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大鼠脊髓缺血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发布时间:2017-09-26 07:22
本文关键词:SD大鼠脊髓缺血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摘要】:第一部分SD大鼠腰动脉相关解剖学研究 目的:研究大鼠腰动脉的具体解剖位置及其定位、自身的解剖学特点及变异情况,为腰动脉阻断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模型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红色乳胶灌注大鼠的降主动脉,在显微镜下解剖并观察大鼠腰动脉的解剖位置、测量各腰动脉之间的距离、腰动脉本干长度及外径。 结果:大鼠腰动脉从腹主动脉的的背面发出,共有5根,第一根位于左肾动脉略上方,第二根位于左肾动脉略下方,第三根和第四根通常位于髂腰动脉附近,且彼此之间距离很近,第五根发自荐中动脉背面,荐中动脉起于腹主动脉背侧末端;第三根和第四根腰动脉比较特殊,存在一些变异情况;可见腰动脉自腹主动脉发出后,在进入肌肉或即将进入肌肉可分为上下两支,呈“Y”型;5根腰动脉分别分布于腰肌及腰方肌,,其较大的终支伴随脊神经经椎间孔进入脊髓,汇入脊髓的前、后正中动脉,参与脊髓的供血。 结论:大鼠共有5根腰动脉,解剖位置比较固定,便于结扎,适合动物脊髓缺血模型的制作。 第二部分SD大鼠脊髓缺血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目的:在SD大鼠腰动脉的解剖学基础上,阻断腰动脉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模型,为缺血性脊髓病、继发性脊髓损伤的发生机制实验研究提供良好的载体。 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仅分离出腰动脉)和脊髓缺血组(结扎所有腰动脉),并于术后进行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脊髓HE染色镜下观察及Caspase-3免疫组化监测。 结果:术后48h对缺血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均分为9.22±0.9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㩳0.01);HE染色镜下观察:前角神经元细胞核萎缩或溶解,呈凋亡和坏死样改变,正常神经元数目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aspase-3阳性细胞呈棕黄色,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细胞核也可见少量表达,脊髓缺血组阳性率远大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㩳0.01)。 结论:通过结扎大鼠所有腰动脉可以建立稳定的脊髓缺血模型,可为脊髓缺血后损伤机制和预防措施的研究提供良好的载体。
【关键词】:腰动脉 脊髓缺血 动物解剖学 大鼠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32;R651.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第一部分 SD 大鼠腰动脉相关解剖学研究7-12
- 引言7
- 1 材料7
- 2 方法7-8
- 3 结果8-9
- 4 讨论9-12
- 第一部分结论12
- 第二部分 SD 大鼠脊髓缺血模型的建立及评价12-23
- 引言12
- 1 材料12-13
- 2 方法13-18
- 3 结果18-20
- 4 讨论20-23
- 第二部分结论23
- 全篇结论23-24
- 参考文献24-26
- 综述:脊髓损伤后电刺激治疗的进展26-35
- 参考文献31-35
- 致谢35-36
- 在校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韩亚新;王岩峰;屠冠军;;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1、Caspase-3的表达[J];解剖科学进展;2011年06期
2 曾俊;方华;王泉云;李昌熙;;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特征变化[J];四川医学;2007年05期
3 曲静,张洪涛,杨惠林;兔腰动脉阻断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20期
4 伍亚民,王正国,朱佩芳,廖维宏;脊髓缺血损伤模型及行为学的实验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00年03期
5 徐强;代远斌;孙善全;郭发才;;腰动脉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6 宋启民;杨卫忠;陈春美;;兔子脊髓缺血动物模型建立的解剖学基础[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年07期
本文编号:922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92219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