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2炎症小体在感受细胞浆DNA中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AIM2炎症小体在感受细胞浆DNA中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DNA AIM 天然免疫系统 分子模式 细胞浆 模式识别受体 Pathogen 巨噬细胞 获得性免疫应答 caspase
【摘要】:正天然免疫系统中存在一些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1],能够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如脂多糖、肤聚糖或病毒RNA,以及危险相关分子模式(Danger-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DAMP),如DNA、RNA或尿酸,这些物质异常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
【关键词】: DNA;AIM;天然免疫系统;分子模式;细胞浆;模式识别受体;Pathogen;巨噬细胞;获得性免疫应答;caspase;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372407)
【分类号】:R392.12
【正文快照】: 天然免疫系统中存在一些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1],能够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如脂多糖、肤聚糖或病毒RNA,以及危险相关分子模式(Danger-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DAMP),如DNA、RNA或尿酸,这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隋江东;李华;吴玉章;;NALP1:一种新的参与炎症和凋亡的胞内蛋白[J];免疫学杂志;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姝;王炳元;;炎症小体与慢性肝脏疾病[J];传染病信息;2013年05期
2 刘争辉;韩代书;;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调节获得性免疫的机理[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3年06期
3 张媛媛;侯卫平;曹雪娇;袁发焕;;NALP3/ASC/caspase-1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J];重庆医学;2014年03期
4 木尔扯尔;文彬;黄一凡;刘钧;;caspase-9在结肠肿瘤中的表达与意义[J];重庆医学;2014年16期
5 梁荫基;杨钦河;张玉佩;王少娜;韩莉;刘益臻;金玲;龚享文;闫海震;徐拥建;;NLRP6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中医药防治策略[J];广东医学;2014年23期
6 宋方;吴强;;p200家族蛋白人AIM2及小鼠Aim2介导的新型炎性复合体[J];免疫学杂志;2012年01期
7 周洲;陈丽丽;刘良专;李忠玉;游晓星;陈曦;吴移谋;;肺炎嗜衣原体热休克蛋白10促炎症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J];免疫学杂志;2013年02期
8 木尔扯尔;文彬;黄一凡;刘钧;;结肠癌中caspase9表达程度与癌周炎症程度关系的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9 何静;施少林;;DAMPs和肾脏疾病[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4年02期
10 赵迪;王泽穆;王连生;;炎症小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年3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客宏;ATP-P2X4信号轴介导NLRP3炎性体的活化:一种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炎症发生的新途径[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2 赵国军;NF-κB-SREBPs途径介导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和炎症因子的产生[D];南华大学;2013年
3 宋爽;PRRSV诱导炎症反应及其调控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4 刘爱国;抑制组织蛋白酶B在心梗后心功能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D];山东大学;2013年
5 张浔敏;肿瘤靶向抗体-IFNβ融合蛋白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6 青玉凤;TLR4及NLRP3基因多态性与我国汉族人群原发性痛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杨杨;AIM2炎症复合体在牛分枝杆菌介导的IL-1β的分泌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8 王雪芹;鲐鱼多肽的抗氧化活性与抗疲劳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年
9 徐敏晖;炎症环境下胆管反应与肝细胞癌术后预后关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10 吴剑波;NLRP3炎性体对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的调节作用[D];山东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鸿斌;高闪电;贾万忠;才学鹏;;细胞内模式识别受体研究进展[J];免疫学杂志;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志君,陈林立;循环DNA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0年05期
2 吴伟,崔光华;DNA控释递送系统[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0年02期
3 ;几种线粒体DNA提取方法的比较[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年11期
4 ;线粒体DNA损伤与修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年11期
5 姚ng;夏立照;;安徽省3种常见蜚蠊基因组多态性DNA的研究[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1年01期
6 高春芳;王皓;高国华;宓庆梅;孔宪涛;;非同位素法分析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的三种方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年05期
7 吴晓平 ,张小如;线粒体DNA突变及其与衰老的关系[J];福建医药杂志;2002年06期
8 李伟文;线粒体DNA表达与损伤修复[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2年04期
9 张彦芳 ,耿惠杰;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病患者血清HBV-DNA的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18期
10 王煜,文曙,龙小艳,肖波;通过高温变性快速提抽DNA的方法学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金玲;吴玲玲;周剑章;林仲华;;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DNA的控电位杂交[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2 范新萍;;孕妇外周血中游离DNA的分级分离方法初探[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郑利雄;李放娟;吴育庆;张桂梅;何桂荞;熊峰;;荧光定量PCR法在检测梅毒血清TP-DNA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邵勇;刘亭丽;张罡棋;朱晓青;;基于脱碱基位点设计的DNA单核苷多型的小分子识别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关明;;高分辨熔解技术在分子检验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6 ;DNA G-quadruplexes as potential anticancer drug targets[A];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暨生物物理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张新跃;;牧草DNA基因多态性研究与在草业中的应用[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Michael M.Yang;;FABRICATION OF DNA CHIPS FOR DIAGNOSTIC AND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A];首届粤港生物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邓用川;陈菊培;罗越华;李冠一;林栖凤;;红树DNA导入水稻引起的变异[A];植物分子育种——第四届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延;张成孝;;电化学发光检测DNA的初步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徐敏;DNA分子为何不稳定?[N];解放日报;2005年
2 刘工;DNA计算机微乎其微 功能强大[N];经济参考报;2002年
3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侯巧明;DNA识别遗传信息判断人[N];计算机世界;2001年
4 陈丹;以科学家研制出DNA计算机[N];科技日报;2001年
5 郭朝元;克隆永续经营的DNA[N];民营经济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翟永太 聂同钢;DNA“精确制导”[N];人民公安报;2006年
7 张梦然;首个近乎完全由人造“零件”搭建的DNA分子问世[N];科技日报;2008年
8 韩梁;DNA证据可伪造,刑案鉴定蒙阴影[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9 记者 郑晓春;可区分真伪DNA的检测技术问世[N];科技日报;2009年
10 记者 王艳红;以研制出新型DNA计算机[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伟;DNA条形码在中国榕小蜂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张凤梅;石英致DNA双链断裂修复的DNA-PKcs/JNK/p53信号转导通路[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3 蔡宏;新型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纳米材料在其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雪梅;含N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与DNA作用机理的电化学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6年
5 梁乐;功能DNA纳米结构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4年
6 王延峰;DNA计算中的编码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蒋伟;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核酸酶活性和DNA对其聚集的加速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鲁卫平;DNA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病原微生物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9 樊浩;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新方法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剑章;分子自组装固定DNA和DNA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应用[D];厦门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雪姣;钌多吡啶配合物与DNA/RNA的键合机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王平红;一些金属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研究[D];海南大学;2006年
3 郭爱敏;DNA分子电子结构及输运性能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李春宏;DNA甲基化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广西巴马县人群白细胞DNA总体甲基化水平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5 罗兴;基于DNA自组装模型的最大团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6 杨青喜;一种高效检测石蜡切片中的DNA的方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7 冯媛媛;聚苯胺及其衍生物复合纳米材料在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09年
8 赵剑;基于企业DNA视角的企业进化机制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0年
9 史庭燕;树状DNA放大技术在临床基因诊断中的应用[D];东南大学;2004年
10 杨培菊;金属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31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831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