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端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末端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动物模型研究 肌腱损伤 康复时间 松解粘连 局部循环 运动性疾病 大鼠 细胞因子 髌腱 生理盐水注射
【摘要】:正末端病是运动性疾病之一。14%的高水平运动员患有此病。早期用保守方法治疗,康复时间3—6个月[1],影响运动员的比赛和职业生涯。保守治疗失败进行手术治疗,包括松解粘连,增加局部循环,治疗成功率不确定,文献研究总体在45%—100%[2—3]。正常肌腱呈白色,具纤维弹性,张力大于骨,介于5.0—10k N/cm2,可承受较大负荷;而末端病肌腱呈灰色或棕色,柔软脆弱,纤维弹性和张力下降,组织细胞、蛋
【作者单位】: 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沈阳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关键词】: 动物模型研究;肌腱损伤;康复时间;松解粘连;局部循环;运动性疾病;大鼠;细胞因子;髌腱;生理盐水注射;
【分类号】:R-332;R874
【正文快照】: 末端病是运动性疾病之一。14%的高水平运动员患有此病。早期用保守方法治疗,康复时间3—6个月[1],影响运动员的比赛和职业生涯。保守治疗失败进行手术治疗,包括松解粘连,增加局部循环,治疗成功率不确定,文献研究总体在45%—100%[2—3]。正常肌腱呈白色,具纤维弹性,张力大于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扈盛;欧高志;滕宇;郭军;胡亚哲;;末端病造模方法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刘伟;徐西东;陈世荣;;电击跳跃法建立大鼠跟腱病动物模型[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20期
3 于长隆,曲绵域,田小明,林宗智,宋卫民,李萍;兔跟腱末端病的实验病理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3年03期
4 刘波;电针治疗腱末端病的生物力学研究-Ⅰ电针对末端结构断裂特性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清钊;郭佳佳;张玉芹;方小芳;;火针治疗对大鼠跟腱末端病HSP70表达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2 宋晓君;王琳;;电击跳跃法建立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福建体育科技;2013年04期
3 王琳;;运动相关骨腱结合部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年07期
4 沈勇伟;;运动对人体肌腱影响的研究进展[J];搏击(体育论坛);2014年02期
5 任东坡;唐欣荣;吕发明;;加味芍药甘草汤对大鼠跟腱末端病影响的实验研究[J];河南中医;2009年05期
6 张淑芳;;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调查分析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年10期
7 陈寅;杨贤罡;刘阳;;优秀游泳运动员肩关节疼痛的主要病因分析——冈上肌肌腱炎[J];辽宁体育科技;2014年05期
8 向磊;杨俊涛;;生长因子在动物肌腱损伤修复中的机制和治疗进展[J];临床骨科杂志;2014年06期
9 张世明,罗永宁;女子排球运动员肘关节内侧肌肉韧带损伤[J];成都体院学报;1988年02期
10 郭佳佳;史清钊;张玉芹;;末端病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2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刁吉亭;铍针治疗肩胛提肌止点张力性疼痛的临床观察[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2 樊丽霞;不同训练强度影响骨腱结合部损伤的机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3 李宇晟;后交叉韧带断裂对前交叉韧带影响的生物力学和组织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沈勇伟;低功率激光对末端病大鼠跟腱修复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5 王宁;Ⅰ型胶原-PRP支架促进肌腱干细胞功能性分化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3年
6 倪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肌腱分化促进肌腱愈合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1年
7 杨运发;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肌腱干细胞生物学影响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8 邱轶伟;利用肌腱细胞进行肌腱组织工程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电击跳跃法建立大鼠跟腱病动物模型[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2 赵玉刚;微创牵张技术对腱骨结合部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史晓伟;低功率激光对末端病大鼠跟腱Collagen-ImRNA、TGF-β1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刘小莉;MMP-1和TIMP-1在末端病大鼠跟腱末端组织的表达及其针刺干预作用[D];苏州大学;2011年
5 佟云;拇外翻与末端病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6 王小平;局部热休克预处理预防跟腱末端病的实验性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7 任东坡;加味芍药甘草汤对大鼠末端病的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8 郭佳佳;火针对跟腱末端病大鼠末端区组织、HSP70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D];首都体育学院;2010年
9 方小芳;火针对跟腱末端病大鼠组织中IL-1β、IL-6及iNOS影响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0年
10 伍顺尧;针刺创伤及针刺创伤加自身血注入致骨腱结合部损伤的病理性变化[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扈盛;欧高志;滕宇;郭军;胡亚哲;;末端病造模方法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于长隆,曲绵域,田小明,林宗智,宋卫民,李萍;兔跟腱末端病的实验病理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3年03期
3 扈盛,胡亚哲;热休克蛋白70在末端病中表达的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4 扈盛,胡亚哲;末端病潮线涨潮的力学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5 扈盛,滕宇,胡亚哲,王和平,黎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末端病中的表达[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6 胡亚哲,扈盛,王梅,扈克文;大鼠跟腱末端病的细胞凋亡的检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0年01期
7 刘波;电针治疗腱末端病的生物力学研究-Ⅰ电针对末端结构断裂特性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5年05期
8 刘波;电针治疗腱末端病的生物力学研究─Ⅱ电针对末端结构粘弹性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宏;马洪升;;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07年03期
2 钱伯初;史红;郑晓亮;;新的失眠动物模型研究概述[J];中国新药杂志;2008年01期
3 陈业民;彭顺舟;;肺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进展[J];西南军医;2009年02期
4 汤恒心;王守森;王如密;;临时夹闭加促凝法制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研究[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杨新雪,仝月华,张举之,贾问矩;牙周炎的动物模型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0年01期
6 唐泽耀,刘亚奇;试论动物遗传特性在证候动物模型研究中的作用[J];医学与哲学;1998年11期
7 许建衡,林薇,刘婉秀,陈葵;难治性黄疸动物模型研究(英文)[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血管瘤动物模型研究近况[J];上海口腔医学;2002年03期
9 王文丽,施雷;黄疸动物模型研究近况[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田松,雷晓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现状的思考[J];天津中医药;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伯初;史红;郑晓;;新的失眠动物模型研究进展[A];浙江省生理科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蔡有余;欧阳卓志;王生;李五一;;人类恶性肿瘤株(系)库及适宜的动物模型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3 苗明三;张玉林;刘亚敏;;中医证的动物模型研究思路[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黄晓燕;侯丽颖;;脾虚证动物模型研究述评[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邱洪斌;王景涛;王柏欣;徐辉;汪志国;鲁向锋;刘爽;;宫内感染导致脑发育损害的动物模型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模式生物与人类健康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杨东亮;;嗜肝DNA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杨东亮;;嗜肝DNA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进展[A];实验动物与药理学、毒理学研究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高志棣;;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栓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昌煜;郭建友;;抑郁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10 王春田;于静;;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A];首届中国中医药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熊燕;艾滋病动物模型研究取得重大进展[N];云南日报;2009年
2 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主任、教授 邹移海;必须重视中医药实验基础建设[N];广东科技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接力;抗HBV药物筛选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2 曲良烨;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方选;新型呕吐动物模型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51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851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