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对温度、光周期耐受范围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对温度、光周期耐受范围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 登革热 温度 光周期 生态学特征 分布 扩散趋势 防治
【摘要】: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属于双翅目,蚊科,伊蚊属。两者均是我国传播登革热的重要媒介。埃及伊蚊属于典型的家栖性蚊虫,具有多次吸血的习性,其传播登革热病毒的能力较前者高,属于热带地区传播登革热最危险的蚊种;而白纹伊蚊多属于野栖或半家栖性蚊种,是亚热带地区登革热的重要媒介。在我国,埃及伊蚊原来仅分布在广东、海南、广西的沿海地区,近年来云南南部局部地区也有发现。白纹伊蚊分布较广,南起海南岛,北至辽宁南部,西至陕西宝鸡都有记载,是我国东南沿海省份登革热的主要媒介蚊虫。上世纪50年代以后,白纹伊蚊分布范围不断扩大,但是扩散的原因不尽相同。从全球范围看,由原产地亚洲东部已经扩散到欧洲、非洲和美洲,并成为这些地方登革热的媒介,这主要是全球化进程中,日益频繁和发达的国际交通往来使其被携带至原本不存在的地区;从我国来看,白纹伊蚊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扩散,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使一些原来不适合其生长繁殖的地方变得适合,即白纹伊蚊适生区范围的扩大。本研究即是针对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不同的分布和扩散能力,通过实验研究两种蚊虫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对不同温度和光周期的反应,为进一步分析两种蚊虫的适生范围和扩散趋势提供生态学资料,对防治登革热媒介,预防、预警和控制登革热传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本课题对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卵的孵化、幼虫的生长发育、蚊蛹的羽化以及成虫的繁殖率等过程与温度、光周期的关系进行实验研究,阐明两种伊蚊完成生活史所必须的温度阈值,以及在不同温度、光周期条件下的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温度、光周期等对伊蚊地理分布及扩散的影响。主要实验内容包括:1.在温度梯度11℃,16℃,21℃,26℃,31℃,36℃条件下,观察伊蚊成蚊前期的生长情况,包括:孵化情况、羽化情况、幼虫生存发育情况和全代发育情况等。2.在不同的光周期条件下(L0:D24, L4:D20, L12:D12, L20:D4, L24:D0),比较不同光周期下同种伊蚊成虫的产卵数量。3.模拟自然界高温胁迫的情况,研究水体高温处理幼虫不同阶段后对埃及伊蚊成虫翅长、体重和性别比例的影响,探究水体高温对埃及伊蚊发育产生影响的关键龄期。本研究结果显示当水体温度为11℃和36℃时,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均不能完成全代发育(卵-成蚊),11℃时虽然不能正常化蛹和羽化,但是白蚊伊蚊1龄幼虫能在此温度下维持生命超过20天,埃及伊蚊却在孵化后10天左右便死亡;36℃时,所有的白纹伊蚊在第4龄时或之前死亡,而60.3%的埃及伊蚊能正常化蛹,死亡主要发生在蛹期及羽化的过程中。16℃时,白纹伊蚊长成率较埃及伊蚊高。在16℃~31℃的范围内,两种伊蚊的幼虫生长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速率和温度之间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埃及伊蚊:y=0.00597x-0.0618 (r=0.966,P=00.001),白纹伊蚊:y=0.00526x-0.0476 (r=0.961, P=00.001)。通过积温法则和统计学上的“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出埃及伊蚊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0±0.6℃,白纹伊蚊发育起点温度为10.1±0.9℃。两种伊蚊都在31℃时发育时间最短,但在该温度下实际长成率却比如26℃时低,温度对埃及伊蚊成虫性比有影响,水温为31℃时发育为成虫的雌蚊明显多于雄蚊,与温度为21℃及26℃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埃及伊蚊在极端短光照时(L:D=0:24)不产卵,在极端长光照(L:D=24:0)时产卵也比较少,而在其他光照条件下时产卵数与相应的孵化率差别不大。白纹伊蚊随光照时数增加产卵增多,孵化变整齐,孵化率升高。光周期为20:4时的产卵数与相应的孵化率均大于4:20时的。说明白纹伊蚊跟埃及伊蚊相比更适应长日照环境。与埃及伊蚊不同的是白纹伊蚊在0:24时不仅能产卵而且产卵较多,其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高温处理埃及伊蚊不同发育时期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差异较大,高温作用2-4龄幼虫,其长成的雌蚊翅长明显小于标准值;2龄和4龄幼虫受高温作用后发育的雌蚊体重明显下降;3龄和4龄受高温作用后发育的成虫中雌蚊比例升高,雄:雌分别为0.88和0.95,2龄幼虫则情况相反,雄:雌=2.43:1,这说明埃及伊蚊的不同发育阶段受高温作用的影响不同,卵期和1龄幼虫受高温影响较小,2-4龄受高温作用影响较大,其中2龄可能是雌性埃及伊蚊发育的关键阶段,而3龄可能是雄性埃及伊蚊发育的关键阶段。开展这一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气象因素对伊蚊地理分布的影响,揭示在全球气候变暖形势下两种伊蚊在我国的扩散趋势,从而更好地评价全球气候变化对登革热传播存在的环境风险问题,为媒介蚊虫种群动态监测预警提供生态学依据。
【关键词】: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 登革热 温度 光周期 生态学特征 分布 扩散趋势 防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84.1
【目录】:
- 中文摘要7-10
- ABSTRACT10-14
- 第一章 前言14-27
- 1.1 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及其医学重要性14-15
- 1.2 伊蚊相关生物、生态学特征15-19
- 1.2.1 生活史15-17
- 1.2.2 孳生习性17-18
- 1.2.3 吸血习性18-19
- 1.2.4 季节消长19
- 1.3 研究温度、光周期对伊蚊作用的意义19-27
- 1.3.1 影响蚊虫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19-21
- 1.3.2 两种伊蚊的分布和扩散情况21-24
- 1.3.3 气候变化与蚊媒传染病24-26
- 1.3.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6-27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27-34
- 2.1 实验种群及饲养方法27-28
- 2.1.1 种群来源27
- 2.1.2 饲养方法27
-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27
- 2.1.4 各实验的试虫数27-28
- 2.2 水体温度对伊蚊成蚊前期影响的实验方法28-31
- 2.2.1 卵孵化情况观察28-29
- 2.2.2 幼虫发育和化蛹情况观察29-30
- 2.2.3 羽化情况观察30-31
- 2.2.4 全代发育情况观察31
- 2.3 光周期对伊蚊成蚊产卵数和孵化率作用的实验方法31
- 2.4 高温处理不同龄期埃及伊蚊对其发育影响的实验方法31-32
- 2.4.1 卵期的高温处理31-32
- 2.4.2 各龄幼虫的高温处理32
- 2.4.3 翅长和体重的测量32
- 2.5 有效积温法则32-33
- 2.6 数据分析处理及计算公式33-34
- 第三章 结果34-46
- 3.1 水体温度对两种伊蚊成蚊前期的作用34-41
- 3.1.0 蚊卵在不同水温下的孵化率34-36
- 3.1.1 幼虫在不同水温下的生长发育速率36-39
- 3.1.2 蚊蛹在不同水温下的羽化率39
- 3.1.3 不同水温下的全代生长发育历期39-40
- 3.1.4 不同水温下发育为成虫的性比40-41
- 3.2 不同光周期下两种伊蚊成虫的产卵数量和孵化率41-42
- 3.3 高温处理不同龄期埃及伊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42-46
- 3.3.1 雌蚊的翅长43-44
- 3.3.2 成蚊的体重44
- 3.3.3 成蚊的性比44-46
- 第四章 讨论46-52
- 4.1 水体温度对两种伊蚊成虫前期生长发育等的影响46-48
- 4.2 光周期对两种伊蚊成蚊产卵及孵化的影响48
- 4.3 高温对不同龄期埃及伊蚊生长发育的影响48-50
- 4.4 本研究对气候变化下登革热防治工作的启示50-52
- 第五章 结论52-53
- 第六章 不足及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53-54
- 参考文献54-57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57-58
- 致谢58-59
- 论著59-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敏;埃及伊蚊的饲养方法[J];昆虫知识;1979年01期
2 周光智,赵彤言,郭晓霞,朱礼华,薛健;不同地理株埃及伊蚊经口接种登革2型病毒的感染性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4年02期
3 王丕玉;董利民;吴超;董学书;;云南省埃及伊蚊实验室种群的建立[J];医学动物防制;2006年10期
4 顾卫东;埃及伊蚊动态生命表模型:模拟结果和验证[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4年03期
5 陈国生,鲍学纯,罗大民,骆启桂,李国强,王国秀;武昌罗索线虫防制埃及伊蚊的初步试验[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2期
6 孙雷心;;蚊子基因图谱[J];生物技术通报;1993年08期
7 黄国城;;脂族醇对伊蚊水生期的杀灭效力[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84年02期
8 MARCJ·KLOWDEN,GAILM·CHAMBERS,黄超;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生殖及新陈代谢的差异[J];医学动物防制;1995年04期
9 谢超,赵彤言,董言德,陆宝麟;吸血诱导的埃及伊蚊海口株后期胰蛋白酶基因测序及与美国株同源性比较[J];昆虫学报;2002年05期
10 吴家红;郭晓霞;李春晓;董言德;宋峰林;曹晓梅;张晓龙;赵彤言;;埃及伊蚊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3′端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欣;余学泉;彭建新;洪华珠;;埃及伊蚊体内一种新型生物靶标AeSCP-2的研究进展[A];华中昆虫研究(第五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陈保江;关累口岸 再次检出埃及伊蚊[N];云南日报;2009年
2 记者 任海军;蚊子嗡嗡恼煞人,但可能是在“唱情歌”[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记者 贺鹏 通讯员 林硕;福建口岸首次截获埃及伊蚊[N];福州日报;2009年
4 原丽 陈毅强 贺骥;集装箱中惊现疫病传播元凶[N];中国国门时报;2013年
5 田地;测序伊蚊基因提速耐药性检测[N];大众科技报;2007年
6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研究员 张见麟;谈谈屈曲病[N];大众卫生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喻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对温度、光周期耐受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
2 周光智;不同地理株埃及伊蚊的遗传差异及对登革2型病毒易感性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3 聂玉稳;具有基因控制的埃及伊蚊种群模型[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06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906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