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P30蛋白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及其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弓形虫P30蛋白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及其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研究
【摘要】:目的构建弓形虫昆山分离株P30基因的乳酸乳球菌表达质粒L2Ps-P30-T,并在乳酸乳球菌中表达P30基因,然后用表达弓形虫P30蛋白的乳酸乳球菌口服免疫小鼠,观察表达弓形虫P30蛋白的乳酸乳球菌所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黏膜免疫水平及对弓形虫感染的保护力。 方法以BamHI及XhoI限制性内切酶将P30从构建好的质粒pSK-P30中切出并克隆至构建好的质粒pSK-PsT,构建成pSK-Ps-P30-T质粒,用PvuII限制性内切酶将表达元件-Ps-P30-T-从pSK-Ps-P30-T质粒中切出,用相同的酶切位点导入大肠杆菌和乳球菌穿梭质粒pTRKL2,构建成L2Ps-P30-T质粒,通过电转化技术将L2Ps-P30-T导入至乳酸乳球菌,用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P30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选用69只体重为(18±2)g健康雌性BALB/c小鼠,将小鼠随机分组为疫苗免疫组、乳球菌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每次每只小鼠分别饲喂5×109个的表达弓形虫P30蛋白的乳酸乳球菌悬液、不含重组质粒的乳酸乳球菌悬液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在喂食小鼠后第27、34及48天从小鼠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清中IgG水平;在喂食小鼠后第48天每组杀死3只小鼠,分离小鼠的小肠黏液及脾细胞,检测小肠黏液中的SIgA水平;培养脾细胞,检测培养上清中INF-γ、IL-4和IL-10水平。同时第48天用弓形虫灌胃感染每组剩下的其他小鼠(每组20只),感染后记录小鼠的发病情况,计算小鼠死亡率,小鼠灌胃感染30d后解剖小鼠并统计小鼠肝、脑组织中的虫体数量,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果用酶切及PCR方法鉴定质粒L2pS-P30-T构建正确。SDS-PAGE电泳没有检测到P30蛋白的表达。但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乳球菌中表达能被弓形虫病人血清识别的约30kDa蛋白。小鼠血清中抗P30IgG水平随时间增高,小鼠血清中IgG水平疫苗免疫组与乳球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比较,其存在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乳球菌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小肠黏液中的SIgA水平疫苗免疫组与乳球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比较,,其存在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球菌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弓形虫灌胃感染后的小鼠肝、脑组织中虫体数疫苗免疫组与乳球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比较,其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球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比较,其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弓形虫昆山分离株P30基因的乳酸乳球菌表达载体质粒L2pS-P30-T构建正确。 2P30在乳酸乳球菌中得到了表达,但表达量低。 3表达弓形虫P30蛋白的乳酸乳球菌可诱导小鼠的黏膜免疫和体液免疫,对弓形虫感染能产生一定的保护力。
【关键词】:弓形虫 P30 乳酸乳球菌 表达 口服疫苗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82.5;R392
【目录】:
- 主要缩略语英文索引4-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4
- 一 实验材料14-17
- 1.材料14-15
- 2.仪器设备15-17
- 二 实验技术路线图17-18
- 三 实验方法18-25
- 1.pSKPs-T,pSKP30 及 pTRKL2 质粒 DNA 的小量制备18-19
- 2. BamHI/XhoI 分别双酶切 pSKPs-T/pSKP30 质粒及目的片断的回收19
- 3. pSKPs-T 酶切产物与 P30 的连接反应19
- 4.感受态细菌的制备19-20
- 5. 连接产物转化和蓝白斑筛选20
- 6. pSKPs P30-T 重组质粒的 PCR 鉴定20-21
- 8.pSKPs P30-T 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鉴定21
- 9. PvuII 酶切 pSKPs P30-T/质粒及大肠杆菌与乳球菌穿梭质粒pTRKL2 及回收目的片段21
- 10. -Ps-P30-T-与 pTRKL2 的 PvuII 酶切产物的连接反应21
- 11. 感受态制备,连接产物转化,蓝白斑筛选和重组质粒抽提鉴定21
- 12. DNA 序列测定21
- 13. 乳球菌电转化21-22
- 14. 挑取克隆抽提质粒,PCR 及双酶切鉴定22
- 15. P30 基因在乳球菌中的表达22
- 16. Western blotting 检测 P30 的表达22-23
- 17. 小鼠口服免疫方法23
- 18. 小鼠血清 IgG 检测23
- 19. 小鼠小肠液 SIgA 的检测23
- 20. 小鼠脾细胞获取及培养23-24
- 21. 保护性实验24
- 22.统计学分析方法24-25
- 四 结果25-34
- 五 讨论34-37
- 六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1
- 附录41-47
- 文献综述47-52
- 参考文献49-52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52-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轶杰;刘欢欢;张富春;;乳酸乳球菌同时发送外源性蛋白质/DNA到哺乳动物细胞[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2年12期
2 冯金;洪愉;毛普加;黄芬;井申荣;曾韦锟;;组成型表达人呼吸道合胞病毒F_(212-489)蛋白乳酸乳球菌的构建[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13期
3 孙强正;徐建国;;乳酸乳球菌食品级表达载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年03期
4 周红,郑江,鲁永玲,秦孝建,肖光夏;抗菌蛋白葛栳纱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研究[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1年03期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1年02期
6 孙强正;熊衍文;李振军;孙晖;徐建国;;乳酸乳球菌食品级载体的构建及Mn-SOD基因的克隆和表达[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6年06期
7 刘方久;张德纯;蒲荣;;大肠埃希菌Mn-SOD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年06期
8 孙强正;熊衍文;叶长芸;徐建国;;乳酸乳球菌食品级分泌性表达载体pSQZ的构建及报告蛋白的表达[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8年03期
9 张小娟;张荣光;段广才;范清堂;;乳酸乳球菌NZ3900电转化条件的优化[J];山东医药;2010年11期
10 吴洁;刘晓锐;杨雪;侯景;徐茂磊;申丽丽;黄东成;刘坤锋;;重组HSP65-6P277乳酸乳球菌疫苗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娟;傅瑞燕;李寅;陈坚;;谷胱甘肽在乳酸乳球菌酸胁迫和冷冻胁迫中的保护作用[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张娟;傅瑞燕;陈坚;李寅;;谷胱甘肽在乳酸乳球菌酸胁迫中的保护作用[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孙磊;孔文涛;孔健;;乳酸乳球菌电转化条件的研究[A];山东微生物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4 王秀丽;任晓冬;龙才;马博宇;韩文瑜;;乳酸乳球菌培养条件的优化[A];吉林省第六届生命科学大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5 傅瑞燕;陈坚;李寅;;外源谷氨酰胺转胺酶显著提高乳酸乳球菌抗氧胁迫能力[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梁小波;钟瑾;还连栋;;纳豆激酶基因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诱导表达[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孔健;马桂荣;;乳酸乳球菌中限制和修饰酶基因LlaBⅢ的克隆及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8 付瑞燕;陈坚;李寅;;谷胱甘肽保护乳酸乳球菌SK11抵抗氧胁迫[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王迎华;陈燕;高丹丹;曹郁生;;大肠杆菌galU基因在乳酸乳球菌中的克隆及对产胞外多糖的影响[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龚芳红;贺松;张德纯;刘明方;郭亚楠;;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A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及免疫学活性分析[A];重庆微生物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傅瑞燕;利用代谢工程手段改善乳酸乳球菌胁迫抗性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6年
2 生举正;透明质酸合成途径在乳酸乳球菌中的建立及微生物合成透明质酸分子量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庄重;人β-干扰素和大肠杆菌O157:H7表面抗原EspA在乳酸乳球菌食品级诱导表达体系中表达及相关免疫活性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4 汪川;可分泌高活性β-半乳糖苷酶的重组乳酸乳球菌株的构建及其产酶特性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徐毅;乳酸菌高效膜蛋白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其自溶性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胡春霞;大肠杆菌K88菌毛蛋白亚基FaeG重组乳酸乳球菌的构建及其对ICR小鼠免疫保护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王振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重组乳酸乳球菌粘膜免疫疫苗的构建及免疫原性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海燕;不同地区自然发酵乳中乳酸乳球菌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2 房杰;一株重组乳酸乳球菌抗氧胁迫机制的初探[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3 秦艳青;乳酸乳球菌主要分泌蛋白的鉴定及其同源整合载体的构建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4 雷雨婷;乳酸乳球菌中冷应激蛋白的表达及其抗冻保护作用[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5 尹尉翰;海藻酸钙微囊对乳酸乳球菌在胃肠道环境中的保护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侯宏晓;乳链菌肽前体基因克隆及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7 马露;猪白介素-18和干扰素γ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及生物活性的检测[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8 黄洁洁;一株乳酸乳球菌重组菌株抗胁迫能力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9 易艳军;弓形虫P30蛋白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及其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3年
10 郭志伟;乳酸乳球菌ATCC11454高产乳链菌肽的遗传育种[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363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836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