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3种不同生境的蚊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系统发育分析
【部分图文】:
现代预防医学2019年第46卷第14期ModernPreventiveMedicine,2019,Vol.46,NO.142.3系统发育树16S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所有16SrDNA序列聚成4个分支(见图3A)。其中Aedesalbopictus(SMU-4)-16S单独位于1个分支,其他白纹伊蚊位于同1分支,小区和学校致倦库蚊位于1分支,公园致倦库蚊和骚扰阿蚊16SrDNA序列同源性高达100.0%,位于1个分支。wAlb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所有wAlbA基因型序列聚成4个分支(见图3B)。其中Armigeressubalbatus(GW-2)-A单独位于1个分支,学校致倦库蚊位于同1分支,小区致倦库蚊位于同1分支,学校白纹伊蚊位于同1分支。Culexquinquefasciatus(GW-4)和Aedesalbopictus(ZC-8)的wAlbA基因序列同源性95.0%,位于不同进化分支。wAlbB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所有wAlbBABCA:16SrDNA,B:wAlbA,C:wAlbB图2不同生境不同蚊种的沃尔巴克氏体基因差异位点·2545·
现代预防医学2019年第46卷第14期ModernPreventiveMedicine,2019,Vol.46,NO.14基因型序列聚成2大支,其中白纹伊蚊1分支,致倦库蚊1分支(见图3C)。学校白纹伊蚊及致倦库蚊分别位于白纹伊蚊、致倦库蚊的不同小分支中。Culexquinquefasciatus(GW-5)和Aedesalbopictus(GW-3)的wAlbB基因序列同源性96.3%,位于不同进化分支。3讨论沃尔巴克氏体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革兰阴性共生菌,不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调控宿主的生殖,而且可以抑制或阻断宿主对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寨卡病毒等多种虫媒病毒的感染[4]。节肢动物体内共生的沃尔巴克氏体分为A和B2大组以及大组下的组[3],特定类型的沃尔巴克氏体在伊蚊体内对蚊媒病毒有抑制作用[2]。我国蚊虫体内普遍存在沃尔巴克氏体感染[7],其中28.1%的蚊种携带沃尔巴克氏体[11],但对于特定地区每种蚊虫感染率的调查较少。本研究检测了广州市3种生境的4种常见蚊虫,其沃尔巴克氏体总感染率为97.5%,16SrDNA基因总检出率为90.0%。实验发现,学校和公园的白纹伊蚊同时感染walbA和walbB,而小区白纹伊蚊walbA单感染。值得关注的是,有一只来自学校的白纹伊蚊未检出沃尔巴克氏体,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索。实验发现,公园骚扰阿蚊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wAlbA基因型,这与武雅楠等[5]的实验结果一致,然而林立丰等[6]的研究显示其有3种基因型的沃尔巴克氏体,2个属于A组,1个属于B组。这些结果表明不同蚊种感染的沃尔巴克氏体基因型并不完全相同,同种蚊虫可感染多种沃尔巴克氏体基因型。系统发育分析发现,Aedesalbopictus(SMU-4)的16SrDNA序列单独处于1个分支,提示同一生境不同蚊种16SrDNA基因可能存在一定变异。小区和学校的致倦库蚊,wAlbA序列位于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郭颂;凌锋;王金娜;吴瑜燕;侯娟;龚震宇;;浙江省中东部白纹伊蚊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的调查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年06期
2 林立丰;吴德;张欢;寇婧;周惠琼;段金花;吴军;刘文华;;广东省蚊虫感染沃尔巴克氏体初步调查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颂;凌锋;王金娜;吴瑜燕;侯娟;龚震宇;;浙江省中东部白纹伊蚊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的调查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孟凤霞;王义冠;冯磊;刘起勇;;我国登革热疫情防控与媒介伊蚊的综合治理[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年01期
2 郑小英;刘起勇;奚志勇;;基于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媒和蚊媒病控制的生物安全性[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年02期
3 林立丰;吴德;张欢;寇婧;周惠琼;段金花;吴军;刘文华;;广东省蚊虫感染沃尔巴克氏体初步调查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年02期
4 潘晓玲;刘起勇;奚志勇;;基于昆虫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媒和蚊媒病控制研究进展[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年01期
5 周健明;王德全;林琳;刘渠;张起文;;深圳市龙岗区2009—2011年登革热媒介监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年12期
6 杨筱慧;朱道弘;刘志伟;赵玲;;湖南三地区麦氏安瘿蜂体内Wolbachia的感染及其wsp基因序列分析[J];昆虫学报;2012年02期
7 宋社吾,赵彤言,董言德,蒋书楠,陆宝麟;我国蚊虫体内感染的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J];昆虫学报;2002年05期
8 葛春喜,黄炯烈,陈观今,潘实清,吴瑜,王玲;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Wolbachia 16S rRNA序列测定与分析[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菂子;倪卫桂;赖祺;王佳甜;郑学礼;;广州地区3种不同生境的蚊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系统发育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年14期
2 JohnTravis,王福彭;沃尔巴克氏体──操纵昆虫及其他物种的生殖[J];世界科学;1997年06期
3 洪善超;吕园;方福谨;朱昌亮;;沃尔巴克氏体与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抗性关系初步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4年06期
4 郑小英;刘起勇;奚志勇;;基于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媒和蚊媒病控制的生物安全性[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年02期
5 ;雄蝶的闪电性反击[J];大自然探索;2007年12期
6 燕清丽;行岳真;杨鹏飞;曹晓梅;李兵兵;刘纯成;蔡蓉;赵怀荣;姚海波;何南江;;江苏省淮安市蚊虫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调查[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8年05期
7 陈启锋,李志真,黄群策;弗兰克氏菌的研究进展与前景[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8 周志宏,石彦林,刘志恒;弗兰克氏菌的分类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1997年01期
9 丁鉴;苏凤岩;孙慧君;黄雅丽;徐卿德;李忠伟;吴阳;张丽珊;朱岩;李维光;;弗兰克氏菌红外光谱特性的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1987年02期
10 周志宏,阮继生,刘志恒,张亚美;一种弗兰克氏菌分种新方法的探讨[J];微生物学报;199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雪;伯克氏菌重组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18年
2 李志真;福建弗兰克氏菌(Frankia)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3 张香红;基于沃尔巴克细菌虫媒控制的脉冲动力系统及其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娇;克氏梭菌己酸合成途径基因的鉴定及该菌遗传操作工具的构建[D];江南大学;2018年
2 黄金芳;福建省弗兰克氏菌遗传多样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易犁;弗兰克氏菌的分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86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886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