应用[J];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07期

8 童小英;易树平;杨文彩;丁婧;;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刘东;张振玲;赵亚辉;唐文乔;张春光;;鱼类嗅觉器官的形态与生理研究进展[J];动物学杂志;2005年06期

10 桑海泉,王硕,谭民,张志刚;基于红外传感器的仿生机器鱼自主避障控制[J];系统仿真学报;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礼,邰发道,安书成;哺乳动物主要嗅觉系统和犁鼻系统信息识别的编码模式[J];兽类学报;2004年04期

2 唐敏;刘巧琼;李光武;;嗅觉系统结构功能及经嗅觉给药通路的研究进展[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6年01期

3 张敬虎;;嗅觉及其与生殖的关系研究的进展(文献综述)[J];湖北农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4 陈绍业;;其妙无比的嗅觉[J];科学大众;1995年01期

5 王鸿杰,张志文;嗅觉之谜——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J];生理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6 张静;张建新;;嗅觉研究的发展进程及动态[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4期

7 王又明;;嗅觉的一些生物学特性[J];生物科学信息;1989年04期

8 欧阳楷,高军涛,孟欣;兔嗅觉系统的动力学研究──混沌状态[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97年02期

9 郑茜茜;;嗅觉识别模型研究新进展[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张锦;朱尚武;王莹;黄诗苹;王如龙;;面向仿生的嗅觉神经系统建模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赵国华;罗爱民;;智能嗅觉及其应用[A];'99全国包装与食品加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杜莹;;嗅觉神经元模型的同步放电序列分析[A];The 5th 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李光武;任振华;刘巧琼;徐金勇;孙伟;左佳佳;杨爱红;;嗅觉系统脑靶向嗅质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4 魏永祥;韩德民;;嗅觉味觉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变应性鼻炎诊疗技术学习班讲义汇编[C];2007年

5 朱莹莹;倪道凤;许彩民;;老年痴呆大鼠嗅觉系统免疫组化及凋亡的检测[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6 杜莹;王如彬;陆启韶;;嗅球网络神经模型的放电序列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7 李光武;任振华;刘巧琼;徐金勇;孙伟;左佳佳;蔡荣凤;杨爱红;杨天鹏;许永成;汪莉;;嗅觉通路与脑功能神经药理学机制研究概述[A];华东六省一市第22届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学术年会暨山东解剖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8 杜莹;王如彬;;嗅觉神经元模型的同步放电序列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安然 本报驻京记者 李虎军;打开嗅觉系统的大门[N];南方周末;2004年

2 李荔;周雯:嗅觉影响视觉[N];北京科技报;2010年

3 王小龙;科学家在血液中发现嗅觉感受器[N];科技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吕媛 童光来 李婵 实习记者 刘茵;专家解读本届诺贝尔科学奖[N];北京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曹德盼;生物信息学方法在昆虫嗅觉基因识别的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苗加成;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人工嗅觉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许智祥;糖原合酶激酶3β在嗅觉系统中功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3年

4 朱莹莹;拟老年痴呆大鼠模型嗅觉系统相关改变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5 龚蓉;膜上鸟苷酸环化酶在大脑和在嗅觉系统中的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铭;基于鼻粘膜色谱效应的双腔室仿生嗅觉系统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2 杨如乃;嗅觉系统模型及嗅觉脑电信号提取方法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3 王莉;外周输入和离心调控对嗅觉系统功能活动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4年

4 杨新令;嗅觉系统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及其在人工嗅觉与虹膜识别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6年

5 王光大;基于数字人脑理论的人工嗅觉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6 汪乐;嗅觉系统神经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7 周立业;基于人工嗅觉的装备故障信号分析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邱e,

本文编号:2060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060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c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