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氧化模型制备时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的变化
本文关键词:不同氧化模型制备时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的变化
更多相关文章: 氧化模型 红细胞聚集性 红细胞变形性 过氧化氢 吩嗪硫酸甲酯 亚硝酸钠 剪切速率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氧化模型制备时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的变化。方法从15只大鼠颈动脉采集血液9m L/只,离心去除白细胞,获得红细胞重悬液分为4组(n=3):空白对照组(不加入任何氧化剂);过氧化氢(H2O2)组(终浓度为0.5、5、8 mmol/L);吩嗪硫酸甲酯(PMS)组(终浓度为25、50、100μmol/L),亚硝酸钠(Na NO2)组(终浓度为0.5、1、1.5 mmol/L);37℃水浴1 h,自体血浆调节红细胞压积至40%,测定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结果红细胞聚集指数:H2O2组呈下降趋势,终浓度8 mmol/L时的2.5±1.3,较对照组的45.3±1.5下降明显(P0.05);PMS和Na NO2组则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红细胞聚集时间(s):与对照组的0.89±0.13相比,H2O2组作用浓度为5、8 mmol/L时明显升高,分别为1.68±0.2、1.85±0.14(P0.05);PMS组各作用浓度未见明显影响(P0.05);Na NO2组各终浓度作用后,虽然分别降低至0.54±0.06、0.62±0.03和0.78±0.08,但也显示作用浓度越高降低越慢。红细胞变形性:各个剪切速率(SHR)下,对照组EI分别为28.1±0.45、40.6±0.92、42.4±1.09、43.2±1.12、44±1.21。3种浓度H2O2作用后,不同SHR下EI均明显下降(SHR=100 s-1时EI分别为18.8±3.78、11.3±2.36、6.9±4.89,P0.05);3种浓度PMS作用后,不同SHR下EI均明显下降(SHR=100 s-1时EI分别为16.8±2.27、8.5±0.64、5.6±0.07,P0.05);3种浓度Na NO2作用后,SHR=100 s-1时,变形性降低(分别为23.9±1.41、20.8±0.01、21.9±041,P0.05),但随着SHR的增大,变形性有升高趋势,SHR≥600 s-1时,Na NO2组红细胞变形性明显高于对照组(SHR=1000 s-1时EI分别为48.3±0.73、49.2±0.1、48.3±0.65,P0.05)。结论不同氧化剂对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影响不同,提示在体外建立红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时应根据实验目的选取符合要求的氧化剂。
【作者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
【关键词】: 氧化模型 红细胞聚集性 红细胞变形性 过氧化氢 吩嗪硫酸甲酯 亚硝酸钠 剪切速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271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300751)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2AA021901)
【分类号】:R331.1
【正文快照】: 作为血液中的主要有形成分,红细胞流变学特性——主要包括变形性和聚集性——对血液循环有重要的影响[1-2]。红细胞变形性降低会妨碍外周组织灌流和氧气输送,影响全血粘滞性和流动性进而阻塞血管[3];低剪切速率(shear rate,SHR)下红细胞聚集可致全血粘度升高从而提高血管阻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武世文;文爱清;;红细胞储存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13年06期
2 刘占才,牛俊英;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对生物体的作用机理研究[J];焦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滕本秀,王竹筠;库存血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变化[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0年04期
4 张驰;张洪为;李代渝;;库血红细胞变形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2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嘉馨;钟锐;王红;郑立恒;郑忠伟;杨群身;;一氧化氮与血液贮存质量的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08年07期
2 解绪红;姚慧青;杨秀华;魏亚明;;添加SNP改变储存红细胞血流变学和一氧化氮含量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4年02期
3 钟锐;王红;扎西顿珠;贺曾;刘华;次旦平措;黄晓倩;吴瑕;张警丹;刘嘉馨;;高原地区悬浮红细胞保存质量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4年07期
4 邱玉霞;韩惠云;张国平;王林;闫晓鹏;;冰冻亚型红细胞融化洗涤后保存条件及使用效期的优化选择[J];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17期
5 王林;唐玉清;闫晓鹏;刘志勇;郭超群;来祝檩;夏琳静;;冰冻亚型红细胞制备及使用的全程质量控制[J];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17期
6 张警丹;刘华;李晓娟;王红;钟锐;闫东;贺曾;岗拉多美;刘嘉馨;;硝普钠对高原献血者储存末期红细胞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5年01期
7 郑山根;郑娅琼;丁尹娟;倪文旭;刘康;;模拟血液高空坠落对红细胞影响的试验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5年02期
8 萧淑雯;卢玉栋;潘嘉文;张林华;童跃进;;虎尾轮根部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9 张警丹;王红;钟锐;蒋冰玉;韩玎玎;贺曾;杨琨;刘嘉馨;;一氧化氮对保存悬浮红细胞部分功能的量效关系初步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2015年03期
10 尤扬;袁志良;张晓云;崔亭亭;叶永忠;;叶面喷施ABA对香樟幼树抗寒性的影响[J];河南科学;2008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妍;狗牙根干旱相关蛋白及代谢产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徐清萍;镇江香醋抗氧化性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3 梁欣;艾灸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松果体氧化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张家俊;土壤中除草剂毒草胺的迁移行为和阿特拉津对水稻幼苗生物毒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5 李佩泽;含二茂铁基及[2Fe2Se]簇结构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蒋红琴;番茄红素对巴美肉羊肉品质的影响及其抗氧化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洋;大马勃生药学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2 赵盼;壳聚糖和壳寡糖的抗氧化特性及其抑制苹果果汁褐变机理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朱艳丽;水分和肥料对番茄果实品质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金春燕;高温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甘卓慧;脑缺血及再灌注过程中的一氧化氮扩散反应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尹永强;晒红烟在晒制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及采收方式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6年
7 陆震鸣;樟芝菌粉抗氧化和预防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6年
8 贺东霞;超氧阴离子在不同溶剂中的歧化反应及其动力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程舸;东北菱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陈小敏;无机碲对螺旋藻的生理生化效应[D];暨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洪为;李代渝;古天明;;一氧化氮的生理学及对输血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08年05期
2 张洪为;李代渝;赵华;林江;;一氧化氮对库血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特征之探讨[J];重庆医学;2009年21期
3 毕津洲,马素贞,吕晓霞;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与临床意义[J];临床医学;1997年06期
4 朱奕;伍昌林;李岚;党鑫堂;;贮存红细胞中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与输注效果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14期
5 许锋,胡林,肖文波;血液流变学中影响红细胞变形性的因素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6 许艳,付晨薇,马波,朱翔,陈丽娜,高佩琦,梁庆成,王维治;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及红细胞膜流动性改变的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7年03期
7 阎淑枝,萧家思,李敏,万子兵;1,6-二磷酸果糖对烧伤大鼠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8年02期
8 傅文庆;细胞衰老的MN模型——谈细胞生物学中的两个难解之题[J];老年学杂志;199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许红,游永东,张志鸿;红细胞的钱串现象和变形性的关系[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2 阮晓声;谢小平;;按不同直径分布的红细胞的变形性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3 戴建武,董群,苏雅娴,尚彤;巨噬细胞膜变形性与细胞骨架微丝关系的研究[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4 阮晓声,谢小平,梁中庆;基于透明锥板旋转装置的底部附着法研究红细胞的变形性及弹性模量[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2年05期
5 杨辉;对金属阳离子变形性的讨论[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1996年04期
6 赵玉衡,文宗曜,吴新华,杨旭丽;温度对流场中红细胞取向和变形性的影响[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4年04期
7 阮晓声;;红细胞的变形性及其在微循环中的意义(综述)[J];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90年05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毅奕;陶祖莱;;微管在细胞可变形性中的作用——抗拒微丝产生的张力[A];第七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裴雯虹;;对变形性膝关节炎患者格式化护理指导[A];全国第二届颈、肩、腰腿痛暨软组织损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刘爱珍;王小兵;彭_g华;;瞳孔变形性测量的有效方法[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季勤勤;基于散射光检测的微流控芯片细胞变形性分析系统[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00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900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