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自噬通路在泛素连接酶Hrd1介导的α1-抗胰蛋白酶Z突变体降解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09-26 06:23

  本文关键词:自噬通路在泛素连接酶Hrd1介导的α1-抗胰蛋白酶Z突变体降解中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α1抗胰蛋白酶 Z型突变体 自噬 Hrd1 p62 LC3


【摘要】: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 AAT)属于丝氨酸蛋白酶超家族成员,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可以抑制包括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凝血酶等多种蛋白酶活性,但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保护肺组织弹力纤维免受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水解和破坏。AAT缺乏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编码AAT蛋白的基因突变而引起AAT分泌障碍所致,其中最常见的突变为Z型突变,占临床病例的95%以上,该突变编码的蛋白为AAT Z突变体(α1-antitrypsin Z variant,ATZ)。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泛素连接酶Hrd1可促进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介导的细胞内ATZ降解,且Hrd1显著降低SDS不溶性和多聚体ATZ的水平。 目的: 观察Hrd1是否可以通过自噬通路介导ATZ降解,同时探究其相关作用机制。 方法: 1.利用免疫荧光双标观察细胞形态和蛋白定位情况; 2.分别加入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 CHX)抑制蛋白质的合成,MG132抑制蛋白酶体活性,HBSS培养液诱导自噬,BFA1和氯化铵抑制自噬; 3.利用siRNA技术,合成Hrd1-siRNA抑制内源性Hrd1表达,观察ATZ降解的情况; 4. 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共表达Hrd1和ATZ后对自噬相关基因Atg5,Atg12和Beclin-1的影响; 5.免疫共沉淀方法(Co-immunoprecipitation, Co-IP)检测ATZ与K48位泛素、p62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 1.自噬参与Hrd1介导的ATZ降解 1.1Hrd1促进ATZ与自噬体膜蛋白LC3共定位 哺乳动物细胞内存在两种形式的LC3,即18kDa的LC3-I和16kDa的LC3-II。LC3-I广泛分布于胞浆中,当自噬发生时,Atg7活化LC3并促使LC3与Atg3结合,LC3-I与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结合称为LC3-II,LC3-II定位于自噬体膜的两侧。LC3-II的含量或LC3-II/LC3-I的比例与自噬泡的数量呈正相关。因此为了了解ATZ、Hrd1和细胞自噬体膜蛋白LC3在细胞内的定位情况,HEK293T细胞共转染ATZ和Hrd1,并用NH4Cl抑制溶酶体酶活性,同时设立DMSO组作为对照,细胞爬片免疫染色。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在氯化铵抑制溶酶体后,共表达ATZ和Hrd1可使细胞浆中的LC3-II发生大量的点状聚集,且Hrd1可促进ATZ与LC3共定位,提示Hrd1可能介导ATZ到达溶酶体中降解。 1.2自噬诱导和抑制对Hrd1介导ATZ降解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确定Hrd1是否介导ATZ通过自噬途径降解,我们在293T细胞中共转染ATZ和Hrd1后,首先我们使用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 CHX)来阻断ATZ蛋白的合成,再分别加入自噬诱导剂HBSS和自噬抑制剂巴佛洛霉素A1(BafilomycinA1,,BFA1),设立空载体对照,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内ATZ水平变化。实验结果显示,与DMSO组相比,饥饿诱导自噬后,Hrd1能够显著下调ATZ的蛋白水平;溶酶体抑制剂BFA1可部分抑制Hrd1的作用。 1.3抑制内源性Hrd1表达对ATZ自噬降解的影响 293T细胞中共转染ATZ和Hrd1-siRNA,设立空载体对照,观察内源性Hrd1表达抑制后对ATZ自噬降解的影响。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抑制内源性Hrd1的表达使细胞内ATZ水平增高。 1.4Hrd1对ATZ的自噬降解与其E3活性有关 为了进一步明确Hrd1介导ATZ的自噬降解是否与其E3活性有关,我们分别将HEK293T细胞共转染ATZ和Hrd1或Hrd1C1A的cDNA,24hrs后在细胞的培养上清液中加入BFA1,然后检测细胞内的ATZ水平。结果发现,Hrd1C1A不能促进ATZ的降解,加入BFA1后细胞内ATZ水平也无明显变化。提示Hrd1介导的ATZ自噬降解与其E3活性有关。 1.5Hrd1介导不溶性ATZ通过自噬降解 以前的研究发现Hrd1在降低ATZ总体水平的同时轻度增加SDS可溶性ATZ水平,显著降低SDS不溶性和多聚体ATZ的水平,且有研究发现自噬通路主要降解ATZ的聚集体部分,据此我们推测Hrd1是否介导不溶性ATZ通过自噬通路降解。为了验证这一设想,我们用免疫印迹实验分别检测细胞上清和沉淀中的ATZ,实验结果发现,Hrd1能明显降低沉淀中ATZ的水平,而加入NH4Cl后抑制了Hrd1介导的ATZ降解,该结果提示Hrd1可通过自噬通路介导不溶性ATZ降解。 1.6Hrd1对自噬相关基因Atg5,Atg12和Beclin-1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细胞自噬的发生依赖于一系列Atg家族蛋白,其中Beclin1是酵母Atg6/Vps30基因在哺乳动物中的同源物,通过与Class Ⅲ PI3K形成复合物参与自噬体初期自噬体膜的形成;另外,Atg5在细胞内形成Atg12-Atg5复合物,能促使LC3-I向LC3-II的转变,对自噬体膜的延伸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验证Hrd1对自噬的影响,我们在HEK293T中共表达ATZ与Hrd1,提取RNA进行real-timePCR检测Atg5、Atg12以及Beclin1的mRNA水平。实验结果发现,共表达ATZ和Hrd1明显增加自噬相关基因Atg5、Atg12的mRNA水平,Beclin1水平也有所提高。 2Hrd1促进ATZ K48位点泛素化 泛素是一个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高度保守的多肽链,因其广泛分布于各类细胞而得名。泛素共价地结合于底物蛋白质的赖氨酸残基,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将被特异性地识别并迅速降解。靶蛋白的泛素化降解是一个涉及E1泛素激活酶,E2泛素结合酶,以及E3泛素连接酶的酶促反应。一个泛素分子内部的七个赖氨酸残基(K6, K11, K27, K29, K33, K48, K63)之一和前面的泛素分子形成一个多聚泛素链。不同的泛素化连接方式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例如K48连接的多泛素链介导泛素化靶蛋白进行蛋白酶体降解,K63连接的多泛素化最近已经显示出参与多种细胞过程,包括细胞内吞作用,信号转导和DNA损伤的调节等与蛋白酶体无关的作用。为了探究Hrd1介导ATZ的泛素化方式,HEK293T共转染Hrd1和ATZ,加入自噬抑制剂BFA1,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Hrd1和ATZ可以与K48共定位,而与K63无共定位。免疫共沉淀结果提示ATZ与Hrd1以及K48可能存在相互作用,Hrd1可能促进ATZ的K48位泛素化。 3. p62参与Hrd1介导的ATZ的自噬通路降解 3.1Hrd1与ATZ及p62共定位 p62是自噬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泛素化的蛋白能够通过p62的UBA结构域与p62发生结合,而p62又可通过其自身的LIR区域与自噬体膜蛋白LC3直接相互作用形成三者的复合物,并由LC3转运至自噬体,最后通过自噬体/溶酶体降解,p62本身也能被自噬降解,故p62可作为自噬活性的标志分子。前述实验已经证实Hrd1可以泛素化ATZ,我们想知道泛素化的ATZ是否与p62相互作用。首先我们在293T细胞转染ATZ和Hrd1,24hrs后加入自噬抑制剂BFA1,6hrs后固定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标记ATZ、Hrd1和p62三种蛋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三者在细胞内的定位情况,结果显示三者在细胞内共定位。 3.2ATZ与p62相互作用 为了进一步证实Hrd1、ATZ与p62之间的相互作用,293T细胞转染ATZ和Hrd124hrs后,加入自噬抑制剂BFA1,6hrs后收集细胞裂解,免疫沉淀AAT后免疫印迹观察p62与ATZ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ATZ与p62存在相互作用。结论Hrd1可介导ATZ K48位点泛素化,促进泛素化的ATZ与p62的相互作用识别并结合,从而促进自噬体中溶酶体途径介导的ATZ降解。
【关键词】:α1抗胰蛋白酶 Z型突变体 自噬 Hrd1 p62 LC3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63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6-8
  • 中文摘要8-13
  • ABSTRACT13-19
  • 1 前言19-20
  • 2 实验材料20-22
  • 2.1 菌株及细胞株20
  • 2.2 质粒20
  • 2.3 抗体20-21
  • 2.4 主要试剂21
  • 2.5 引物和 siRNA21
  • 2.6 主要仪器和设备21-22
  • 3 实验方法22-32
  • 3.1 主要试剂溶液的配方22-24
  • 3.2 质粒中抽24-25
  • 3.3 siRNA 的合成25-26
  • 3.4 细胞培养和转染26
  • 3.5 免疫印迹26-28
  • 3.6 real time-PCR28-30
  • 3.7 CHX 示踪实验30
  • 3.8 蛋白酶体抑制实验30-31
  • 3.9 自噬诱导及其检测31
  • 3.10 自噬抑制及其检测31
  • 3.11 免疫细胞染色31-32
  • 3.12 免疫共沉淀32
  • 4 结果32-44
  • 4.1 自噬参与 Hrd1 介导的 ATZ 降解32-39
  • 4.1.1 Hrd1 促进 ATZ 与自噬体膜蛋白 LC3 共定位32-33
  • 4.1.2 自噬诱导和抑制分别对 Hrd1 介导 ATZ 降解的影响33-35
  • 4.1.3 抑制内源性 Hrd1 表达对 ATZ 自噬降解的影响35-36
  • 4.1.4 Hrd1 对 ATZ 的自噬降解与其 E3 活性有关36-37
  • 4.1.5 Hrd1 主要介导不溶性 ATZ 通过自噬降解37-38
  • 4.1.6 共表达 Hrd1 和 ATZ 对 Atg5,Atg12 和 Beclin1 的影响38-39
  • 4.2 Hrd1 促进 ATZ K48 位点泛素化39-42
  • 4.3 p62 参与 Hrd1 介导 ATZ 的自噬通路降解42-44
  • 4.3.1 Hrd1 与 ATZ 及 p62 共定位42
  • 4.3.2 ATZ 与 p62 相互作用42-44
  • 5 讨论44-47
  • 6 结论47
  • 7 本研究的创新点47-48
  • 8 参考文献48-52
  • 附录52-54
  • 致谢54-55
  • 综述55-65
  • 参考文献61-6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丹霞;印遇龙;;小G蛋白对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J];动物营养学报;2013年08期

2 冉茂良;高环;尹杰;陈斌;;氧化应激与DNA损伤[J];动物营养学报;2013年10期

3 侯丽颖;孙燕佩;张旭光;赵栋;吴坤;;维生素E琥珀酸酯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人胃癌细胞SGC-7901发生保护性自噬[J];癌变.畸变.突变;2013年05期

4 陈松峰;邵增务;;自噬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3年04期

5 Jun Cheng;Min Quan;Liang Wu;Qi Wang;;The Role of Autophagy in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J];Infection International(Electronic Edition);2012年01期

6 王路乔;黄波;程晓曙;;细胞自噬在心血管应激和心脏疾病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3年19期

7 马海芬;董方元;胡晓娜;保志军;;Nrf2和自噬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4年02期

8 杨戈;林达生;练克俭;;自噬与骨组织细胞及骨类疾病[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4年03期

9 李霞;黄文娟;朱素菲;陈维贤;;雷帕霉素诱导细胞自噬促进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12期

10 郑光耀;何玲;高丽萍;连燕霞;谢衡;薄采颖;李若达;;马尾松针叶聚戊烯醇体外和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英文)[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慧芬;自噬在系统性炎症所致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2 杨爱民;Neuronostatin对痛觉、胃肠运动和情绪的影响及脂基化蛋白LC3-Ⅱ的半合成[D];兰州大学;2013年

3 黄星;凋亡抑制蛋白XIAP抑制自噬促进肿瘤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刘峗;调控镊钴基纳米材料及纳米基因载体的自噬效应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蓝虹霞;两个水稻泛素化相关锌指蛋白及锌转运体蛋白OZT1的功能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6 郑军;聚合物化学性质和表面拓扑结构对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安涛;NRG-1保护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8 唐军;FAT10在H5N1病毒及甲型H1N1流感病毒复制及诱导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9 张伟;NO/cGMP信号通路在新生和未成熟雌性大鼠卵泡形成和发育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顾春笋;菊花CmNRTs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芳;ApoG2对乳腺癌MCF-7细胞放射增敏作用及与紫杉醇联合应用协同效应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2 李变锋;高脂高糖诱导妊娠期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及饮食干预对其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3年

3 王尧淇;Necrostatin-1对脑外伤后自噬及凋亡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3年

4 李百慧;自噬在ALD-DNA诱导SLE发病中的作用:调节巨噬细胞BAFF的表达[D];苏州大学;2013年

5 陈晓;小麦叶片中与Rubisco大亚基降解相关的蛋白酶的生化特性、合成定位及分离纯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曾妮;槐耳清膏抑制A549细胞和TSC2失活细胞生长及机制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7 范俊;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8 刘方兰;白藜芦醇诱导线粒体自噬修复巨噬细胞氧化损伤[D];暨南大学;2013年

9 郭树平;白藜芦醇对前列腺癌PC-3细胞自噬影响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10 李媛媛;奥沙利铂诱导人肝癌细胞株自噬潮的增加及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21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921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5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